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内涵 提高质量 为学生终生职业发展服务
发布时间: 2014-07-01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4/07/01 发布者:ym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纪实
数控加工专业学生实训场景
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冠军载誉归来
英国合作院校学生来学校与烹饪专业学生同台竞技切磋交流
学校的一体化培训师团队为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骨干教师开展培训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2012年)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2年)
■首批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实验单位(2009年至今)
■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2014年)
■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研修中心(2013年)
■全国首批技师学院(2002年)
■中英就业技能合作项目实施单位(2012年)
■全国首所在校生规模超万人的中职学校(2002年)
■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副会长单位
■《职业》期刊杂志社副理事长单位
■北京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2012年)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2年)
■首批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实验单位(2009年至今)
■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2014年)
■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研修中心(2013年)
■全国首批技师学院(2002年)
■中英就业技能合作项目实施单位(2012年)
■全国首所在校生规模超万人的中职学校(2002年)
■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副会长单位
■《职业》期刊杂志社副理事长单位
■北京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担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方式、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还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是全国首所跨行业组建的集学制教育、社会培训为一体的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型综合职业院校,作为北京市政府部门举办并重点扶持的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学校坚持走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之路,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推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始终走在前列。
2012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财政部门正式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学校将全面提升校企合作质量作为切入点,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着力点,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核心内容,推进示范校建设,在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以及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北京市规模最大、培养覆盖面最广、全国首批技师学院之一的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在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建设中锐意探索、积极创新,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校企双元育人,工学融合一体化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崇高使命和根本任务。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密切与企业联系,通过校企共同开展职业分析,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创了“校企双元、工学融合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突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实现工作学习一体化,共同开展以能力评价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紧紧把握住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在这种新模式下,学校完善了“五阶段”课程体系构建路径,即: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提炼——课程转化及标准制定——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实验实施,在此基础上各专业构建了“基于职业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在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中,学校推行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将任务驱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一体化课程教学理念得以树立,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能力不断提高,有效、有用、有趣的“三有”课堂不断呈现。
两年间,教师有关教学模式改革的获奖论文、教案、课题、课件等达到200余项,其中市级以上获奖有121项,形成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优秀论文集4册。通过对参加试点实验学生的阶段综合测评并与平行非试点班级学生对比,试点实验学生普遍在学习兴趣、工作意识,实践动手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安全生产5S管理、所在班级综合评价等方面彰显优势。
为完善以评价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业评价体系,学校通过深入调研,引入专业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规范和企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工作标准要求,通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教专家、课程骨干教师共同研讨结合教学实际,将其转化为课程和各学习任务的评价标准。
教学实施过程中每门课程采取“过程性+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以每个学习任务为基本评价单元,主要在学校通过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的方式进行,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在学习任务的实施环节中的职业素养的养成、专业技能的提升;终结性评价以每门课程为评价单元,由学校、企业共同进行评价,评价的重点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测评。
配套课程体系改革及试点实验工作,学校建立完善了《一体化课程实验实施管理办法》、《一体化课程试点实验实施评价标准》、《一体化课程课堂听课评价标准》等评价标准,明确教师在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中的规范要求。
在此培养模式和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各专业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完善了由专业基础课程、工学一体化课程(三级:简单学习任务——半开放式复杂学习任务——开放式综合学习任务)、生产实践课程构成的“三段递进、三级衔接、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推行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形成了“过程形成性”学生评价方案。该专业与北京第二机床厂合作,将企业的生产工段引入学校,开展生产性实训,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按照企业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学生在学校里熟悉企业的岗位,掌握工作任务的标准和要求。
