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成长的家园
发布时间: 2014-03-24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4/03/24 发布者:ym
——合肥八中课程改革与师生发展探索
【校长简介】王建明,男,合肥八中校长,1961年生,2000年担任合肥八中校长至今,2001年创办合肥168中学并兼任校长至2008年。参加过全省校长岗位培训、提高培训和研修班,2007年参加国家教育部门在华师大举办的中学校长新课程培训班,2009年参加教育部门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校长培训班,2011年参加市教育部门教育家培养工程。合肥师范学院硕士生校外导师。2005年被评为合肥市劳动模范,2007年被评为合肥市第二届“十佳校长”。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先进教育工作者”,2011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同年获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
虔诚地种下一粒子,让它和生命一同生长。安徽合肥八中埋下了课改的种子,已经走进成熟的季节。在这篇对话中,一幅清晰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通过课改为教师创造了自我提高的乐园,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成长的学堂,先后实施社会实践活动、教师队伍培训、自编出版校本教材……已经迈进安徽省高中课程改革示范学校的行列。这一切的收获,让我们看到王建明校长由内到外,完成了思考与实践相结合的升华。对话中,释放出他一路走来的探索和喜悦,舞动的灵魂溢满创新的欢快,跨越的姿势定格了榜样的形象。
陶继新先生在对话中平静地进入读者的思维。一种智性的高度和“放射性”的独特,让我们领会到其理化的光芒在不时闪烁。他把自己内心的闪光点安放在启迪的位置上,用超越世俗尘嚣的审美心灵和透明的思想观照,深度翻新着寓意。在迂回行进中向我们昭示了什么?是很值得读者好好品味的。
课程改革形成“这一个”特点
【王建明】合肥八中是一所有着优秀传统的学校,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才,这一方面得益于全体教职工的奉献,同时,也得益于办学者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严谨务实的学校文化,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陶继新】文化的要义,就是以文“化”人,通过学校文化,改变师生的思想观念、话语方式、思维习惯及以行为走向等。你们严谨务实的学校文化,不是喊在口上的,而是内化到了师生的心里,也就是起到了“化”人的作用,所以,也就有了“人”的发展,也就有学校的飞跃。
【王建明】是这样的。我们学校非常注重对人的培养,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坚持以课程为载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的思想是:让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成为学生成长的课堂,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课程,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助力。
【陶继新】优质课程是学生成长的必备载体,课堂则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而您所说的课程与课堂,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课程与课堂,它还有着大课程观与大课堂观的况味。它吸纳了别人的经验,更烙印着合肥八中的印记,更适合你们师生的发展,也更有着生命的能量。
【王建明】国家一直倡导高中办学的特色化,我们也一直思考合肥八中是否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如何让合肥八中成为一所特色明显的学校。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高中的同质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如何在社会普遍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努力追求自己的价值取向,这是作为我们办学者一直面对的问题。我们一直在研究什么样的学生是适应未来社会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是快乐幸福的,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不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其实教育在更大程度上不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定模式的人,而是应该努力为每一个个性鲜明的学生提供自我成长、自我教育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凡是从八中毕业的学生,在社会的各个岗位上都是那么个性鲜明、那样富有张力。
【陶继新】儒家经典《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大体意思是说,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作“教”。那么,人的自然禀赋是不是一样呢?回答是否定的。所以,就不能用同一模式对学生进行统一性的教育。不然,就扼杀了其天然的本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循其本性进行有效的教育了。然而,“应试教育”所提供的课程以及由此形成的课堂范式,却是要培养同一规格的人。这样,不但消解了内蕴于不同学生之中具有个性的特质,也阻隔了他们依“道”而行通向不同前程的康庄大道。你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思考如何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且付诸了有效的行动。非有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担当精神,是不可能如此而为的。
【王建明】第一轮课改开始的时候,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是茫然的,自己多年的教学习惯面临着被破除的局面。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是那样的陌生,课改工作的每一步都包含着教师的艰辛。于是,学校决心一步一步地改变教师的观念,从最基本的要求做起,引导教师关注学生,整合教学内容,改变课堂结构,努力在课堂、训练的有效性上下功夫。学校还努力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出版了安徽省首部研究性学习的教材,让老师学会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和帮助学生,把学习这个过去被动地接受的过程变为主动地探究的过程,学校的这一做法迅速被安徽省教科院作为典型推广到全省。
