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两大课题为减负提质注入活力

发布时间: 2014-09-17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4/09/17 发布者:ym

 

——浙江省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课改实践纪实

 

 jyl9174_b.jpg

叶绍胜校长专题指导两大课题实施

 

走进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高大的香樟树,葱郁的细叶榕,弯月形浥心桥,高大的教学大楼,美丽的校园环境,四季充满了花香。琅琅书声,悠悠琴声,鸟语花香,校园充满生机而又显得十分静谧。在宽阔的田径、球类运动场上,满是学生们活跃的身影,在课间时段的路道上,学生们井然有序……

用优质的幸福教育开启学生成功人生;用管理者“看别人看不到的问题、想别人想不到的联系、抓别人抓不住的关键、做别人做不到的细节”的特质,引领瑞安新纪元创中国一流民办教育,从而实现“伟志梦”。

——这是校长叶绍胜高效管理学校的智慧

 

瑞安新纪元学校周松校区以提升“学习力”为抓手,为孩子一生幸福着想;小学部实施适合于脑的学与教策略,让学习更精彩;中学部以“三学循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抓手,落实教学改革进程,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体教师加强集体备课研究,力争“课课优化,堂堂精品”。以“幸福课堂”为中心,以“乐学”为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未来发展负责,从而实现了从“低效教学”到“高效教学”的伟大巨变。

在近六年中考中,瑞安新纪元已经考出了黄福彬、林晓慧、余静、余沁汝、谢雨珊、谢星怡等六位中考先锋与颜通磊一位榜眼。瑞中上线率、重点率、普高率均居瑞安市首位。

 

三学循环——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变革

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教师思考,学生被思考;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温顺地听;教师做出选择并将选择强加给学生,学生唯命是从……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叶绍胜校长提出了大道至简的一种教学模式:“自学—议学—悟学”。这6个字已经成了瑞安新纪元学校最简单、最鲜明、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通过这6个字,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把简单追求“教学成绩最大化”切实转向科学追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轨道上来,快速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水平,打造区域课程改革特色,并形成学校独有的文化特质。

概念——何为三学循环? “三学”即“自学、议学、悟学”,“循环”是指上述环节在围绕学生“自主”发展基础上,可以回环往复,甚至可以两两组合。

1.“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导航、任务驱动下进行的个体学习行为,包括课前自学、课内自学和课后自学。学生自学前和自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自学指导,教学过程中要有激趣或问题导入,并出示简明易懂的自学目标,自学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前自学尽量不布置,要做到随课而异,一些探究性、研究性、背景式的材料,可以放在课外查阅,自学要以课内自学为主。

2.“议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学习要紧紧围绕“议”来展开,“自学”是铺陈,“议学”才是关键,是为了解决学生生成的问题。当学生通过对学、群学还不能解决时,提到全班来讨论。教师要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做为教师“导”的切入点,其他小组能帮助解决的,教师尽可能先让学生来讲,学生已答完整的教师不讲,学生答不完整的教师补充,学生答不上来的,教师重点讲解。

3.“悟学”是收获的知识归纳,也是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总结是悟的主要环节,课堂作业也是悟后所得的运用。课上的总结要引导学生归纳,学生总结不好时由教师来梳理。运用新知鼓励当堂训练,减少课外作业量以减轻学生负担。悟一定要有升华,要梳理一节课的知识结构,回顾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堂堂清的训练题要精选,建议有必做题和选做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践行——怎样设计“三学循环”的课堂教学流程?

