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初中生道德赋能教育实验项目导师制培养研修班正式启动

发布时间: 2014-05-29 来源: 德育中心 发布者:ym

 

1.JPG

苏娜女士与实验教师合影

 

2.JPG

法尔扎姆•阿尔巴卜博士、苏娜女士与区县及学校项目研究负责人合影

 

3.JPG

启动会现场   

 

    2014523日、524日上午,北京市初中生道德赋能教育实验项目导师制培养研修班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四环东路95号院三层会议室正式启动。启动会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研究员主持。

    北京市初中生道德赋能教育实验项目已开展了四年,现在以行动研究及其成果为基础,借鉴导师制模式,由项目专家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美国哥伦比亚科学应用与传播基金会亚洲顾问苏娜(Sona Arbab)女士担任导师,分别对学校教师、区县及学校项目研究负责人进行重点培养。

    523日上午,遴选出来的9位教师首先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分享自己参加项目的感受和期待。随后,苏娜指出,实验教师应该认真学习研究框架,掌握核心概念,并在工作中不断运用和反思,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工作。苏娜特别强调要深入研究框架背后的概念,如怎样理解力量、什么是主动道德、怎样理解知识;在研究中要把青少年看作一个整体而不能人为地割裂;不能狭隘的看待道德与学科的关系,要从更广的视角实现道德赋能理念与学科的融合;教师的工作不应该局限于传授知识,还要研究和思考教育问题。谢主任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珍惜机遇、提高要求、认真学习、实现卓越;教师应该把研究视角对准自己,多反思、多动笔、多写作;认真梳理项目资料,不断进行系统学习,做好资料归档工作,在实现自己优秀的同时能够造福学生。

    524日上午,谢主任首先介绍了导师制培养的目的、意义、方法及内容。随后12位区县及学校项目研究负责人简要介绍自己参加项目的体会及对项目的期待和建议。苏娜认为各位负责人应该在进一步理解构架背后概念的基础上实现研究框架内容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法尔扎姆•阿尔巴卜博士(Dr. Farzam Arbab)谦虚的认为自己并非专家,而是通过项目推进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合作者与同事。阿尔巴卜博士表示北京市初中生道德赋能教育实验项目要思考在何种概念框架指导下进行道德教育,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所有概念,通过实践获得反思与洞察,从而完善研究框架、丰富框架内容。阿尔巴卜博士还指出,在项目研究中要避免虚假的二元对立,应该把理论看作获得洞察的来源,而不是单纯的判断某一种理论的对错。研究者要善于从各种理论中学习相关内容,通过学习、行动、反思等过程来验证理论。谢主任认为阿尔巴卜博士和苏娜女士让所有项目参与者明白了教育研究应该怎样进行,希望团队成员能够积极参加研修学习,以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视角持续参与项目,选择合适的角度与方向开展行动研究,用自己的道德感悟和研究成果来引领教师。

     全球文明研究中心华媚(May Farid)、何晓红,德育研究中心秦廷国老师、王琪老师、冷雪玲老师参加启动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