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市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工作会日前召开

发布时间: 2015-03-19 来源: 课程中心 发布者:ym

1.jpg

杨德军主任做发言报告

 

2.jpg

会议现场

为进一步落实北京市基础教育学科改进意见,深入理解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有效促进北京市课改项目在各区县、学校的全面实施,课程中心于2015317日在新北纬饭店召开2015北京市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工作会。课程中心杨德军主任、王凯副主任、17个区县领导、教研部门负责人、课程部门负责人以及课程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共计9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此次会议主要包括两个议题:一是向各区县明确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以及《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调整意见(试行)》的主要内容;二是结合课程改革新背景明确课程中心下一步各项工作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推进中心“三级课程、国际课程、传统教材和数字课程资源”四大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并有效促进各研究项目在区县、学校的推进。

杨主任首先做题为《夯实结构基础 提升结构质量》的报告,他提出大众对课程改革的理解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课程改革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多样化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三个方面依然存在着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这一角度开始着手进行学段、学科、要素、师资、课堂五个方面的统筹来建立体化育人体系。并针对“核心素养”、“课程方案”、“学科教材”、“学科育人”、“评价育人”、“教师育人”、“育人机制”、“研究基地”、“优质资源”、“课程管理”等十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北京市也在不断探索中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此次《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明确了课程整体设计,把握了课程育人导向;创新了课程结构;加强了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化的建设;提升了课程领导力;加强了配套数字化课程辅助资源、基地建设。

第二,杨主任以史家小学和十一学校在课程改革方面的探索为案例,向与会者提出了教育工作者在基础教育中应对“人”和“课程”进行再思考这一问题。他认为:从人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目标是做到“全个体”、“全环境”、“全过程”、“全素养”、“全价值”这五个方面。从课程的角度来看,我们提出从统一安排的课程到适合每一个人的课程;从阶段目标的课程到终身价值的课程;从教室里的课程到具有生活体验的课程;从分科的课程到普遍联系的课程;从学科的课程到覆盖校内全部活动、联系校外的课程;从由上而下输入型课程到师生平等对话型课程;从系统严肃的课程到兴趣活力的课程。如果能够做到这两个方面,我们的课程改革也将会到达一个新的层次。

最后,杨主任表示“三级课程、国际课程、传统教材和数字课程资源”四大领域的推进充分体现了课程中心“提升课程水平、提升教材水平,做好服务”的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心“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生为本”的研究主旨。2015年中心的整体工作目标为:扎实推进课程教材四大领域建设。在此基础上,杨主任分别对四大领域下不同研究主题的具体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作了说明,为各区县下一步的工作发展和实施策略奠定了基础。

此次会议分析了当前北京市课程改革的新背景,明确了各区县课程管理部门下一步的推进思路和工作方向,加强了课程中心与各区县负责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2015年度课程中心四大领域的扎实推进奠定了重要基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