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19期:世界知名大学校长给中国大学“挑刺”

发布时间: 2010-05-31 来源: 京教育科研网 发布者:ym

 

 

 

海外直击

“信息通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国际大会召开

427-28日,教科文组织巴西利亚办事处、教科文组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教育局等共同组织召开了主题为“信息通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The Impact of ICT in Education)”的国际会议。此次会议旨在建立共识并进一步推进政府议程及政策的落实。会议提出的两个主要目标为:

l        审查信息通信技术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教育领域的应用及评估对当地教育质量的影响

l        审查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构成部分,即教师应用信息通信技术的技能是否得到了发展

近年来,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的教育领域,投资于教育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教育项目越来越多。单纯从技术设备方面而言,这些国家每年的投资都以数亿美元计。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讨论教育信息及通信技术对所有学生基础学习的影响――实现学习机会面向所有学生。但事实上,由教科文组织拉丁美洲教育质量评估、国际数学与科学教育成就趋势调查、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等国际测量对拉美国家教育质量进行评估所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有关方面尚未深刻认识到信息通讯技术对教学及学习过程所产生的潜在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估信息通讯技术对学习成绩影响时,需要首先讨论方法的制定、工具和制度规范。这些讨论有助于产生在教学中配置和应用信息通讯技术的政策规划及决策。讨论还有助于产生更精细的调查,帮助发现“成功案例”,并形成共识和模型,推动信息通讯技术的更好应用。

除了评估信息通讯技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影响外,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在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技能作为教师职业标准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编译自教科文组织网站 2010-4-28

欧盟发布《新教师培训工作指南》

欧盟委员会最近发布了一份针对新教师培训的指导手册,目的是让决策者清楚地了解如何帮助新入职的教师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获得更好的帮助和支持。来自欧盟各成员国的教师教育方面的专家与欧委会一起制定了这份极具实用性的指导手册,以引导决策者逐步贯彻实施新教师的入职培训。

目前,超过一半的欧盟成员国中,新教师都是独自面对教学中的挑战,没有得到足够的帮助。有些新教师甚至因为压力过大而离开了教学岗位。

通过在专业发展及个人生活等方面对新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可以帮助他们赢得自信同时提高教学水平。欧委会希望新教师培训指导手册的发布不仅能够帮助新入职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有一个好的起点,而且还能借此吸引新入职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从而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并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参与制定新教师培训指导手册的专家吸收了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部分国家的培训政策做了比较。专家们并不建议采取单一的培训模式,而是强调要确保入职培训所需的各项基本条件能够得到满足。

编译自欧盟委员会网站2010-4-30

OECD秘书长:创新与绿色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新源泉

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在国际组织首脑会议上发表演讲,主题为“回到就业丰富的时代――创新与绿色增长”。他谈到,为了成功应对经济危机之后各种挑战,政府与市场必须探索新的增长源泉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以支持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OECD国家重点要关注两个因素:创新与绿色增长。

首先是创新,包括产品、过程与方法的创造与传播,它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关键。创新为新的产业、企业和就业提供了基础,对于加速向绿色经济的转变非常关键。由创新驱动的增长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它能够确保政府更加容易地了解所面临的挑战。

提高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需要将创新看作一个系统。这个系统需要更加广阔的视野,而不是简单的科学与技术政策,仅仅强调研发、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培养等投入。需要重新思考大学与公共研究机构在经济中的作用,必须将大学与公共研究机构当作创新机器中的一个关键齿轮。必须确保大学与创新机构更加独立,并逐步向它们灌输竞争与企业精神,向它们注入弹性。大学与创新机构需要更加自由与自治,政府必须提供给他们必要资金,确保它们参与竞争并成为世界一流。

培育能够促进增长的“创新体系”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培养企业家”。要关注新的、年轻的企业,它们不会总是规模那么小,他们未来将产生更大的生产力,并带来就业增长。