1.自学。即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本环节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运用过程中可参考以下流程设计:

①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②出示目标,提出问题

③自主学习,展示成果

④梳理整合,发现问题

在“自学”环节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静”为主,学生在“静”中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并发现新问题。

2.议学。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本互动。本环节重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质疑和发现的能力,以及交流展示的能力,运用过程中可参考以下流程设计:

①提出疑问,互动探究

②合作交流,共同释疑

③点拨引导,疑难剖析

④共同解决,引导梳理

在“议学”环节中,要激活学生的思维,以“动”为主,针对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和教师预设的问题,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由个别问题到共性问题,共同解疑答难。

3.悟学。即巩固练习,深化提高。本环节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过程中可参考以下流程设计:

①初步应用,巩固新知,

②综合应用,形成技能

③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④总结反思,提升自我

在“悟学”环节中,以学生动手操练为主,这是一个由理论走入实践的过程,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并检测课堂学习的效果,从而实现堂堂清,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

 

追问——“三学循环”课堂教学的实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三学循环”课堂教学实践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形成了学校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文化。

 “三学循环”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核心定位在两个方面。一是明确三学循环的方向,转变学习方式,以学为主。二是明确三学循环的评价标准自主学习的效度与指导学习的适度。保证了“三学循环”课堂实践的有效与高效。

1.“三学循环”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学生学会了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个性特点,自主地发现问题,自主地寻找方法,自主地探究思路,自主地尝试解决问题。经过“自学”,唤醒了每个生命体的内部活力,转变了学生“学”的方式。教师紧紧围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系统改进,在保障学生三学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实践,也转变了教师“教”的行为。

2.实施了科学、有效的分层教学,确保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度。学校依据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意志品质、性格特长、兴趣爱好和家庭环境六个方面等差异,在“三学循环”中以个性化导学案和自主就近发展区的差异,分层“自学、议学、悟学”,课中的议学情节与课后的议学、悟学形式,也确保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实践证明这是科学、有效的组织形式。

3.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通过“三学循环”的课堂教学实践,激活了校本研修的热情,唤醒了教师的智慧,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研究、探讨,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等,以“三学循环”的课堂教学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4.形成了三学循环课堂教学文化的转变。在推进“三学循环”课堂教学文化建设过程中,做到“全员参加,总体动员”:行政导航课——标杆老师示范课——全员老师展示课,从上到下,逢课必谈“三学循环”,逢会必议“三学循环”,营造了浓厚的“三学循环”研究氛围,创设了“全年赛课”的良好局面。通过“三学循环”教学文化的构建,让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让课堂成为师生乐园。在“三学循环”课堂教学推进过程中,形成了自主文化、探究文化,合作文化、差异化尊重文化。

总之,每天带着微笑走进教室,带着微笑走出教室。这样不仅有利于你更好地控制整个班级的状况,也有利于更亲密地通过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和学生交流;给予学生一句鼓励的语言,一个肯定的眼神和一个支持性的动作,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表现都能毫无遗憾;多给予那些课堂上不愿积极回答问题和害怕回答错误的学生更多的机会,多让他们有机会锻炼。多用这样的话语激励他们,“没关系,下次再来!”“没关系,课后再来找我交流。”

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恰恰是构成教师课堂千姿百态的一个要素,教师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创造一个文化多元的课堂土壤,让学生的文化背景成为其发展的动力。尊重差异是一种本质的回归。以生为本,承认、尊重、适应、利用和发展学生的差异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

在这个过程中,校长起着把握航向的作用。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好校长的领导方式是不一样的。叶绍胜校长对课改以身作则、真真切切、具体精细的领导,值得我们校长学习和效仿。

 

提升学习力——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奠基

按照校长叶绍胜的话来说,学习力培养这个课题,是一项功德无量的研究。很显然,他们追求的是通过学校的不断学习来探求教育的本源,通过学校的不断自我超越来产生源源不断的教育力,从而使孩子在天性受到全面尊重与呵护的氛围中释放潜能、增长学力、获得幸福。尊重天性的具体可操作点就在于:吃出学习力、睡出学习力、玩出学习力、练出学习力。说到底,是让孩子们有好的身体、好的状态、好的方法、好的课程。笔者就顺着这样的逻辑,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宝贵经验。

