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学子出国,不见教育反思

发布时间: 2014-11-25 来源: 羊城晚报2014/11/25 发布者:ym

 

  胡润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4海外教育特别报告》称,80%的中国富豪计划将子女送到国外接受教育,这一比例为世界最高。在日本,同级别的富豪中,只有不到1%的人会把孩子送出国读书;法国富豪中这一比例不到5%;德国也不超过10%

据相关调查显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新西兰、新加坡、法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都是中国留学生的热门选择。这些国家大多被称为西方国家,或者被称为发达国家。

但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第二,而且《经济学人》杂志认为,中国将在2018年超过美国;中国社科院预测,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

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理应成为外国学生的热门留学国家,本国学生舍近求远地到外国留学的人数也应越来越少,但由于中国教育的掉队,使进出中国的留学生出现“贸易顺差”。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41.39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3.58%。截止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到了305.86万人。中国留学生学费、生活费总数约达到1500-2000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中国学子到外国留学的数量呈持续高速增长。虽然去年留学增长减速,但本科及以下到外国读书的人数增长仍然迅猛,低龄化趋势明显。胡润报告显示,千万富豪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平均年龄为18岁,亿万富豪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平均年龄为16岁。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父母可能都希望子女生活在自己的身边,可是现在中国富豪却纷纷把子女送到远离家国的地方读书,因为他们知道,我们的教育藏有诸多弊端。  

中国教育落伍,首先羁绊于教育的行政化体制。这一体制的最大弊端是,教师如果没有相应的行政职务,那么他们教学能力再强,在带学生、评职称、交流学术、申请科研项目和发表学术论文等等方面,都将受到掣肘。 

这种官本位、教次位的体制逼得老师们要花时间去交际应酬,以博得有职务安排任命权的人的“恩赐”。倘若为了一官半职而唯唯诺诺,这样的教师难免没有独立的思考和思想。  

中国的学校经历了世界上最为漫长的封建教育。这种教育在一度层面上呈现出方法僵化、手段滞后、教材刻板、语言老套、设施落后等现象,学校犹如封闭的“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就是把学生当做“幼儿”来喂养,而且还有不鼓励学生做开放式思考的现象存在。甚至在有限的思辨空间里,还有诸多的设限。

从小学开始,我们似乎就已开始面对唯一的答案和唯一的选择。学生所要做的,就是把那些“唯一”的答案和选择熟记于心,然后填写在考卷上,得到相应的分数一步一步地升学。学生的教材和参考书是规定的,思路是给定的。如果要读完规定的书,完成给定的作业,学生可能就没有多少时间去读别的书了。而且由于本身的阅读、知识和思想局限,许多教师也无法为学生推荐更多更好的书籍。 

我们教育的评价体系也是自上而下的,真正起作用的评价,不是来自教育的主体——学生,而是相关领导。因而那些知识陈旧、上课死板和不负责任的教师就很少被淘汰。在我们的学校里,只有“差生”却没有“差师”。而一个差师,将毁掉多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中国的父母争相把子女送到外国读书,实际上是把人才送到外国的同时,还把大量的学习资金源源不断地送到国外。但当我们长期面对这种钱才两失的教育窘境时,为什么却很少见到教育部门做出彻底的反思和改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