另一个增长源泉是绿色增长。气候变化方面的讨论明确指出:构建新的战略愿景对于政策制定非常必要。新战略愿景必须综合考虑经济效率、环境友善以及社会公平,并确保在国家及国际层面保持一致。绿色增长不仅对于保护环境非常必要,也能为更好的经济绩效做出贡献,如新的创新技术、新的更加高效的生产方法更加可持续的价值链,以及新的绿色就业等等。

在政策层面,绿色增长需要新的框架和政策来支持向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变,消除绿色增长的障碍等。

编译自OECD网站 2010-4-28

美国:基金会与政府共同致力于教育创新

为显著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日前,美国12家基金会做出承诺:在2010年投入5亿美元,用以支持联邦教育部的创新投入。参与此次合作的基金会包括:安妮?凯西基金会(主要关注弱势青少年群体)、比尔?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卡耐基基金会等。

此前,联邦教育部已公布6.5亿美元专项教育创新基金,至此,共有11.5亿美元用于美国中小学,包括公立和私立学校在完善教师和校长培训方案、提高教学技术、变革学校设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每个基金会都享有决定投资哪些创新项目的自主性。

联邦教育部长邓肯说,“很长时间以来,私人投资者一直是致力于发现并投资创新实践的主要力量。如今,教育部也要积极效仿这些基金会,投入6.5亿美元,加上基金会的5亿美元投入,总计达11.5亿美元。这是联邦教育部和慈善机构的一次历史性合作,二者将共同致力于美国教育的创新。”

卡耐基基金会总裁瓦坦?格雷戈里恩(Vartan Gregorian)说,“12家基金会都深刻意识到,现在是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时刻,要让美国的年轻人做好胜任全球经济竞争,同时也成为复杂社会中的一名合格公民的准备。现在是最大化的整合我们的集体力量的时候了。”

12家基金会投入的5亿美元将在三大宽泛类别上支持和扩大创新实践:

l        用于课堂创新

扩大招聘、培训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有效实践,增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高质量评估的数据应用,提高早期学习效果,加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满足英语学习者和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以及推动数字化学习模式等;

l      用于学校模式创新

扩大扭转低效学校的实践,支持增加优质学校选择,支持延长学习时间等;

l        用于提高创新基金的可持续性

注重对创新的有效性的研究和评估,力求使创新产生长期效果。

编译自美国教育部网站 2010-4-29

邓肯:以“力争上游”计划驱动教育改革

日前,美国教育部长邓肯发表讲话,督促各州积极参与“力争上游”计划,并指出要直面美国教育现状,积极进行教育改革。

邓肯说,自从去年宣布“力争上游”计划以来,已经有十几个州围绕教师评估、学生成绩的使用和特许学校的问题完善了相关法律。同时,48位州长和一些公立学校官员都提出要提高学习标准。在“力争上游”资金申请的第一阶段,教育部收到了41份申请。特拉华州和田纳西州胜出,两州共获得了大约6亿美元资金支持。这两个州都承诺在全州范围内实施全面改革计划,并将其对教育改革的支持政策写入了本州的法律。两州的改革方案都充分体现了改革的勇气、能力,并郑重承诺会将改革方案付诸实践,切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目前,其他48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有机会申请第二阶段的大约34亿美元竞争经费。邓肯表示,希望每个州都参与申请,争取获得推进改革的资金支持,这一过程也会促进各州和地区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刻反思。

邓肯指出,“力争上游”计划的理论支撑是:在恰当的财政刺激和合理的目标下,各州、地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修订过时的法律和做法,追求目标远大的改革。尽管40亿美元竞争资金尚不及美国基础教育投入的1%,但是,它正在发挥着激励竞争的积极作用。不管能否赢得资金支持,由学校董事会、管理者、教师、协会和行政官员共同参与制定的雄心勃勃的改革方案,将会奠定教育进步的基础。这些改革方案,也能够成为各州竞争其他联邦资金的蓝本。

