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化是推行划片就近入学前提
发布时间: 2014-02-19 来源: 法制日报2014/02/19 发布者:ym
尽管各级政府有了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均衡化发展的意识,也采取了教师、校长交流等制度措施,但最核心的问题是,我国还没有均衡化发展的严格标准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19个重点大城市的入学工作禁止组织笔试、面试或任何变相形式的考试、考核。到2015年,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2月18日《中国青年报》)。
消息一出,顿时引发了人们网上热议,有人说“教育资源不平衡,划分片区就是制造不公平”,有人说“房价又有新的增长点了,学区房价格又要起飞了”,有人说“择校是学生与家长维护平等受教育权利的正当行为,穷人家孩子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的机会再次被堵上”……划片就近入学是现代许多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的基本教育政策,在我国之所以遭受质疑,根本原因就在于,择校的根基——教育水平不均衡没有消除。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能不能受教育的问题基本解决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要求更高了,不仅要求就学权利平等和就学机会平等,还要求学生成绩机会均等和教育效果均等。目前,各个城市、每个城市的各个片区、同一片区的每所学校,都还存在着水平和声誉的参差不齐,这就是择校的现实原因。而从我国义务教育法来看,就近入学是学生的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强制性义务,学生和家长是有择校权利的。
如果不能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的标准化、均衡化发展,尽管能够在行政政策的强制之下,实现数字上的就近入学率,但这实际上是要求孩子和家长接受客观上并不平等的义务教育,当然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因此,不能孤立地推进划片就近入学,而应该将免费、就近、平等受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加大力度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标准化、均衡化,从根本上消除择校存在的根基。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的标准化、均衡化发展,并不是我国特有的现实困难。如韩国为了推进划片就近入学政策,在1968年便将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的标准化、均衡化发展作为文教政策的根本任务,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并将教师、设施、财政等因素作为均衡化的重点,然后对每一所学校进行普查评估。对没达到均衡化标准的学校,中止招生或缩减招生定员,甚至不惜关闭原先的名牌学校,同时新设一批学校来实现均衡化。
而我国目前的问题是,尽管各级政府有了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均衡化发展的意识,也采取了教师、校长交流等制度措施,但最核心的问题是,我国还没有均衡化发展的严格标准,这就导致不仅已经存在的发展差距没有解决,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差距甚至被拉得更大。而在推行划片就近入学和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均衡化发展的逻辑上,又出现了颠倒性错误。不先解决均衡化发展的问题,怎能消除对划片就近入学的质疑?
就一个城市而言,在均衡化标准的指导之下,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通过人事调整、教师交流和财政支持等政策的实施,在短期内实现均衡化发展是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做到的。而对辖区内的民办学校,在实现标准化的基础上,允许它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并应该以此来满足那些自愿放弃就近入学权利的学生和家长更高要求的选择权利。
< 前一篇: “划片入学”如何更加利于教育公平 < 后一篇: 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科学探案”主题研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