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精品地方教材(心理健康类)评价指标体系研讨及下阶段工作布置会召开

发布时间: 2014-05-07 来源: 课程中心 发布者:ym

 

图片2_副本.jpg

 

2014428日,北京市精品地方教材(心理健康类)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研讨及下阶段工作布置会在真武饭店召开,课程中心王凯副主任、北京市精品地方、校本教材建设项目组成员、心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撰写者董义芹老师以及各区县地方课程主管领导、各区区情、县情类教材主编参与了会议。会议还特地邀请教育部课程中心王晓丽老师、北京教育学院伍芳辉教授、中小学心理健康杂志社陈虹副社长、西城教育研修学院田彤老师、朝阳教研中心田虹老师、平谷《健康、快乐、成长》张爱冰主编等心理健康领域专家、教研员、教材主编及教材评价领域专家共同参与研讨并提出修改意见。

本次会议包含两个议题:一是对心理健康类地方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进行研讨,二是启动区情、县情类地方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工作。项目负责人首先介绍了实施该项工作的背景。她指出,地方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分类构建工作是地方教材向精品化、科学化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启动该项工作的目的有三:一是使各教材在初审通过和实验后能够依据评价指标进行自我检查和完善,保证送审定教材的优质;二是教材审定通过后需建立后续的质量提升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是教材质量提升工作的重要参考和依据;三是教材评价不仅要求得结论性的意见,更强调教材评价的过程性和对教学、学生的促进作用,教材评价指标研制过程即是对一线实验情况的深入了解。项目组首先选取了心理健康类和区情、县情类地方教材作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先期试点,因为这两类教材是北京市地方教材中关注度最高、未来受益面最广的教材。目前,心理健康类地方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经过近一年的反复修改,已经初具雏形,此次会议邀请区情、县情类主编参会,目的是启动该类教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工作,缩短该类教材对教材评价工作从不知到知的过程。

心理健康类评价指标体系的起草者董老师首先介绍了征求意见稿在理念、内容等方面的具体修改及自己的困惑,而后,各专家均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并说明了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1.各位专家对评价指标体系目前所采用的按教材基本元素(价值与理念、目标、内容、教与学指导、评价、表征六个维度)设计的评价框架基本认同,但提出了一些完善意见,包括:第一,增加教材编写的原则,可放在价值与理念部分;第二,增加教材应包括的内容,并与内容选择、内容组织与结构共同组成内容部分;第三,评价部分可从评价对象、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效果四方面考虑;

2.目前该评价指标的二、三、四级指标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二级指标划分标准不清,部分内容不在同一层次;第二,三、四级指标对二级指标的部分解释不合理,不能反映上一级指标的具体内涵;第三,建议将四级指标改为评价要素,要求具体、可操作、可测评、可行性强;

3.评价指标还应进一步体现心理学科的特点,淡化对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的内心体验,关注学生心理发展需要;

4.区域特色可渗透到各级指标当中,但应避免重复;

5.各级指标的描述句式应统一。

而后,项目负责人布置了区情、县情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工作,该项工作将采取一方主写、多方共研的方式,项目组已委托东城区《我爱东城》教材主编负责该类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起草工作,将依据独特性与普适性相结合的原则,既基于《我爱东城》地方教材的区域独特性和学生独特性进行构建,又会顾及到区情、县情地方教材所应具有的共性,以便于将来的推广。项目组将会不断完善该项工作的程序,加强对整个工作的过程性关注和专家支持,也请区县、县情类主编做好相关理论学习工作和一线调研工作,尽量使这项工作按计划完成。

最后,王凯副主任指出:从2014年开始,地方教材要逐渐完成六个转化:一是地方课程与地方教材要整体协调建设;二是从关注地方教材的审查到关注地方教材的整体化建设;三是更加关注教材实施与管理;四是形成行政与业务的合力,市里提供更多专家支持;五是打破经验主导的教材编写思路,加强业务的研究性,严格审查程序;六是市区双方要密切合作,市里将全程参与地方教材质量提升的各项工作。

    今后,地方教材分类评价指标将与各地方教材密切相关,在多类地方教材评优中使用,请各区县负责人和教材主编高度关注。教材评价指标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检验和完善,市里愿与各区县共同致力于该项工作,使教材的精品化建设能够迈出重要一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