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农村教师,靠什么?

发布时间: 2014-10-30 来源: 人民日报2014/10/09 发布者:ym

关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底层群体的教育,农村教育办得好不好,关乎社会文明与活力,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教育被视为农村孩子通向美好未来的钥匙,而掌握这把钥匙的是伴随他们成长的教师。农村孩子实现 “有学上” “上好学”的目标,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农村教育公平,农村教师的角色不可替代。

多年来,在农村教育中,不乏坚守乡村、扎根大山深处的教师榜样,但不能忽视的是,农村仍存在教师留不住的问题。农村教师职业没有吸引力,就不能说教师职业有吸引力。实现农村教师的自愿扎根,靠什么?从本期开始,本版将连续关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编 者

 

现状——农村教师“不安心”

结构不合理、待遇差、职称评价不公平

记者: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仍有约1.1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农村教育是重中之重,农村教师又是决定其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人群。当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主要面临哪些问题?

邬志辉:农村教师“老龄化”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在小规模学校的教学点,教师几乎全部接近退休年龄。老龄教师无论在知识结构、思想观念还是教学方式上均达不到国家的底线要求。

袁桂林:老龄化的程度在各地状况不一样,中西部地区更严重一些。

邬志辉:农村教师缺编问题值得关注。比如结构性缺编——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外语等学科教师缺乏,总量性缺编——如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教师、小规模学校的学科教师缺失。调查显示,乡村教师平均要教2.38门课,有33.88%3门以上课程,而城市和县城教师只教1.14门,教3门以上课程的教师比例仅为4%

农村教师职业待遇差。县域内教师工资基本没有差距,但城乡教师差距依然较大,农村的工作生活条件是较为艰苦的,但农村教师岗位的重要性还未在工资上体现出来。

乡镇以下教师获得高级职称比例低:以小学职称为例,城市小学“小教高级”占比48.38%,县城小学占比达55.94%,高出乡镇小学7.568.56个百分点,村屯小学最少,只有41.57%。另外,职称晋升慢。在中高级职称的评定上,城市教师所用的时间最少,越是接近农村所用的时间也越多。从小学看,晋升“小学高级”,村屯教师平均要比城市教师多花4.43年,比县城教师也要多花5.17年。

袁桂林:现在农村教师面临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结构不合理,包括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和学历结构;另一个是仍存在不公平现象,农村教师发展机会问题应受关注。

 

问题——根源在制度“不给力”

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公平和人格尊严问题

记者:“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提高,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是《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的到2020年要实现的教师队伍建设总体目标之一。当前,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农村教师留不住的原因是什么?

袁桂林:现在的教师政策制度还不完善,导致农村教师,尤其是中西部农村教师和薄弱学校教师工作不安心。随之带来的是农村教育质量低下,农村儿童继续上学的机会减少,城乡社会阶层差距拉大,社会阶层流动固化等一系列问题。

农村教师不安心在农村工作,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公平和人格尊严问题。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国家各级政府往往提倡“对口支援”,有些县域政府采用公开考试的办法从农村教师申请者中选调优秀者进入城市学校工作,以满足部分教师进城的愿望。这并没有真正扭转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不能遏止农村教师的流失。

2014813日,我国出台的《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规定:“将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这仍未解决农村教师在农村不安心的问题。

邬志辉:我们对教师最在意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农村教师最在意的是“工资水平”,个案百分比平均达到了74.2%,远高出排在第二位的“承认与尊重”50.8个百分点,可见,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对整体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贡献度。农村教师在意的处于第二层次的有三个因素:承认与尊重、职业晋升机会和子女教育,个案百分比分别是23.4%22.1%19.7%。除此之外,农村教师所在意的因素还包括工作生活的微环境。

农村教师留不住的根源在农村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我认为,要让优秀人才到农村当老师,至少需要三种力量:一是职业吸引力量,如工资待遇、发展空间、价值实现等;二是职业保健力量,如编制、周转房等;三是社会促动力量,如社会主流价值、重要他人的影响等。

 

思考——中央、地方要“齐发力”

中央政府层面重在宏观指导,地方政府要注重具体落实

记者:思路决定出路。据统计,即便在城乡常住人口城市超过农村后,我国县域以下基础教育的存量仍然占60%以上,而农村教师又是农村教育中不能替代的因素。实现农村教师自愿扎根,让农村教师留得住,完善的路径、思路是什么?

袁桂林:十八届三中全会为留住农村教师给出了制度设计指南——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有不同关注点。

中央政府方面,要强化顶层设计,简政放权;重新审视中小学教师配置标准;为地方政府建立制度提出基本原则:初次配置合理性原则,事权财权统一、责任权力匹配原则,实行全员双向的原则。

我国各地社会发育程度和经济发展情况差别很大。在这样的国情背景下,特别需要基层政府发挥作用:

首先,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要科学决策其比例和进度。当前,农村学校大多不能开足、开齐规定的课程,在交流轮岗过程中要让农村有歌声、画笔、运动……

其次,要解决交通、住房、子女教育等配套措施。调研发现,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是农村教师单向往城市流动或在城市居住的重要原因。

再次,鼓励教师多样化身份参与交流轮岗,鼓励与教师业绩考核挂钩。

邬志辉:第一,要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并依据农村学校的边远艰苦程度实行阶梯式生活补助政策。调查表明,如果月收入达到3000元,有65%的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去当教师,即使是211院校的大学生,这一比例也高达58%

第二,完善尊重与认可农村教师的制度;根据教师的价值追求设计政策,引导和激励他们安心从教;呼唤公平的城乡教师职称评定机会,完善评价标准。

第三,注重农村微环境改善,如周转房、培训机会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