基教研中心副主任、北京数字学校办公室副主任詹伟华讲话
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副教授为教师做培训
北京数字学校王盈老师主持研讨会
昌平区教委高中教育科孙立科长讲话
首师大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副校长严阵发言
基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王彤彦点评课例
基教研中心生物教研员乔文军点评课例
基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员张玉峰点评课例
基教研中心地理教研员高振奋点评课例
北京教育学院张洲教授点评课例
学生利用移动设备学习
2017年6月9日,高考结束的第一天,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暨北京数字学校管理办公室在昌平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召开了“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研讨会,共同研讨移动终端支持下的多样化、个性化、常态化教学。基教研中心暨北京数字学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詹伟华、昌平区教委副主任苏俊山、昌平区教委高中教育科科长孙立、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李金亮等领导出席了本次研讨会,来自全市各区教研员、中小学校骨干教师、数字学校互联网+课题组的领导和老师们、企业代表等300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为了更好地探索和发挥“互联网+”作用,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暨北京数字学校管理办公室依托北京教育规划“十三五”优先关注课题《国家“互联网+”战略下的教育服务供给模式研究》,积极探索北京市教育服务供给新模式,走进区县开展系列教学研究活动。5月12号走进朝阳,召开以“个性化教学资源供给研究”为主题的研讨会,5月18号走进密云,召开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教与学融合创生”为主题的北京数字学校微课发展大会,6月9号走进昌平,召开以“移动终端支持下的多样化、常态化、个性化教学”为主题的研讨会。
研讨会上,来自首师大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昌平天通苑学校、师大二附中未来科技城学校、昌平一中、昌平实验中学、昌平二中等6所学校12位教师展示了初中语数英生综合实践、高中语物地生等9个学科12节精彩的利用平板电脑和北京数字学校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研究课。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中国教科院、北京教育学院的9位专家做了精彩的点评和指导。
首师大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汇报了“数字化环境中教学方式变革的探索和思考”,学校自2015年开始以生物学科为切入点开展平板电脑教学实践,2016年,在初一年级尝试在起始年级全学科的常态化教学实践,涉及语、数、英、史、地、政、生、美、研学九个学科13位教师,老师中既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也有年届“知天命”的老教师。本学期截至5.27日四个班共使用平板电脑教学334节,平均每周30节,每天6节,基本上已达到平板电脑教学的常态化,在初一年级做到了人人都在上,每节都在用。通过使用平板电脑开展教学,提升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率,优势明显。
昌平区中学教研室副主任张榕青分享了“发挥教研团队的骨干引领作用促进‘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的常态化”的做法。昌平区自2015年开始试点平板教学,从教研层面进行推动,以学习方式真正转变、个性化教学资源推送为突破口开展研究,生物学科开始实践、教研员率先垂范上研究课,形成了“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设计改变-技术跟进-课堂教学检验”的研究流程,从开始的两个学科试点到现在的所有学科都在启动,昌平区平板教学发展已形成潮流,带动教研员和老师自觉参与进来。实现了数字学校资源、网络资源、多种APP、资源展示形式的供给方式多样化;四个学期累计使用平板电脑教学4500多节一批老师累计授课100节次,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常态化;资源使用形式的分层、练习设计分层,实现了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李玉顺副教授,《国家“互联网+”战略下的教育服务供给模式研究》课题组的核心成员,为与会的老师作了“混合式教学推进平板电脑常态应用”培训,李教授从平板电脑教学应用发展回顾、平板电脑教学应用的发展环境、混合式教学模式视角下的“深度课堂”等三个方面,用生动鲜活的案例和数据说话,从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了有力的阐述。
最后,基教研中心暨北京数字学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詹伟华作大会总结,近年来,北京市深入开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将学生放在正中央,从考试、招生的指挥棒,到课程、教研、教学,再到学生学习服务等一系列的链条式的改革,北京数字学校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区县和一线学校,以“创新、绿色、共享”发展理念,在课程、课题、平台、服务上主动做好支持,分享实践案例和做法,互学互鉴,从容、多路径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落实,为教师提供教学高端支持,为学生提供多样性选择和个性化服务,持续推进个性化教育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