一、吃出学习力——打好学习的基础

指导学生科学地吃,是培养学习力的第一步。像瑞安新纪元这样超大规模的寄宿制学校可以在吃的方面多做一点文章。建设学校生态的第一套标准——吃什么,怎么吃。“第一套标准”的定位也许不够准确,因为学校内部的子系统有很多,都很重要,说“第一套”是为了强调“吃”与学生成长离得最近。“吃”得好,“吃”得巧,促进大脑发育好。既提高学生注意力,还能提高脑力。每天菜谱既考虑营养的搭配,又考虑学生的口味,还考虑市场货源。所以,他们做到:勤调查、善思考、巧安排,让学生“吃”出聪明的大脑。

科学安排用餐:他们把一日三餐分成6小顿来吃(早餐、上午课间餐、中餐、下午课间餐、晚餐以及夜点)。少食多餐,有利于维持血糖平稳,而且这样更符合进化的规律。

科学搭配营养,吃出聪明和快乐:给学生多吃水果和蔬菜。尤其是多吃菠菜和草莓,它是大脑的保护神。大脑的高效燃料:让孩子们吃苹果、葡萄、橘子、香蕉获取糖。让孩子的智慧之树常青:让孩子多吃鱼。

与此同时,他们提醒家长和孩子远离越吃越笨的食物:汉堡包和油炸食品、罐头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的肉类食品,动物内脏类食物,奶油制品、方便面、烧烤类食品。这些饱和脂肪会延缓大脑的生长。食用高脂肪饮食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变得“呆头呆脑”。

下面以《科学》课程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的校本化实施为例,简要说明一下他们的做法。

这一内容的展开包括以下要素:①拓展性学习,了解食物营养的一般知识,绘制思维导图;②调查探究,以自己在学校一天中吃过的食物为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对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进行探究,形成研究报告;③学校改进建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学校食堂菜谱还应做哪些改进提出自己的建议;④生活设计,和父母一起设计自己的家庭食谱,与学校生活相辅相成。本课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材中关于营养成分的作用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这需要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同样,本节课内学到的知识,可以指导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睡出学习力——调理学习的状态

管理睡要比管理吃困难,在学校生态建设方面,为了让学生睡得香,他们也颇下了一番功夫。把家的感觉搬进寝室,让孩子们睡得温馨。将“家”的理念引入、渗透、贯穿于学校的管理和工作之中,以“守住宁静的心家,经营温馨的小家,融进和谐的大家,奉献伟大的国家”为家训,营造布置寝室家文化,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温暖,有了温馨的家,有了安全感,有了好睡眠,把心理压力抛在门外,让孩子们睡得安心,让那么一大群孩子睡好。安全只是底线,安心才是境界。让科学管理陪伴枕边,让孩子们睡得合理。睡眠不仅有助于学习新的知识(记忆编码),而且有助于巩固旧的知识(记忆巩固);对于记忆不太牢固的知识,睡眠对其巩固更明显。所以,要确保小学生10小时的睡眠时间、初中生9小时的睡眠时间。

想要长得高,先得睡得香。学生身体的发育,离不开睡眠。想要学得好,先得睡得好。智育发育与睡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熟睡后,脑流量明显增加,血浆中的生长素连续数小时维持较高水平,促进了儿童智力的发展。

他们24小时服务学生睡眠。行政值日看学生入睡和起床时间(晚8:30——早6:40)。一般情况下,上床5分钟到15分钟,都能进入较好的睡眠状态。夜巡观察学生睡眠的深度,生活老师关注学生有没有起夜现象,任课老师关注一整天的学习和互动状态。午休(12:10——13:35),人体不仅仅是晚上需要休息,白天同样需要休息。午休是保护人体生物节律的一种方式,午休可以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三、玩出学习力——保持学习的美好