动漫专业创新“四引、二融、一转化,三促”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与动漫企业合作引进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并转化为学习任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入企业的生产技术人员、项目管理的标准要求、企业文化要素,实现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的融合,教学管理与项目管理的融合。形成“综合项目贯穿专业课程”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索“项目管理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依据企业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要求,与北京互象动画有限公司等合作,将企业的《泡芙小姐》、《校园建筑漫游》等真实生产项目转化为学习任务,培养了产业所需的熟练掌握动画项目制作全过程的设计、制作的学生,同时带动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目前学校师生参与制作的《泡芙小姐》等动画片已在优酷网播出。
烹饪专业深化顶岗实习内涵,完善“校企共融、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选定满足且具备实习要求的企业,与中国全聚德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协商确定实习岗位、实习课题、指导师傅、轮做形式、考核方法,做到顶岗实习前的“六定”,保证顶岗实习质量。形成“以岗定学、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按照企业岗位设置要求改造完善了中式烹调热菜制作“七位一体”的一体化综合实训室,探索教学环境与真实生产环境接轨,在教学中按照企业工作任务流程将学生分成原料加工、切配、打荷、炒锅、菜品装配、营销各组实施教学,实现以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改革。
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探索“五对接、五融合”的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课程目标与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需求对接、学习任务与代表性工作任务对接、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考核评价与岗位评价标准对接;构建了“岗位、系统、课程”三位一体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索以“六步法”为主要核心内容的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以“能力和素养“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该专业对接产业发展要求和企业用人需求开设了物联网设备安装与维护、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新专业。编写出版了《安全防范系统安装与调试》、《通信与信息网络系统安装与调试》等创新型教材,该套教材以体系化的引导问题设计,指导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自主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完善了“双融、双促、四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工作任务实践、社会鉴定评价相结合,实现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相互促进;形成“任务引领型”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了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的评价体系。该专业与北京共建服务业企业开展联合订单班;在顶岗实习阶段开展“双循环”校外实习。
完善教师培养机制 —— 打造“德知能”合一的教师团队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示范校建设的着力点,打造教师梯次培养与使用通道,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支撑、一体化教师为主体、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为辅助”的“德知能”合一的教师团队。
学校厘清分析了各专业教师队伍现状及师资配套管理制度的运行状况;确定了各级各类教师的职责、工作内容和标准要求;推进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工作。学校修订完善新增了《教师岗位任职资格标准》、《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专业带头人选拔及管理办法》等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学校依据《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分类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各类教师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和培养考核评价指标。
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进修、专题培训、参观考察、学术交流,提升教师专业理论水平;通过推行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或在校内进行学习任务实践,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率达到100%;通过组织校内观摩课、公开课、教学设计、说课等教学基本功比赛及参加校外各级各类教科研成果的评比,及时梳理总结教学教研成果,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通过承担教学任务,开展听评课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学校注重在工作中培养教师,结合示范校建设任务,引导教师通过完成课程开发任务、开展教育教学实施、实训基地建设、技能竞赛辅导等任务,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将教师承担、参与具体工作任务,作为教师培养的关键途径,也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工作的主要评价要素,以任务实施带动教师能力提升,以工作成果输出达到教师培养的目的。
通过以上举措,“学习交流、企业实践、任务实施、参研赛评”的“学训做评”学校教师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
以专业带头人培养为例,依据学校制定的《专业带头人遴选、选拔及管理办法》,在校外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开展专业带头人的申报、遴选、答辩、制定成长方案等环节,确定专业带头人培养人选,制定《考核方案》,从基本素质、师德师风、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专业水平等多个维度对进行考核评价,学校组成由相关部门构成的考核工作组定期开展中期及年度检查考核。
通过两年的建设,学校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教师水平显著提高,专业教师团队进一步完善。两年间,学校新培养市级校级专业带头人15名、骨干教师47名;147名教师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专任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一体化)教师的比例达到95.7%;学院聘请了金福吉、董桐生等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达到73人,兼职教师队伍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有效补充。
两年建设期间,新增21名教师在读或取得研究生以上学历,10名教师参加国外进修培训,278名教师参加北京市级及国家培训,教师校本培训参与率达100%。95名教师通过承接社会培训、对外生产、咨询技术服务项目等开展对外社会服务;培养了13名国家一体化师资培训师并承担了同类院校师资培训任务。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课题研究、教科研成果申报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师主编参编并出版教材121本,42篇论文公开发表,取得国家专利授权5个,承担了4个市级以上研究课题。
推进办学模式改革 —— 为校企共建双赢提供机制保障
改革办学模式,是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重要任务。学校将全面提升校企合作质量作为建设的切入点,强化完善了“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共建基地、校企共培师资、校企技术互助”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完善了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北京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为校企实现共建双赢,互利互惠提供了机制保障。两年来,学校新增合作企业近300家,校企双方的合作在人才培养、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资源开发、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等各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学校紧密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要求,以及行业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需求,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全聚德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松大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展了“引企入校(校中厂)、订单培养、课程改革、教学实施、资源共建、产品研发”等富有成效的合作,将企业的人才需求、岗位要求、工作过程、生产任务、标准规范等引入学校;利用学校的师资、设备资源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攻关难题。