邓肯强调,只有最完备、最具创新性的计划才有望获胜,并且此次改革计划希望能够涉及对教育体系所有组成部分的完善,而不是在一个或两个方面进行增量性改进。总体而言,政府将奖励卓越的政治意愿、领导和勇气,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教育选择。

邓肯还说,当孩子们和国家的未来处于紧要关头的时候,政府必须积极采取行动。进行全面深刻的教育改革确实是艰难的,但是,面对美国的教育现状――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高中辍学,超过三分之一的高中生未能做好升入大学或就业的准备,美国没有选择,只有进行教育改革。事实上,当人们摒弃分歧、勇于迎接挑战,致力于共同的成功愿景时,改革就会切实发生。

编译自美国联邦教育部网站 2010-4-30

奥巴马效应:黑人学生比同龄人更加乐观

美国纽约州克林顿市汉密尔顿学院近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1518岁的黑人学生中,有百分之七十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会比自己的父母更好,而持同样看法的白人学生却只占到百分之三十六。就调查者总体而言,有百分之三十九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生活会更好。黑人学生对生活的乐观程度似乎与他们对总统奥巴马的热爱紧密联系,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带来了所谓的“奥巴马效应”。

当被问及奥巴马总统的表现时,超过三分之二的黑人学生评价为“好”或“非常好”,而白人学生给出这样评价的比例仅为百分之二十三。总体来看,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对奥巴马有着很高的评价。一些高中生认为,有这样一位领袖作为偶像会强烈影响自己对未来的信念以及个人所希望达到的成就。有学生说,“人们总说万事皆有可能,但是只有当你亲眼目睹时,你才会确信无疑。奥巴马总统的经历给了我信心,我决心加倍努力。”

最近,哈佛大学政治学院对十八至二十九岁年轻人所作的调查也反映出类似的倾向。调查显示,尽管非洲裔美国青年更加担忧经济前景,但他们对未来有着很强的信心,而白人和拉美裔美国人则没有那么强烈。

汉密尔顿学院此次所作的调查涉及了来自美国各地的高中生。汉密尔顿学院的经济学家Stephen Wu负责监督调查,他对不同种族之间乐观态度的巨大差异感到惊讶,他也认同黑人学生的态度和他们对奥巴马总统的看法有着紧密联系。

编译自美国《教育周刊》2010-4-29

英国高收入毕业生可能面临高利息

近日伦敦财政研究所(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专家发表了一份报告,就英国高校经费改革提出一系列方案,其中一项就是大幅提高学生贷款利息。

该方案建议向申请了学生贷款的中高收入的毕业生收取更高的利息,最高可达5%,增加的收入将用于资助低收入毕业生。

目前英国高校的学生贷款利率与通货膨胀率挂钩,实质上是零利率。所以这项改革方案的实质就是取消免息学生贷款,让高收入的毕业生分担不断上涨的高校教育成本。

这意味着10%收入最高的毕业生将缴纳近1.18万英镑的利息。加上学习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完成三年制的学位学习,学生可能需花费近4万英镑。尽管最终改革方案仍待确定,随着目前英国零售价格指数升至4.4%,学生们已然面临贷款还款额上涨的压力。

摘编自BBC英伦网 2010-4-23

英国公校与私校学生考分差距大

英国政府最近在议会透露的数据显示,英国公立综合学校的学生在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GCSE)中能得到5A*的比例是1:45。相比之下,私立学校得到5A*的中学毕业生的比例是1:5

如今,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分数日益成为进入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布里斯托大学、杜伦大学、爱丁堡大学等名校的要求。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成绩差距如此巨大,引起多方关注。

公布了这些数字的私校布赖顿学院(Brighton College)校长理查德?凯恩斯(Richard Cairns)认为,问题在于公立学校只关心学生的总体通过率,因为这关系到学校的排名。这就使他们把精力放到低水准的要求上,确保学生拿到C以上的成绩便满足,而不去花力气鼓励他们争取获得A*

