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遨游计划项目展示活动在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日前举办

发布时间: 2014-12-26 来源: 课程中心 发布者:ym

1.jpg

市教委李奕委员讲话

 

2.jpg

课程中心杨德军主任观课

 

3.jpg

专家点评

 

4.jpg

与会嘉宾合影

 

20141222日,北京市遨游计划项目组在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召开了北京市遨游计划项目展示活动。出席此次会议的嘉宾有北京市教委李奕委员,北京教科院课程教材中心主任杨德军研究员,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理事长张廷凯研究员,北京教育学院刘丙新教授,朝阳区教委肖汶副主任、基教一科孙迅科长,朝阳区教研中心杨碧君主任、课程室负责同志,北京市遨游计划项目负责人及各遨游计划项目实验校领导、老师,教育媒体的领导、记者,芳草地国际学校刘飞校长、穆英书记及集团各位领导、老师,共计200余人。

此次展示活动的主题是:构建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学科课程。活动在13位教师的做课展示中拉开帷幕,13节课涉及语文、英语、数学、道德四大学科,分别是曹静老师的《实践》,李雪老师的《哈佛的理念》,张海媛老师的《烙饼问题》,刘彦晖老师的《烙饼问题》,张友东老师的《解决问题练习课》,易玫老师的《三角形面积》,张宁老师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圈》,王淑昆老师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张宏老师的《长城》,陈南老师的《狮子王》,景立国老师的《军神》,孔令娟老师的《学会访谈》,赵红志老师的《我是校园小主人》。丰富的课程、饱满的课堂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展示课之后,刘飞校长做了题为《感性认识学校课程》的报告。刘飞校长用“这个作品真的废了吗?”“一只毛笔的故事”等课程故事为主线,讲述了芳草课程的实施过程。此次报告对“芳草教育”“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课程、课堂、课业的关系”“课程四大策略——忠实、拓展、创生、整合”“知行课堂”“基于学校育人目标的课程建设”等问题做了深入汇报。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背后聚焦的是学校的课程建设,与会专家、教师对刘校长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

接着,参加会议的全体成员对“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学科课程的特质与面貌”进行了充分的研讨。王薏、辛士红、于亚玲、缐永正、张宏、刘飞等进行了充分的阐述,有的从课程整合角度谈,有的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角度谈,还有的从教师身份的角度谈……研讨气氛热烈,学术味道很足!

专家点评阶段,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理事长张廷凯研究员谈到,一个校长做的主要事情就是要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厘清哲学培养目标,对学校的课程、课堂、课业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把握和重新设计、再概念化,从而使学科更有吸引力,更具有生命力。北京教科院课程教材中心遨游计划项目负责人、课程室主任朱传世对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课堂面貌进行了概括。他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动静相宜的,动如脱兔,静若处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前后相宜的,知所进退;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学科课程要还原真实的儿童、少年、青少年、青年,允许学生们自由表现和自由表达,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儿童在今天的课程中展现了活泼、可爱、好动的天性;学习的发生是已有的概念和惯习信息的互动,其间有重组、建构,并非是新信息的简单叠加,更非原有信息的单调重复;学校应该成为超越现实社会的理想国,学校理所当然是象牙塔,而且是一个比现有社会更先进、更理想的象牙塔。

领导讲话阶段,北京市教委李奕委员对遨游计划项目工作和芳草地国际学校的课程给予了高度认可。他认为遨游计划是一场静悄悄的变革,已经产生了积极作用和良好影响。芳草地的课程建设卓有成效,是一块重要的实验田。同时,他强调:第一,应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作风的转变,这种作风的转变是尊重孩子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消费,而不仅是关注我们的建设。第二,基础教育进一步走向开放和综合,调整教育资源和环境,改善教育供给,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第三,课程改革中,诊断比治疗更重要,课程消费比供给更重要,课程服务比建设更重要。

今年北京市遨游计划项目一路走来,留下了三条重要痕迹:六位一体的一体化课程规划与实施,学校课程和学科课程的协调与一致,构建以学习和学生为中心的学科课程。这三个主题,层层深入,一步一步触及课程创新的核心,相信通过所有实验校的共同努力,明年会有更好的收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