玩是儿童天性,没有哪个正常发育的孩子会拒绝玩,顺应天性是发展的先决条件。大量事实也证明,会玩的人聪明,聪明的人会玩。

1.回归玩的天性,品味玩的快乐

玩是需要设计的:比如,瑞安新纪元的学生人人会“翻花绳”。看似简单的翻绳游戏,通过精细动作的锻炼,让手指灵活地进行撑、钩、挑、翻、取、放,以翻出各种生动有趣、变化无穷的图案。他们的学生已能单独利用手中的绳子变化出降落伞蝴蝶弹簧松紧带等图形。又比如,笔操,又称转笔。它是一项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用手指来转动笔的休闲活动。脑科学教育顾问周家仪指出,人的小脑负责身体平衡及感官协调,经常玩转笔可训练手、眼及小脑。小脑活动的同时,也会刺激大脑的神经细胞,长期训练有助提升专注力、记忆力及学习能力。

2.回归玩的课堂,提升玩的品质

前面,例举了一些玩的项目,大家一看便知,这些是大课间、晨会等场合的内容。在玩的领域内,说进课程容易,说进课堂难。难道玩真的难登“大雅课堂”吗?经过认真的讨论研究,他们提出玩进课堂的三境界:玩“便”课堂、玩“遍”课堂、玩“变”课堂。

玩“便”课堂。就是将常规课堂以外的项目经筛选后移植进课堂,根据课堂的需要,进行“便捷”式的组合,这些项目大致包括:对韵歌(对对子)、汉字英雄、成语英雄、小奥数、数学游戏或智力游戏、记扑克牌、24点、速算(19*19……99*99)、脑筋急转弯、读书摘记、中华好诗词……

玩“遍”课堂。就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征,有目的地设计“玩点”,一改玩在课堂上的从属地位,成为课堂教学展开的不可或缺的结构因素。比如基于学具的玩、基于情境的玩、为了变式的玩、为了巩固的玩等等。

玩“变”课堂。玩的元素变多变大以后,课堂就往往呈现大变样的趋势,常常把小课玩成大课,把短课玩成长课,把目的单纯的课玩成多元目标的课。

3.回归玩的生活,开发玩的能量

在学校生态下,玩的项目、花样越来越多,剪纸、下棋、花样跳绳、手指操等项目,每一项都是阳光课堂,每一项都是大课间的活动,也是社团活动,每一项也都是一门课程。从兴趣培养开始,转变为习惯的形成。每一个项目都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由模仿向创新转变;每一项都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要做好传承,更需要创新。

四、练出学习力——积累学习的本领

吃、睡、玩为学习力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积累了能量,可以说,学习力的毛坯就蕴含在孩子们的身体之中,呼之欲出。形成学习力的关键环节,或者说催化剂,就是练。在有关学术研究成果的支持下,同时借鉴了兄弟学校的实践经验,他们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全脑训练课程。全脑训练课程共分四个层次:基本机能训练、基本学力训练、思维可视化训练、学科专项训练

1.基本机能训练——从眼、手到脑的体操

这是全脑训练课程的基础篇,是学习过程中眼到、手到、心到的准备动作,有关眼、手、脑的关系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规范正确、编排有趣。

①科学坐姿。科学坐姿训练呈现“5身正、4腰直、3肩平、2足安、1目视前方”的节奏。训练有助于塑造健康美、形态美,让我们有十足的信心、饱满的精神,去努力学习。坚持正确的姿势会使学生在听课读书的时候,倍感轻松。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环节有明显的提醒作用,往往标志着一个专项任务的开始。

②定点凝视训练。看似简单的定点凝视训练,最能让人产生状态感,视觉感受的变化使师生直觉体会到学习力体操的神奇。这一环节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③视线移动训练。直接为高效阅读做技术准备。横(纵)向快速移动训练——锻炼眼球横、纵向移动的灵活度,扩大眼睛视野。8字形快速移动训练和五角星快速移动训练训练——增强眼球的柔和性和敏锐性。眼睛扫视训练和眼睛螺旋训练——锻炼眼球快速移动的灵活度。