保守党教育事务发言人迈克尔?戈夫就此攻击政府的教育政策,称目前的教育制度很不公平。有钱人可以花钱送孩子上私立学校受良好的教育,或在名校的学区内买房子,而穷人家的孩子却只能进差校。

摘编自BBC英伦网2010-5-7

澳大利亚公布学生信息素养评估结果

2010422,澳大利亚联邦教育部长朱莉娅?吉拉德代表“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和青年事务部部长理事会”(MCEECDYA)发布了《2008年全国610年级信息素养评估报告》。

作为全国评估计划一部分,由MCEECDYA三年一次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评估,今年是第二次公布评估结果(第一次评估结果于2005年公布)。信息素养评估以学生有效参与社会为目的,主要测量学生获得、管理、整合与评估信息的能力,以及形成新的理解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此次评估于200810月实施,来自全国299所学校的56046年级学生,和292所学校的532210年级学生参加了评估。参评学生来自政府资助与非政府资助学校的都有。

评估结果显示:就全国而言,57%6年级学生达到或超过6年级信息技术熟练标准,66%10年级学生达到或超过10年级信息技术熟练标准。2005年的评估结果(分别为8%5%)相比有显著提高。

6年级的熟练标准定义为:能够生成一些简单的、一般性的搜索问题;能够选择最佳信息来达到特定目标;能够从既定的数字资源中检索相关信息来回答特定的、具体的问题;能够按照一个既定的、简单的线性顺序收集相关信息并生成一定的信息产品;能够使用常用软件来编辑信息产品。

10年级的熟练标准定义为:能够有目的的搜索数字化资源;能够从资源中选择相关信息来达到特定目的;能够用简单的线性结构生成信息产品;能够使用软件,并考虑受众及沟通需要来编辑信息产品。

报告还发现: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影响最大,父母为非技能劳动力、公务员或从事销售行业的6年级学生41%达到信息技术熟练标准,而父母为高级销售经理或专业人士的学生,72%达到信息技术熟练标准;对于10年学生而言,相应的比例分别为52%78%

此外,不同地区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存在显著差异:与2005年相比,2008年原住民与非原住民学生ICT素养差异在加大;原住民学生达到熟练标准的人数不到非原住民学生的一半;大城市学生比小城市学生ICT素养得分更高,而后者又比偏远区域学生得分更高。

编译自澳大利亚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及青年事务部网站 2010-4-27

澳专家建议:将英语程度作为学位获得条件

近日,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高等教育专家鲍勃?巴瑞尔出版了一本名为《留学生安全》的专著,书中揭示:当前,澳大利亚超过三分之一的作为技能移民获得澳洲永久居住权的留学生,英语分数太低,不能适应大学学习或工作。

为了提高澳大利亚大学学术英语的标准,书中建议,大学应该将“英语达到流利程度”作为所有学生(包括留学生和澳洲本地学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须条件。书中认为:如果澳洲想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就必须抛弃以前的观念,即英语只是在一个学期内花几个小时就可以解决的补救问题。

将“英语流利程度”植入学位中可以提高留学生的福利状况,也会让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产业跻身加拿大、英国和美国等竞争者之前,同时也将惠及国内学生,提高国内学生的生产力。《留学生安全》一书的作者强调:尽管学位中增加“英语流利程度”的规定会带来实施、成本和课程开发方面的问题,但权衡利弊,整体而言,将获得更多而不是失去更多,澳洲将因此更具全球竞争力。

编译自《澳大利亚人报》2010-4-28

澳洲创新研究大学联盟将加强与亚太地区大学联系

2010414-16日召开的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大会上,澳大利亚创新研究大学联盟(IRU)宣布将加强与亚太地区大学的联系。目前,IRU每年从120个国家招收34000名国际学生,其中85%来自亚太地区。

