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点半难题变教育融合契机
发布时间: 2015-04-22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5/04/22 发布者:ym
关注小学课后服务系列报道之三
——北京推出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积极参与
北京朝阳区劲松第三小学三年级学生李博傲和同学,已经跟皮影传人周树鹏学习了两年。每周三的下午3点半放学后,不用出校门,在学校的专业教室里,周师傅准时前来,给喜欢皮影戏的孩子们上课。而上这门课,李博傲的家长不用出一分钱。
从2014年1月开始,北京市推出全市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年投入5亿元用于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文艺、科普社团活动。一年多来,这项为家长解忧的教育公共服务,成了北京推进素质教育资源整合和发挥教育、社区以及家庭教育合力的突破口,生发出一系列让家长和学生真正享受到的优质教育成果。
政府买单断黑托管财路
就在一年多前,如果在放学的时候路过小学门口,经常能看见接送孩子的家长旁边还站着一些拿引导牌的人。这些人都是社会托管机构的“地接”,他们会将家长没法来接的孩子送到附近路边的中巴车甚至是电动三轮车上带走。孩子在海淀区玉泉路小学的李强夫妇是双职工,就委托了其中一家托管机构代接孩子,这笔费用一个月就是800元。
北京市教委推出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后,各中小学在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放学后的3点半至5点这段时间,都会安排课外活动,而费用由财政部门按照城区学生生均400元、远郊区县学生生均500元给予补贴。“这才是雪中送炭,家长省钱又省心。”李强说。
长期以来,由于孩子放学时间和家长单位下班时间存在时间差,很多家长只好给孩子报社会机构举办的各种托管班或培训班。虽然在这些托管班中,不少都存在师资差、场地有安全隐患的问题,但还是成为不少家长“无奈的选择”。
在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中,北京市教委明确要求,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学校只能为学生提供体育、文艺、科普等内容,不得上文化课,时间每周不少于3天,每天不低于1个小时。对家长来说,不用花钱,孩子有人管,还能满足孩子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而这项计划的逐步推广,让曾经遍地开花的各种盈利性的托管机构少了许多。
重构资源满足多元需求
“政府买单解决课后3点半难题并非简单的变社会托管为学校托管。”北京市教委委员李奕说,“更重要的是,在满足学生教育消费的多元化需求中,重构教育的供给体系。”
为了给课后3点半教育注入更多的教育资源,北京市教委与北京市科协联合开展“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并邀请一些有参与意愿同时又有相对固定时间的艺术家和文体明星,到中小学设立工作室。
西城区教委推出了“城宫计划”,在每个街道选一所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小学作为基地建设学校少年宫,整合师资、场地等教育资源,开展以普及为特点的科技、艺术和体育等活动。
丰台区与国家大剧院和中国戏曲学院合作,推出两个区级活动项目,在50所中小学中开展,每周至少活动一次。
门头沟区则规划结对学校,如大峪中学分校和斋堂中学结对。结对学校依据师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活动联盟,定期开展专项交流。
在课后3点半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让一些学校着实费了不少脑筋。西城区黄城根小学除了推出传统才艺课程外,还推出了饮食文化课、好声音工作室等“潮课”。东城区在10所中小学开了高尔夫球课,免费供学生参加。
社区参与发挥育人合力
事实上,孩子课后失学失教问题并不仅限于课后3点半,在周末以及寒暑假期间,家长无暇照顾孩子的问题同样存在。在北京市推出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前两年,朝阳区已经开始探索构建更加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体系,帮助家长解决孩子课后失学失教问题。
2012年,朝阳区教委启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委托区青少年社区教育培训中心,以青少年素质提升和传统美德为主题,系统构建中小学生课后教育课程体系。
朝阳区青少年社区教育培训中心主任石立龙说,经过近3年实践,培训中心已经形成了包括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4种素质能力提升的课程模块,建成了300多名包括知名专家、中小学教师和志愿者在内的师资队伍,建立了覆盖76所试点校、20个社区、10个综合基地在内的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基地。
“将课外活动引入社区,由社区提供场地、人员,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提供师资、课程和教具,让孩子们在社区里开展课外活动,受到很多家长的欢迎。”石立龙说。
目前,朝阳区社区青少年教育培训中心与社会单位合作建设的两个课外活动综合基地即将建成。未来,不仅是课后3点半,周末和寒暑假期间,教师和家长也能带着学生开展农耕文化体验、草根足球赛等主题活动。
< 前一篇: 基教研中心与通州区教育培养工程一周年总结展示暨新站揭牌 < 后一篇: 久“分”的课程怎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