学校调整完善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其指导下各专业遴选符合专业发展方向的各类型、规模合作企业开展市场调研,商谈合作意向确定合作内容,制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明晰专业培养方向、目标和规格。牵头组建了由16家企业、17所同类院校组成的北京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教育集团,完善《北京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职教集团章程》。
校企共同开展订单人才培养。与北京第一机床厂等企业开展订单培养,组建了“北一班”、“捷成班”、“玫瑰坊班”等订单班,校企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开发教学项目,企业技术人员来校授课同时培训本校教师,将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要求以及企业文化引入专业课堂,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企业的工作任务、接受企业的管理要求。两年间,学校新增订单班13个,学校修订了《订单培养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开展订单培养的工作流程、要求以及校企在人才共同培养中的权利与责任。
校企共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了《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从实训基地的选择确定、实训内容、工作流程等方面予以明确,实训基地承担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企业实践培训任务。两年来,新增“北京地铁装配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达到近300个,一方面接收学生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一方面保障教师在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实践。
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在企业的全程指导和参与下,按照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生产任务的生产过程,建设完善了动漫、数控等5个集教学、项目转化、培训鉴定、技术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了9个校内实训室(工作室、研发中心)的改扩建。动漫专业实训基地引入互象动画公司的《泡芙小姐》项目并由校企共建的导师工作室进行了教学项目转化,由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师生共同在实训基地完成制作。
明确社会需求导向 —— 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显著提升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国家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推动新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导向。在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过程中,学校始终秉持社会需求导向,两年来,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升,服务种类、培训规模、培训层次稳居北京市同类院校之首,对其他地区和学校也发挥很好的示范带动和辐射的成效。
人才培养质量成绩斐然。两年来,学校为在京企事业单位培养毕业生5000余人,许多毕业生在实习期间就被用人单位提前预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8%,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许多毕业生成为各类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近年来,学校师生在省部级和全国技能大赛上屡创佳绩,先后获得228个奖项,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学校依托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北京市公共实训基地以及委托学校设立的北京市第47鉴定所,开展各级各类社会培训、技能等级鉴定工作。2013年,职业培训总规模近18000余人,其中技师以上培训规模达到1500余人,如烹饪专业为中国全聚德有限公司开办的北京市中式烹调师定制技师研修培训;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承接人北京市电工技师3期研修班;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为北京恒信佳城公司企业员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充分发挥了职业院校的优势资源,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贡献。
以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双导师”工作室为载体开展技术合作研发,服务师生共成长。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大师江伟团队带领师生,完成了为沈飞集团试制加工国产歼15发动机叶片模具、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系微型心脏供血器、空间泵和真空分子棒(2015年太空卫星项目)首件试制加工;动漫专业依托“校企双导师”工作室为北京金太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制作宣传片。2年间,学校面向社会对外开展生产、咨询、技术服务项目达到170个。
学校承担了国家、省部级及各企事业单位的各类技能大赛项,为大赛提供场地、技术、裁判支持以及选手培训、赛务组织等服务工作,包括12家大型知名企业的职工竞赛,7项市级以上技能大赛,还承担了第五届全国数控大赛北京市代表队的集训任务;继成功举办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机械工程设计CAD项目北京赛区及全国选拔赛后,学校又成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全国选拔赛和中国集训基地。
对其他地区和学校进行示范带动和辐射的成效显著。为全国120所职业院校近900名教师开展了师资培训及经验交流,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一是学校承接了全国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示范项目,两年来,培训了来自全国16个省的20所院校的5个专业的近百名教师;承接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基地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培训19所院校的14个专业的101名教师;对13所30名北京市技工院校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师开展高级研修培训;承办北京市技工院校教师培训项目,开展3期教学教研能力培训,培训教师300余人。二是学校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及示范校建设的经验做法吸引了全国各类职教同行来校考察。
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经验吸引了国外职教同行的参观学习和交流。两年间接待了包括英国、德国、法国等5个国家52人次职教同行来校学习交流。学校与英国巴奈特-萨尔斯盖特学院还签署校际合作备忘录,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国际合作,先进的国外职教理念、课程开发技术、师生交流互换等内容引入学校,国际资源培养技能人才的机制初步形成。
通过两年的建设,学校又陆续被批准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基地”、“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实验单位”、“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中英就业技能合作项目”项目单位。办学实力、办学水平的提升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从注重扩大规模到全面提高质量的历史关键阶段,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前一篇: “编外校长”如何助力小学特色发展 < 后一篇: “均衡时代”:多几把尺子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