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院长吴晓川作总结发言
评价中心主任赵学勤研究员主持会议
评价中心副主任张咏梅博士介绍考察整体情况
[
汇报老师
参会人员
2015年4月28日,我院科教研管理处与评价中心与联合召开了“走进教育测验与评价的学术前沿”报告会,我院副院长吴晓川研究员、科教研管理处周春红处长出席会议,评价中心主任赵学勤研究员主持会议,来自中国教科院、人教社、各区县教育科研部门以及我院相关部门的科教研人员共12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本次报告会是由评价中心张咏梅、张瑞海、陈惠英、王海芳、郝懿、杜玲玲和王玥老师对2014年评价中心团组赴台湾参加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术研讨会及交流与考察情况进行专题汇报。
首先,赴台湾团团长、评价中心副主任张咏梅博士介绍了考察整体情况,她对本次考察的行程安排,开展的主要活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分享了本次赴台湾考察学习的收获与体会,她认为应该以“服务”为指向,加强本土化教育评价的研究,关注国际相关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推进信息技术在测验开发与服务中的应用,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等,最后对我院领导及合作交流处、财务处给予的大力支持表达了衷心的感谢;王玥老师汇报的题目是香港教育学院评价研究中心主任王文中教授的《当代测验理论的新发展》,主要介绍了基础项目反应理论、模型的扩展与整合,以及王文中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张瑞海研究员汇报了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彭恒利研究员的报告《民族汉考的研发与未来发展》,介绍了什么是民族汉考、双语教育、汉考项目的研发等内容;陈惠英老师汇报了郭淑芳博士(台湾“教育部”师资培育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的报告《师资生学科知能质量监控机制之建立》,主要内容涉及该领域的研究背景、测验的编制、量尺的建立、标准设定等,并从研究与教师培养的视角分享了自己的收获;杜玲玲老师汇报的主题是《台湾学习——合作式问题解决能力评估框架》,这一汇报是基于国立台中教育大学教育资讯与测验统计所郭伯臣教授的报告《台湾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线上评量之发展》,介绍了合作式问题解决能力的相关概念,以及师资生基本学科知能标准化成就评量测验建置流程,各学科评量架构等内容;王海芳老师汇报的题目是《因材施测——计算机自适应测验》,主要介绍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育心理系和统计系终身教授张华华教授的报告内容,包括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基本情况、优点、发展过程、应用与思考等内容;郝懿老师汇报的题目是《基于计算机自动分析系统的语言评价》,主要介绍了美国孟菲斯大学、牛津大学教育学院资深研究员Arthur Graesser的演讲内容,包括如何使用Coh-Metrix软件进行复杂的文本分析,模拟对话情境中的学习与评价举例等内容,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副院长吴晓川研究员做了总结发言。他认为评价中心在教育评价领域开展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一直以来也非常重视不断学习与科研成果的积累、交流与展示。他谈到,教育评价是我院的一个品牌,在解决我市一线教育教学问题,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评价是从微观到宏观的一个系统,从课程评价到学生学业评价,从学校评价到区域教育评价,尤其是现在进行的学习型城市的评价就更复杂,考察团的各位老师为大家带回了国际上教育测验与评价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收获颇丰;他还与与会者分享了四个方面的感受,一是要重视数据监测研究,二是要进行数学模型的开发,三是加大对现代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四是如何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应用于教育教学改进,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吴晓川副院长对科研人员提出了建议,如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主题更加凝炼,突出重点,让听众吸收更多的知识,也是对科研人员提出的一个挑战。赵学勤主任最后总结谈到,教育测验是理论、方法和技术三个方面的结合,每一项测验的开发都很困难,不仅要关注理论,还要关注技术和方法的进展,评价中心的一些研究领域与成果已经与国际同步,同时,希望我们今天介绍的国际上相关研究的新进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