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和谐山区教师生态
发布时间: 2014-11-05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4/11/05 发布者:ym
——甘肃省清水县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纪实
甘肃省清水县历史悠久,古称上邽,以“清泉四注”而得县名。但由于基础相对薄弱,长期以来农村教师数量不足、工作负担重、待遇偏低、专业化水平较低、结构不合理,尤其是薄弱学科教师短缺,造成了农村学校学生留不住、城区学校大班额的恶性循环,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逐年拉大,成为制约该县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
怎么办?“我们通过打造和谐的山区教师生态,为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教育引入‘活水’。”清水县教体局局长马小平说。
优化农村教师生态
2011年,清水县政府把准备修建政府办公楼的2400万元划拨给教育,用于学校硬件建设,在当地传为佳话。
2010年以来,县里相继出台《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经费保障,特别在理顺教师队伍管理渠道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
为了保障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县里在制定农村各类项目实施规划时,首先把优先服务学校摆进建设盘子,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哪里有学校,哪里的学校薄弱、最需要支持,就先从哪里搞,想方设法优化学校教师的生存大环境。目前,全县农村学校所在村已全部实现了“七个一”、通了水泥路,通了班车,通了自来水,建起了村卫生室、文化广场、小超市、金融代办点,还有174个村接通了宽带。
政策向农村校倾斜
清水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06所、教职工3430人,其中农村教师占70%。县委、县政府严格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校长和教师队伍选拔任用、分配调动、职称评定、培训、评优选先等由县教体局归口管理,县里领导不插手,其他相关部门不干涉,使教育行政部门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回归本位。
马小平2012年2月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局班子成员深入山区学校调研,着手为农村小学调整配备教师。针对初中学科教师富余、边远山区学校教师短缺的实际,采取个人自愿申报和公开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将171名在初中任教学科人员富余、年龄不超过55周岁的男教师和年龄不超过50周岁的女教师调整到小学任教,乡际之间调整70人,缓解了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短缺的矛盾。
“说实话,当时压力非常大,一下子要打破延续多年的用人局面,肯定很多人不适应,但没想到通过做工作,大部分教师也表示理解。”马小平说。
为了提高农村边远山区学校的办学水平,2008年以来,清水县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选聘教师461人,全部补充到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边远山区缺教师的学校任教。
除了分配调动之外,教体局还不断完善县镇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制度,9所县城学校与24所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建立了长期对口交流关系。2013年起,该县还选派城区学校19名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
为了解决农村学校老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的实际,县教体局把教师出外培训的机会尽可能向农村学校倾斜,近2年来,先后培训中小学校长和教师6731人次,其中农村学校教师的比例占到85.79%。
让农村教师安居乐业
清水是国家级贫困县,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2亿元,但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基本得到了保证,尤其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舍得花钱。从2012年开始,县政府安排500多万元,按幼儿园和小学、初中、高中每人每月增加60元、80元、100元的标准,提高班主任津贴;同时把全县农村学校和教学点,根据自然条件和交通情况分成三类,按照不同地方类别由县财政每月给予每位教师120元、90元、60元的农村边远地方教师津贴。每年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免费体检。2009年开始,县政府每年筹措30万到50万元,设立教师工作发展经费,在教师节期间,都要表彰奖励一批教师,还评选奖励20个教育光荣家庭。
安居才能乐业。从2011年开始,清水县开始实施教师周转宿舍项目,目前,已建成教师周转宿舍140套,建筑面积6677平方米。同时,县里还给在乡村中小学工作20年以上的在职及退休教师,实行限价商品房公开分配优惠政策。
据悉,大约82%在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都在城里买了房,但一律坚持住校,除了搞好教学外,还要承担学生营养餐、住宿学生管理等任务,工作量大了,可教师积极性比原来高了。
由于近3年县里抓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得力,清水县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开始回升,全县农村小学毕业检测“三科”合格率达到62.41%;农村初中毕业会考“七科”合格率、高考应届二本以上上线率都有了明显提升。
< 前一篇: 初中思想品德课急需怎样的改革 < 后一篇: 职成所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专家来京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