【陶继新】开始阶段教师茫然当在情理之中,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固有的教学模式,很难自我冲脱出来。为此,就要像您说的那样,首先要改变教师的观念,要让他们知道,教师不能独霸课堂,其满堂灌的结果,只能将学生形成接纳教师之讲的被动式“学会”,永远无法抵达主动式的“会学”与“善学”的境界。不会学与不善学的结果,必然会结出“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的恶果。所以,要让课堂变成学堂,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要让教师革自己的命,就要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演绎的生命场。而研究性学习,则有了师生的互动,让学生从被动之学走向主动之学,并在教师的引领下,自己去对未知进行积极的探索,从而收获自己“播种”之后结下的果实。
【王建明】我们还努力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其中以社会实践活动为重点的课程建设,成为我校第一轮课改的重要工作。我们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向工厂、农村、军营和祖国的自然山水,让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熟悉自己长大后将要投身其中的各行各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立了全省设施最为完备的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进行科学规范的心理教育,为学生提供团体辅导和个体的心理咨询。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为兴趣各异、特长明显的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我们把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作为第一轮课改的重要任务,组织学生与世界各地的学生交流,建立联系,鼓励学生走出国门,学校专门创办了国际课程班,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化的国家的课程魅力。
【陶继新】书本知识如果不与社会实践对接的话,就有可能成为飘在天空的一片浮云,随风而逝。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大家,不但有着浓厚的理论素养,更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孔子之所以成为大教育家,不就是一边教书、一边行走在实践一线吗?他的学生之所以那么优秀,不正是在教育实践中获取了丰富的生命智慧吗?可是,目前相对单一的固化的文本教材,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其生命成长的必备营养。你们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则让学生从学校走向了社会,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到了“课程”原本还可以如此丰富多彩且具有意义。构建国际课程并鼓励学生走出国门,不只是让他们走出国门学习国外固有的文化,也让他们在更大的时空里,积累国际社会的实践知识,品尝并收获“行万里路”的意义与价值。
【王建明】今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课程对一所学校的重要意义。它是学校的办学灵魂,是学校的特色构成,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涵,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应该以课程为出发点和归宿。高品位的高中必须打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能满足不同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为此,我们对学校的课程开发与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即依据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政策,结合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条件,从社会环境、家长期望和学生需要出发,对学校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及相关因素与条件作出整体构建,以促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学校层面的整合,实现学生、教师与学校的最佳发展。这便有了我们现在的课程架构: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
【陶继新】优质学校之所以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自己的优质课程。因为真正的优质,从某种意义上是全方位之优;而优质课程,恰恰可以为学生发展提供整体的支持,它让学生视野更开阔,心灵更愉快,人格更健全。同时,这里所说的优质,又明显地打上了“这一个”的特点,它是属于合肥八中的,尽管也有借鉴,可更有独创性,更适于你们学生的成长。这种整体性与个性化的和谐,则让学校拥有了更加持久的动力。
【王建明】越来越规范的办学行为和越来越多的综合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开始“倒逼”文化课教学的改革,加班加点的空间越来越少,学会使用教材,改变重复练习,题海战术和无效劳动的呼声越来越高。有效课堂被自然地摆到了教师和学校的面前,有效教学成为我们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陶继新】这种“倒逼”不但让加班加点的空间少了,也让课堂教学的时间相应地减少了。那么,在减少了课时的同时,又要提高教学的水平与学习的成绩,这就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而“有效”就极其重要了。以前的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是一种普遍现象,可是,老师们在原有的思维惯性下,依然“重复昨天的故事”。要打破这种思维惯性,要开创新的局面,就在研究如何让教学更加有效。这个问题的解决尽管有一定的难度,可是,并不是不可以解开的“方程”。一些捷足先登的教学改革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而你们,也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收获了可喜的成果。
【王建明】下一步我们将把对课堂的研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工作来抓,并以此推动其他工作的发展。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为学生减负,学校禁止教师为学生购买各类复习资料,组织老师根据教学进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自编校本作业;学校不参加社会上自发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校际联考、统一考试、统一评比等活动,不用社会上任何现成的考试卷,组织和培训教师自主命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一系列措施使有效教学落到了实处,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陶继新】购买书店现成的复习资料与考试卷,教师省力,可效果多不太好。如果说教学要“因材施教”的话,复习资料与考试卷也应当因人而宜。你们教师根据本校学生学习的情况,研究出了适合他们使用的复习资料与考试卷,这当是有效教学的一种延伸,甚至可以与有效教学纳入同一个序列。同时,这也会让教师在研究课堂教学的时候,同时研究复习资料与试卷的制作,在提高考核质量的同时,也对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支撑。