④手指操。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著名哲学家康德说“手是身体的大脑”。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目前,学校每个班级都有自己创编的一套手指操,小学部共有70套手指操,并实现了资源共赏。除此之外,“手指操”还能强身健体,预防疾病。

2.基本学力训练——提速增效的初步尝试

学习力是用来解决学习问题的。汉字学习是“中国特色”的学习负担,不仅消耗了学生大量的学习能量,也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进程。他们把基本学力训练指向识字教学,一是因为这是一场绕不过的硬仗,从时段上讲也是排在最前边的;二是识字教学的效果具体可测,可以让师生和学生家长直观地评判学习力训练效果;三是汉字学习的全脑效应本身就是学习力训练所需要的境界,科学的训练可以把高负担的消极因素转变为全脑训练的积极因素。

①快速识字训练

识字教学是启蒙教育的开端,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细读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路是“小学低段侧重解决识字问题,小学中段侧重解决阅读问题,小学高段侧重解决写作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因为只有识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阅读,只有阅读量大了,才可能高质量表达。可见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而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提升学习力”科学快速识字,翻倍积累常用汉字,一年级达到1500个生字,二年级达到识字3000个,三年级就可轻松达到4000多个。这样翻倍的海量识字,将在二年级就占六年识字总量的全部。识字量如此之大,怎样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效率的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轻松愉悦地海量阅读呢。

策略一 —— 就地取材,编写识字表

为了真真切切做到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我们将“海量”识字的内容就地取材,进行随文识字。根据我们平时所教的(书本知识)、所读的(弟子规、成语)、所悟的(思品)、所看的(课外书)汉字里挑选、让学生进行认读、识记。这样既不会增加老师和学生的负担,又能更好地掌握所要学的知识。为了更好地便于落实,我们根据字的音序,像《新华字典》的音序查字一样,一一将它有序地罗列,更清晰地帮助学生去有意识、无意识地识记生字,并制定了一、二年级识字表。

策略二 —— 巧用途径,分散难点

准备好了“粮材”,我们思考该怎样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主动识字的愿望呢?具体做法是:《弟子规》中的汉字,在晨读中落实;语文课本中的汉字,在早读中落实;思品教材中的汉字,在课堂前10分钟落实;成语接龙中的汉字,在科学阅读、室内大课间活动中落实;课外阅读在文化餐中落实。

策略三 —— 课堂建模,规范流程

流程不是在纸上谈兵中产生,也不是老师用起来顺手便固定下来,而是基于儿童的认知规律,经过大量的实践检验才得以形成。

例如老师们普遍采用低段阅读识字流程是这样的:教师范读,学生听读,为了听清音;学生点读、顺着读、倒着读,为了认清形;节奏读,为了停顿和扩宽视野;计时读,为了速读;补白还原,为了速记。

在实际课堂上,流程只是“隐隐地”、并且“变式地”存在。

策略四 —— 方法建模,灵活高效

汉字独特的造字方法,赋予了它独特的联想功能,也为老师们设计各种有效的识字方法提供了可能。如汉字开花训练,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而且除了深度外,还关注了广度。和汉字开花同时存在的方法还有很多,像猜字谜、拆一拆、编顺口溜或小儿歌、比较法、形象记忆法、动作识字、巧妙利用字理识字等等,精彩纷呈、不一而足。

策略五 —— 科学评价,及时调控

有布置、有落实就有检测、有评价。根据年段学生的特征,他们制作了“识字阅读记录卡”。让学生边阅读边收获。在实际执行中,将评价与常规检查挂钩、与月查相结合、与期末检测相辅相成,决不搞常规教学和课题研究的双轨制,保证学习力培养的努力获得扎实稳定的回报。

②快速阅读训练

快速识字训练的升级,一定是快速阅读。他们的终极目标是:对所阅读的文本,能够做到深度理解、长期记忆,形成能力。他们设计了快速阅读童子功训练流程:读准——读通——读顺(快)——读懂——读好——读深(思维导图)。

