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3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专家报告——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 2013-06-15 来源: 督导与评价研究中心 发布者:ym
——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背景、设计与运行
北京教科院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 吉利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必须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最突出的位置。回顾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经过了“十一五”时期的探索与建设和“十二五”目前阶段的延续与提升,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和成绩。但是随着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化,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改革教师管理体制,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综合能力提升为重点,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专兼职职业院校教师队伍。
一、回眸历史——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起点
“十五”以来,北京职业教育以发展为主题、以调整为主线、以重组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为突破口,职业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结构进一步优化,办学效益和质量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增长、职业培训广泛开展的基本格局。与此同时,作为打造北京职业教育基础能力重要支撑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形成了一支基本可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力量。然而,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崭新形势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尚且存在的不足愈发凸显,整体而言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在整体上还存在明显缺失,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结构要素缺失。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来源单一,结构上远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高校毕业生是新增专任教师的主要来源,90%以上的新增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直接从行业企业引进的教师比例不到4%。同时职业院校聘请的兼职教师比例明显偏低,中等职业学校约占16%,高等职业学校约占40%,而真正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则更小。
二是综合能力缺失。职业院校教师应当具备专业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多种能力,同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德国等国家相比,北京职业院校教师由于普遍缺乏职业教育的背景,而且由于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联系不够紧密,教师难以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和体验现实的职业岗位,致使专业实践能力明显不足。由于企业实践机会少,双师素质的教师在专任教师中所占比例较低,中等职业学校为32.4%。与此同时,面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都亟待提高。
三是专业发展缺失。无论是高等职业学院还是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专任教师学历层次偏低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只有6.16%,高等职业学院也不到30%,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着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潜力。长期以来,切实有效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未能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依托重点高校进行培训,专业能力得到一定提高,但真正符合职业教育特点要求的教师培训机会不多,数量有限,尤其带有针对性的分专业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能力的培训,和针对专业课教师的技能培训十分短缺,导致职业院校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举步维艰。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这些缺失严重制约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提高,北京市在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理念,结合北京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制定了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并将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系统设计为“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大型项目形式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时期,北京市财政投入了1.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十二五”时期将投入1.8亿元继续支持此项工程。从2006年底开始,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通过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全面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逐步完善职业院校引进、聘用、选拔和培养教师的体制和机制,形成有利于教师发展并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专兼结合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把握现实——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进展
(一)建立了多部门协作的组织架构
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由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财政局共同启动实施,同时,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参与其中。由北京市教委牵头成立领导小组,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工程运行的组织、监督、评价和协调,北京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负责工程的技术支持和运行落实,形成了由政府部门组织,研究部门技术支持,培训基地分工实施,职业院校积极参与的组织架构,运行顺畅,效果显著。
(二)突破管理体制,将中专、职高、技校和高职学院都纳入覆盖范围
职业教育具有多层次、多类型的多元结构特征。就北京而言,从管理体制上,既有教育部门管理的中等专业学校,也有劳动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还有行业管理的学校和企业举办的学校;从层次上,有中等职业教育,也有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打破管理体制界限,立足中高职衔接,将高职、职高、中专、技校四类学校都纳入覆盖范围,系统设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同时充分利用各类体制的优势和不同层次的特点,形成互相借鉴、彼此促进的良好机制。
(三)依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律,规划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职业生涯”阶段理论是用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研究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与周期的理论。为了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良好环境,根据职业生涯理论基本原理,北京市建立了由低至高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和职教名师培养计划,帮助职业院校加快培养多层次的教师队伍,为职业院校教师规划了专业发展路径。同时,通过专业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带动北京市职业教育同类专业队伍建设,引领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
(四)建立队伍建设资助体系,有效改善队伍结构和质量
针对教师队伍学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教师工程设立了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引进资助计划,引导并支持职业院校从行业企业引进或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针对兼职教师数量不足和水平不高的问题,分别设立了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和行业企业特聘专家计划。针对“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的问题,设立了教师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资助计划,鼓励和支持教师获取更高级别或更大范围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资助计划的实施,加深了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走进学校,带来了企业文化和最新技术,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更加贴近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从而为行业企业培养更加适用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
(五)建立国内外相衔接的教师培训体系
培训体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据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分布及北京市支柱产业的结构,北京市选拔了具有较好专业基础和管理水平的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建设专业教师培训基地。通过“十一五”时期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以15个职业院校为依托的专业教师培训体系,分专业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促进专业建设。在此基础上,陆续开展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德育教师、班主任和新教师的培训试点,探索和引领公共课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方法和途径。
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也是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让教师们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和学习国外的职业教育先进经验。教师国外培训以国内培训为基础,在与国外培训机构的合作中,强调有针对性的培训设计和实施,并且高度关注培训内容的应用和转化,鼓励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国内外培训的理论和方法,加快国外经验本土化进程。经过大量培训和教学实践,一批教师脱颖而出,逐渐成长为国内培训的培训师,在国内培训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了国外培训的影响和辐射。
(六)鼓励国际知名企业开展教师综合职业能力评价
与企业密切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只有企业认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有可能培养出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为了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界的相互了解,也为了诊断教师培养培训问题,北京市引导和鼓励国际知名企业对职业院校教师综合能力进行评价,企业专家在评价标准开发、评价方案设计、评价过程实施和评价结论反馈等环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企业的视角对教师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发现了教师以往难以看到的优势和不足,丰富了教师的自我认识和职业感悟,为教师培训设计及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意想不到的信息和启发。同时,也加深了企业界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促进了更深更广的校企合作与产学结合。
三、展望未来——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是决定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因素,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首先使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教师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希望抓住高技能人才的关键,通过几年的努力,北京市建立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的长效机制,通过国内外培训和教师企业实践,帮助职业院校教师树立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掌握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的能力,逐步在北京职业院校中形成一批理念新、素质高、技能好、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和专业创新团队,促进北京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未来北京市职业教育事业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北京市还将继续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并通过以下对策措施进一步加快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能力建设。
1、加强教师培训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定期评估检查制度和实行教师培训基地动态调整制度,评选并奖励年度优秀教师培训基地,调动教师培训基地工作的积极性。建立教师培训优秀院校评选制度,促使各个职业院校积极参与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组织实施。建立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提高教师培训管理质量和水平。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工作档案和电子注册机制。建立教师培训专家人才库。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管理,推动教师培训的制度化、常规化发展。
2、建立教师培训证书制度,将教师参加培训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评优晋级和出国培训的重要条件,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鼓励职业院校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校本培训。开展校本培训优秀学校和校本培训优秀项目的评选,对校本培训优秀学校和校本培训优秀项目给予资助和奖励。
3、加强教师履职考核,健全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应根据教师的岗位要求,制定科学、可行、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积极探索社会、学校、学生等共同参与评价、考核等多种形式的考核办法。要坚持公开、客观、全面的原则,严格对聘任教师的日常考查和年终全面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分配、奖惩和聘任的重要依据。
4、充分发挥人民政府教育督导的作用,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和队伍建设。通过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价工作,加强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督导评价。深入开展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与专业化发展督导评价研究,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和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