关注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王建明】我们把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课改的核心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引领教师发展,与国内知名学校、著名教育专家建立长期的联系,让专家引领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学校注重教师的自我提高,自主研修,更注重在同伴中发现和使用“教育家”,一批长期在八中工作,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实际经验的老教师,被推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讲台,他们从现实课堂出发,带领着年轻的同行们共同教学,共同探讨,共同前进。老教师更具魅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陶继新】教师发展的快慢与优劣,决定着学生成长的快慢与优劣。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师的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成长。你们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为教师持续发展积蓄能量,也是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聘请高端专家为教师培训,为教师输送的就不只是知识,还有一般文本上学不到的智慧与思想。这些专家为老师们的长年培训,自然会大大提升教师的思想与业务素养了。而发现与培育自己的“教育家”,则更具有战略眼光。其实,每一个教师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关键是如何启动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以及寻到适宜自己快速成长的路径,并形成持续发展的品质。诚如是,你们学校就有可能出现属于自己甚至产生较大影响的“教育家”。
【王建明】在教师队伍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更注重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态度的培养,我们认为这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基础。教师文化是课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了教师,没有了具有明显学校特质的教师群体,也就没有特色学校。我们是全省最早实行全员聘任的单位,随着一些不能胜任工作的教师的下岗,随着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双向聘任工作的推进,教师的内在潜力得到了激发,专业态度不断优化,他们以校为家,一心为了学生,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口碑。合肥八中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教师的良好口碑构成了学校品牌的主要内涵。
【陶继新】真正优秀的教师,不只是专业水平高,还一定是人格高尚者。纵观当今中国最知名的中小学教师,他们不但是知识的富有者,更是精神贵族。当年孔子在教学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人格的形成,其教学总纲只有十二个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你看,前九个字都是讲的如何做人,最后三个字也不是与做人毫无关系。而儒家经典《大学》的开篇则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儒家施教的教育方针,竟然连如何学习知识都没有提。是不是学不好知识了呢?绝对不是的,一个人格高尚的教师,一定是很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人,为了学生的成长,他们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与思想境界,并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可,且让他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生成一种“向师性”,对教师的思想与言行“学而时习之”的。
【王建明】我们曾经有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人说八中老师好”,是数十年间社会对八中老师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的高度肯定。但今天的教师队伍建设又有了新的内容,围绕课程,建设学习型的教师团队,是当下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一个教师的话语权,来源于他的学习和研究能力。我们成立了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将老师们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对象,立足课堂开展校本研修,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陶继新】一所学校品质的高下,是由教师优秀与否决定的。而教师要想优秀,就要不断地发展。一般而言,开始的时候,这个教师与那个教师的差别并不大;可若干年后,却有了很大的差别。原因就是有的持续发展着,有的则在原地转圈,几乎没有发展。如果个体有发展的强烈愿望,当然可以发展;可是,这个比例并不太大。如果学校创设一个群体发展的环境,就有可能让更多的教师更好地发展起来。你们成立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就是为群体的发展搭建了舞台。这既是对学校发展负责,也是对教师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因为一个不断发展的教师,不但可以给学生更加优质的教育,其本人也因不断的发展而拥有了更加积极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往往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他们也积极与阳光起来。
