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房山的历史文化”教学评析

发布时间: 2014-07-22 来源: 课程中心 发布者:ym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韩宝江

 

《房山文化》定位为北京市中学地方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历史”“文化生活”的必要补充、拓展和延伸,是区域性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山文化》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教育与提升人文素养教育相统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继承房山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把文化的普遍性与文化的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批判与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作为七年级地方教材,《房山文化》有“走进房山文化”、“领路房山地理文化”、“回首房山历史文化”、“纵观房山教育科技文化”、“欣赏房山艺术文化”、“继承发展房山文化”六个专题构成,主要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视角,展现房山精神文化、地理文化、历史文化、教育科技文化、艺术文化、产业文化等,为学生初步了解文化的有关知识、了解房山文化、认同房山文化精神、提升人文素养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苏万青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北京市地方课程《房山文化》中的专题三“回首房山历史文化”之“古代房山的历史文化”。本课教学着眼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实际,中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古代房山历史文化的概貌。笔者观察了苏老师的课堂教学,从地方课程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与思考。

 

 一、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地方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目标定位上,结合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目标与七年级学生历史学习阶段目标,体现了历史时序性的学科思维特点。首先拜访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参观新石器的“典型代表”镇江营文化遗址,又游览琉璃河商周时期燕地最早的“都城”,最后去考察折射兴衰的“金陵”。从教学环节上的设计与实施上看,学生学习由远及近,逐渐形成科学的历史思维逻辑。从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上看,基于对课程内容的了解与定位,通过按时序组织内容、图文结合,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进行了有效整合。学生在了解房山典型的古代历史文化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琉璃河燕都遗址、镇江营石器遗存、九龙山金代帝陵遗迹等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相关的历史照片或文物图片,初步掌握获取、选择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内容虽是历史,但是学生身边的历史,贴近学生生活,利于学生感受房山文化的深厚底蕴,重视乡土历史文化,逐步培养热爱乡土文化、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树立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的意识。

 

二、如何依据主旨处理教材帮助学生理清线索

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一文中说:“文化者,人类心所能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这“共业”包括众多领域,各地对地方文化的记载大多是从成人的视角来审视,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来呈现,从专业研究的眼光来论述,讲得比较艰深。就“古代房山的历史文化”一课而言,涉及的古代历史文化遗址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苏老师在备课与教学中,将侧重点放在文化遗址的典型代表上,基于此来编制学习内容、组织课堂教学,即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精选最基本的文化遗产素材,以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历史图片,联系教材所学知识,清晰地勾画出了古代房山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同时,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内容的学习与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内容相结合,拓展、完善了国家课程,这样的处理,解决了不同级课程内容前后重复的问题,条理更加清晰,主旨更为突出,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把握。而且,很好地发挥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职能。在突出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注意与高中学习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如何通过典型材料分析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方法

地方课程中区域历史类的学科教学特色之一,是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学习、有利于学习目标完成的历史材料。材料选择是否恰当,对学生学习影响很大。观察苏老师的课堂教学可以发现,本节课选取的教学材料,既反映古代房山历史文化现象的本质,又利于学生了解并掌握学习方法。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片资料时,重视对图片本身承载历史信息的发掘,充分利用这些形象的历史载体,将图片作为以图叙史的资料、探究问题的对象。而且,通过补充文字、图片等形式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体会理解历史的方法。笔者在课后听取了学生的反馈,有学生这样说:“老师用信息技术提起我们的兴趣,这样的课堂学习不枯燥,远古的历史与身边的遗址相联系,历史文化学习容易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如何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课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教育教学同行研究的课题,地方课程自身的突出特性以及教师灵活性、创新性的发挥,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大有裨益,无疑也是一条值得关注与探索的路径。

 

四、如何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如何更好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苏老师基于地方教材中的具体课题“古代房山的历史文化”组织教学,也试图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的实施与反馈看,应该说,还是收到了效果。房山区交道中学一名学生在谈到学习《房山文化》之“古代房山的历史文化”的体会时说:“最让我骄傲的便是周口店猿人遗址了,它在世界古人类学研究中享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其实,除了周口店猿人遗址,北京房山还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历史古迹,例如镇江营遗址、琉璃河燕都遗址、金陵等等。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产。所以,保护好遗址有利于我们了解人类的起源,进一步探索生命的奥秘。人类文明成果的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可见,通过“古代房山的历史文化”一节课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世界文明遗产的重要价值。同时,对家乡的历史文化产生了一丁点认同感,进而对家乡、民族、国家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深厚的热爱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真正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学生文化自觉的良性互动。

 

  本文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06期,为北京市中学地方课程《房山文化》的课例点评

  作者信息: 韩宝江,博士后,学术研究领域涉及教育、文学、美学、文化、艺术。电话13522644858   邮箱hbj_2000@126.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