策略一 —— 方法建模,学会阅读

和快速识字训练相类似,这里也有方法建模,随着任务层次的提升,方法也更具有综合性。常用的阅读训练方法有计时阅读训练、划读训练、节奏阅读训练、“眼脑直映”训练等等。

策略二 —— 课堂建模,规范流程

这是和快速识字部分完全一样的标题,说明“建模”的重要性。要想成为一名阅读高手,仅有“速读技术”还不够,还要把“速读技术”与“高效阅读流程”结合起来。

策略三 —— 选好材料,育人为本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的核心价值,参考国内外儿童文奖项,从数万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中,精选出能为学生打下精神底子的基础图书。分学段推荐:小学低段、小学中段、小学高段;分类别推荐:文学类、科学类、人文类等。帮助学生制定学期课外阅读计划书,提供好书推荐卡,阅读记录卡。

3.思维可视训练——思维导图的推广应用

思维导图(脑图)就是充分利用大脑全部功能,以一个主题图像为中心,并由此发射很多分支联想,形成网状思维,有利于深层理解、长期记忆和产生创造性的想法,这种不断分支联想而形成的网状思维,也是大脑内在结构的外在表现。美国图论学者哈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去学习,激发他们左右脑的协调,增进理解和记忆能力,提升学习力。

4.学科专项训练——知识建模的准备阶段

目前具有知识建模意义的尝试包括:针对特定学科内容的速算、速记训练;数学不同类型知识的表达模型;阅读与作文的“模”;艺术学科(音乐、美术)整合学习等。

近年来,瑞安新纪元学校总结剖析了中小学生阅读及记忆速度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提高学生阅读及记忆速度,提升学习力的有效策略和实施途径,为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学习力培养与训练,提供了有创新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操作模式、运行机制和教育方法,填补了我国小学生学习力实证研究的“空白”。

教师感悟:升级学习方法,能快速提高成绩,记忆力、思考力、专注力、理解力和学习动力一次性系统提升!

学生感悟:学习是要讲科学的,一味埋头苦学是绝对行不通的!

家长感悟:不帮孩子提高学习力,孩子就会越学越累、越学越烦、越学越困难!

学校连续四年被市教育部门评为教学质量奖。他们还编写了一套(低中高三分册)提升学生学习力之《悦读乐诵新经典》(白山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套校本教材走的是童心之路,人文关怀之路,使诵读成为“大脑有氧操”,以轻松活泼的形式,缓解学生的学习焦虑,放松心情,提高认识品位,积淀文学功底,增强诗人气质,使教材成为校园文化的点缀。还编写了一本有教师验证的,提升学生学习力之《学习力培养各学科教学模式群》(白山出版社正式出版)。

从快速阅读、高效记忆、思维可视化应用、课堂建模以及新常规的建立等方面瑞安新纪元学校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破解了“一目十行”的技术;探索出高效记忆的方法;编写了《图解教材》:思维可视化应用于教师解读教材和《图学经典》:思维可视化应用于学生课外阅读;研制出学习力常态课备课要素和上课操作流程等。

该项研究成果得到我国科学界高层次专家钱学森的助手、我国思维科学学科带头人、“相似论”的创立者张光鉴先生的高度评价和赞誉,称之为正在回答着“钱学森之问”!

秋天正午的阳光淡淡地透射进窗棂,全然没有夏日的强烈,却是那样坚定。照在身上,暖暖的。三个小时的谈话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悄然度过,走出办公室,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瑞安新纪元学校的减负工作不是说出来,而是做出来的。他们把科学理论落实到每个40分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落实到学校的德、智、体、美,全部活动中。校长叶绍胜激情洋溢地说:“学校里的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做的哲学。做才是硬道理,不做就什么也得不到,摒弃虚伪、虚假和浮夸;我们的体会就是坚持,没有教师吃苦力,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我们将一如既往地高举‘科研兴校’大旗,做深、做细、做活‘减负提质’的时代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