【王建明】制度推进和同伴互助是我们开展教师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大批教师迅速成长,他们同时也成为了其他老师的榜样和超越的目标,这些身边的专家活跃在课堂上,评课现场,集体备课时候,提高了学术品位,增加了培训的实效,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充实了具有协作精神的教师文化。同时,专家的引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聘请了国内知名的专家,作为教师成长的导师,并形成了以专家郑杰、郑桂华、熊丙奇和娄维义为核心的四个学习团队,这些团队中的每一个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都成为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标杆。
【陶继新】校内专家就在身边,教师随时可学;同时,这些专家也是从一般教师走来的。这向老师们传递一个信息:只要持续优质地发展,自己也可以成为专家,于是,自然也就生成一种内在动力,也在为自己成为专家而努力。这个努力过程,既是教师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还是学生接受优质教育不断跃升的过程。而外聘专家,会从更高的层次上给予老师们以引领与指导,让他们去感受“更上一层楼”的激动和与之而来的更高层次的学习,以及思想境界与教学水平的提升。
【王建明】我们也正是这样想的。我们始终认为,教师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健全的规章制度,而是否敢于照章办事,是考验学校管理者基本功的试金石。我们以“严谨、务实”为校风。当然需要营造出一个守规则、讲正气的上进氛围,而这也正是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形成的基础,两者并不矛盾。我们把对教师的日常考核作为教师评价的主要依据,把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职称聘任、表彰奖励等紧密相连,用制度文化推动教师文化的形成。
【陶继新】制度文化说得好!有些学校之所以发展不好不快,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制度没文化。制度文化的要义,就是师生拥有一种敬畏制度的心理,以至于将遵守制度视为一种美德,并形成一种习惯。形成这种制度文化后,制度就不再是勒在师生头上的紧箍咒,而是成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生命自然。所以,它非但不与民主、和谐的校园形成对立,反而有着一种内在的维系。所以,好的制度文化,既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分支,也是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有力保障。
【王建明】我们经常这样想,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全社会都高度关注教育的国家,因此教育工作者的理性思考,能影响到社会对教育价值和功能的判断,能够帮助社会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一个人一辈子的成长与幸福比分数重要的多,这个道理很容易懂,但要落实到我们的办学中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兄弟学校早已走在了前面,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作为一所省示范高中,为孩子们提供合适的课程、充满爱心的老师、幸福快乐的学习环境,既是责任,更是使命。我们已经为此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鼓励,今后我们会循着这条道路继续探索前行。
【陶继新】有了合适的课程、充满爱心的老师和幸福快乐的学习环境,才是真正的好学校。课程校校有,是不是适合学生,当另当别论;而要想真正适合,不但要费时力,也要费财力,可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你们费得快乐,费得大方。有无爱心是衡量一个教师良知指数的最为重要的砝码。唯其有爱心,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除了文化底蕴浓厚外,就是爱心永驻者。所以,孔子说:“仁者爱人。”同时,学生随时可以触摸到教师的爱,并会以同样的心来爱教师。正因如此,爱学生的教师,也都得到了爱的回报。这种师生之间纯美之爱,也让教学有了高效率与高效益。有了合适的课程与爱学生的教师,学生也就有了幸福快乐的学生环境,也就有了持续发展的可能。
以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发展为本
【王建明】我的体会是,这种优良的传统已经作为学校文化渗透到了我们这些后来人的血液中,使得我们有了不断创新的勇气。我们一直坚定地认为,好学校一定是学生们的快乐家园,是他们能够追逐心中梦想的地方,好学校也一定是群贤毕至、会聚优秀老师的场所,是他们与学生们共同发展的地方。管理者心中有“人”,办学就有了灵魂,按照人的发展规律办学,学校就有特色,教育才能有根,把全部的爱奉献给学生的学校,一定是深受家长和社会欢迎的学校。
【陶继新】学校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应当是学生乐在其中的精神家园。学生的成长需要智慧的滋养,同时,也需要心灵的和谐。而没有快乐的学校,学生是不可能真正发展起来的。当然,这里所说的快乐,不是简单的玩,而是学中有玩,玩中有学,而且是高层次的玩,有着高尚品质的特点,有着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所以,管理者心中有“人”,不但有对学生的尊重、信任与爱,还要为他们的发展创设一个心理安全的场域,让他们在心灵愉悦的环境里,实现生命的飞跃。
【王建明】为了建立一个心理安全的场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我们尝试着为那些有着沉重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的学生减压,建立起专业的心理辅导中心,引进配备了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正式出版了心理教育的校本教材。把心理教育排进了课表,列入到全校的教学计划,各种类型的心理教育活动,营造出了和谐健康阳光向上的学习氛围。
【陶继新】为学生心理减压,不但可以让学生心理阳光起来,而且对其学习也是大有益处的。因为学习效率永远都是与学习者的心理好坏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有心理负荷的学生,即使学习时间比较多,也不可能拥有高效率与好效果;相反,如果心理特别快乐与放松,学习的时间尽管不是特别多,却因效率高而收获好的效果。可以说,“应试教育”逼迫下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恶性循环,而心灵愉悦状态下的学习则是一种良性运转。持续的良性运转,自然会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收获与人生的幸福。
【王建明】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不仅能形成催人向上的校园文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其中培养了自己的兴趣,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爱好和特长有了施展的空间,培养了同学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了协作精神。将立德树人的育人方针,落到了实处。每个年级都有数十个学生社团,他们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和场所。经过一年又一年的沉淀,形成了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精品社团。特长生培养成为学校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学校按照他们各自的特长为他们规划人生,为他们进行专门的教学活动。一大批体育艺术科技特长生成长为专门的人才。他们中有的人凭着获得的国际科技创新金奖,被国内和国外大学录取;有的凭着精湛的球技,披上国家少年足球队的战袍参加国际比赛;学校的民乐队和合唱团成为了学校的形象大使。
