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系统变革研讨会日前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 2016-11-24 来源: 课程中心 发布者:ym
图1:学习方式变革研讨会现场
图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王凯副主任讲话
图3: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作报告
图4: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马志太书记发言
图5: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段辉老师发言
图6:教师现场授课
2016年11月17日,“北京市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系统变革研讨会”在海淀区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隆重召开。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王凯副主任、北京市教育和网络信息中心田鹏副主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海淀区智慧教育办公室马硕副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支瑶副校长、北太平庄学区赵会淑主任,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马志太书记,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梅务岚副校长以及特邀专家中小学管理杂志孙金鑫主编、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陈美玲秘书长、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资源部主任曾祥翊博士、北京教育学院纪方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方海光副教授以及各区县学习方式变革项目组负责人、实验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研讨会分为课堂展示、专家点评、区域报告、学校研究、教师发言、领导讲话六个环节。
海淀区围绕着“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开展研究,从改变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综合能力四个方面梳理出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形式,尝试打破固有的教学程序,以多元化的角度呈现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展示阶段,区域呈现了语文、数学、物理、政治、地理、信息技术等6个学科的8节ipad观摩展示课,利用平板电脑、手机、电脑多等多种信息技术终端,为每个学生构建了基于学习探究、过程体验、成果表达、反馈评价的个性化学习环境,课堂呈现了由教向学、技术应用向学科教学、传统学习环境向智慧学习环境三个层次的转变。
海淀区教委罗滨副主任做了《海淀区基于个性化学习的学习方式变革研究》的报告,宏观从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区域研究机构变革、生态课堂环境搭建,微观从课堂学习活动流程、具体学习方式的变革内容、变革形式、变革目的,对区域技术支持下个性化学习方式变革的基本构想和研究作了详细阐述。海淀区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参与呈现出了沉浸、融入、体验、个性化、表达、深入、评价支持等特点。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马志太书记从信息技术持续优化教学环境、信息环境持续知化学生素养、信息支持持续内化教师素养、信息自觉持续转化管理理念四个方面介绍了学校的学习方式变革系统设计思路及实施成果,为学生创新教育、个性化学习的落地、教师的专业提升和认知转变的发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段辉老师作为项目组教师代表回顾了整个项目研究过程中的探索、实践与改进,找准学生真正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指导,以真实的体验见证了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在探索学习方式变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会议总结部分,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王凯副主任对研究团队的工作和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为下一步项目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打破静稳结构。学科课程固化、课堂纪律限制、知识均有用、简单结果描述学习结果、极端同步性等课堂状态需要认真思考和破解。(2)两条道路结合。由内而外的教育技术化与由外而内的技术教育化相结合促进学校的学习方式变革。(3)教育与技术融合。技术进入课堂需要构建节省大脑的深度学习环境,支持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以及高阶思维的培养;学习本质上是异步的,基于学生的异步构建教与学的方式转变;学生学习过程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个性化学习的来源,是学校间的“通用货币”。
学生成为改革发展的主要逻辑,此次研讨会以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为途径,深入探索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方式变革,区域和学校的勇于探索、扎实推进,为北京市学习方式系统变革项目深入推进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 前一篇: 评价中心召开学术研讨交流会 < 后一篇: 高教所组织党员同志集体学习焦裕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