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

发布时间: 2013-10-18 来源: 北京晨报2013/10/17 发布者:ym

 

小学课堂变革教学方式 实现“科学减负” 

 

  如何实现有效减负、科学减负现在正成为本市中小学课堂着力探讨的热点问题。日前,北京市小学数学主题活动“科学减负——从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开始”主题研讨会在海淀区七一小学举行。记者现场了解到,该校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校本研究,整合课程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将课堂时间和思维空间还给学生,从而在课堂上真正让学习发生。

  据介绍,去年年底该校的一项预研究统计了4节数学研究课中教师提问数量,结果显示,最多的一节课提出166个问题,平均每分钟4个问题,四节课平均提问也高达90余次,平均每分钟提出2.3个问题。同时,在教师所提问题里头,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的选择性问题和思考水平较低的记忆性问题合计最高的达到66.6%。数据表明,学生的课堂时间和思维空间受到挤占。

  七一小学副校长朱凤书介绍,20132月底,该校正式开展合作学习校本研究,组建了包括校长、学术专家、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的研究共同体。和以往不同的是,参与的教师不仅仅是数学教师,而是邀请参与合作学习班级所有任课教师共同参与;同时外部学术资源介入教师常态工作——备课、解疑、听课与讨论,以前的团队中专家只是阶段性地、片段地干预课堂。合作学习的核心是交流,通过老师与小组、老师与学生个体、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实现全渠道互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做中学”的方法由学生展开自主的学习与探讨,老师完成由全程知识灌输者向平等参与者、语言提炼者、学生背后的支持者的角色转变。同时,也大大改变了每节课上占比超过60%的老师话语时间。从课堂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们的自信、有条理,会倾听、懂包容,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及重视。

  研讨会上,海淀区七一小学五年级数学老师纪金玲、张殿军展示的教学公开课再现了七一小学学生日常的数学课堂学习过程。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探讨、展示质疑、测评反思,掌握教学要领,达成教学目标。课堂上,学生反客为主,一改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北京市教委基教一处张凤华处长当天表示,减负不应仅局限于作业、课时数量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推动教学的改革——让教师在每节课中有改革的主动性、改革的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收获更多成长的幸福与快乐。同时,应当保证教学质量的不变。“上好每节课,让老师在每节课上都能实现教学的目标,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减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