【陶继新】社团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特别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却有可能在社团活动中一展风采,赢得人们的称赞。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鼓励,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信的品质。而有了自信,就有可能让人生幸福起来。您上面谈到了这些因社团脱颖而出的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以至形成一种学校精神,在潜移默化地对更多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在社团活动中,还锻炼了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共赢的精神,这些,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王建明】我们以生涯规划教育为引导,着力打造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围绕拓展学生视野促进个性发展这一目标,克服各种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方面的困难,在每一个年级开设60多门选修课,供学生自主选择,走班学习。课程实施后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每学期之初的选课被学生称为抢课。受学生欢迎的精品课程供不应求,出现了家长替孩子求情选课的现象。这些,极大地激励了我们加大课程开发的力度。我们不仅鼓励我们的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为同学们开设各种选修课,极大地锻炼了教师队伍;还与高校、科研机构、专业团体等合作开发开设校本课程,拓宽了课程资源的渠道,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陶继新】抢课的景观太可喜了!这说明,学校自己开发的这些课程,开到了学生的心里。学生非特别喜欢,是不可能有如此景象的。其背后的意义更大,它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痛苦不堪的事情,而是其乐也无穷的美事。在这种状态下的学习,除了愉悦身心之外,还会让他们由此终身爱上学习,并对学校产生美好的印象。同时,教师在开发这些课程的过程中,也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既有的观念,也在思考如何走近学生,所谓的以学生为本,就在这种课程开设中形成了。而与高校等单位的合作,让课程开发有了宽度与广度,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也在无形中提升了教师研究课程的水平。
【王建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合作探究精神的养成,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方向。我们自1999年以来,坚持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获得的各种体验、各种知识为基本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养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当我们翻阅历届学生留下来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时,每每让我们倍感骄傲。
【陶继新】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只不过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没有开发这种能力,甚至不承认这种能力罢了。不管什么方面的能力,如果不进行有效开发的话,就有可能处于沉睡状态,甚至走向死寂,从而让学生一生都不会也不想主动进行有效的研究。你们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学生研究潜力的开发提供了条件,让他们在自主与合作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研究的艰难与乐趣,收获破解困难之后的快乐,特别是体悟形成研究品质之后的幸福感。而在中学时代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兴趣与研究能力,还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不断地扩延,从而让他们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攀登,并收获更大的喜悦与成果。(陶继新王建明)
【科研成果】
主持国家课题子课题——合肥八中教师现状调查与专业化发展有效策略的研究(中央教科所和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有效推进教师区域发展总课题组颁发的“一等奖”)。
主持省级课题——普通高中建立研究性学习良性运行系统的实验研究(安徽第四届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
主持省级课题“中学德育工作体系(高中阶段)”的实验研究方案(中央教科所和中国教育报德育课题成果评比“一等奖”)。
主持编写教材《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是安徽省第一部研究性学习教材。
【学校管理】
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明确,努力追求个性化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在“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幸福成长”的理念下实现持续发展。始终坚持一手抓常规管理,一手抓教师专业发展;始终把制度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坚持以规范性管理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手段,以有效性和科学性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目标。近年来,在探索八中的特色化办学、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创新育人模式和国际化办学方面取得很多成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美誉度逐年攀升。
< 前一篇: 教育如何玩转大数据 < 后一篇: 蹚出“边境特色”教育均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