今年的大会由IRU的成员校格里菲斯大学主办,来自亚太地区及其他国家的75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IRU认为,加强与亚太地区大学的联系,对于其目标――全球参与、研究合作、学生流动和文化多元化的实现非常重要。

来自国内外大学的学生代表将参加此次大会特别举办的“学生圆桌会议”,“学生圆桌会议”将为IRU成员校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让他们获得不同的学生群体对大学国际化的反馈。IRU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制定相应战略,进一步改进校园环境,提高国内外学生教育体验的质量。

在此次大会上,IRU还宣布将启用“国际学生晴雨表”,这是一个被全世界160个国家使用的标准工具,用于跟踪国际学生的预期、体验和意见。

注:IRU是由澳大利亚七所综合大学组成的联盟,包括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弗林德斯大学、格里菲斯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拉筹伯大学、莫多克大学和纽卡斯尔大学。这些大学主要从事国内外前沿研究,并利用共同的知识、能力和资源来提高高等教育产出。亚太国际教育协会(APAIE)是一个国际性的非营利机构,该机构致力于促进亚太地区及全世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每年,由亚太地区的一所大学负责承办一次该机构的国际大会。

编译自澳大利亚创新研究大学联盟网站 2010-4-13

海外信息一览

亚洲大学排行榜发布

l        亚洲大学评估揭晓 理工实力决定新排名

“《朝鲜日报》、QS亚洲大学评估”将亚洲的448所大学分为四类进行了排名。这四类大学分别是:A组为含有医学院的综合大学;B组为不含有医学院、学生数在1.2万以上的综合大学;C组为不含有医学院、学生数少于1.2万的综合大学;D组为专业化大学(人文与艺术、理工、生命科学与医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5个学术领域中运营4个以下专业的大学)。

评估结果显示,在除A组以外的其他3组排名中,多数以理工和IT为主的大学名列前茅。在B组,前三名依次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第一名)、中国科技大学(第二名)、香港理工大学(第三名);在C组,前三名依次是香港科技大学(第一名)、日本东京理工大学(第二名)、韩国KAIST(第三名)。

香港科技大学的综合排名从去年的亚洲第四升至今年的亚洲第二。香港科技大学以严格的学位管理和教授晋升考察而著称。在全体教授中约有30%40%得不到终身雇用保障,因此研究气氛非常浓厚。

被称为“亚洲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南洋理工大学受到新加坡政府的大力支持。南洋理工大学早在2000年就在所有校园建立了无线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工程、IT、纳米技术等领域已达到世界顶级水平,与全球5000多家企业和机构有效运营产学合作项目。

l        新加坡国大和清华北大绩优

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进步非常明显。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所有领域排在前五名,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也在所有领域跻身前十。

而在综合排名中分列第一、第二的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同行评审成绩却比较低。香港大学只在人文与艺术(第五名)、社会科学(第五名)、生命科学与医学(第七名)等领域跻身前十,香港科技大学也只在理工与IT(第七名)、自然科学(第十名)领域跻身前十。

在自然科学领域,日本独占鳌头。在前三十名中,日本的大学最多,达到9所。其后依次为:中国大陆6所、韩国4所、香港3所。

根据《朝鲜日报》中文网相关资料整理2010-5-14

美国:校园午餐引发肥胖将威胁国家安全

近日,美国退役军官警告称,美国校园目前供应的午餐将会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由于午餐热量超标,越来越多的学生患上肥胖症,这将使得美国军方未来无法招募到足够数量的新兵。

这些退役军官敦促美国国会尽快通过一项营养法案,将垃圾食品和高热量饮料逐出校园,同时投入更多资金引导学生进食健康食物。他们提出的建议主要包括调节饮食营养,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并且进行体能训练等。

最新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17岁至24岁的美国年轻人中有27%的人因体重严重超标而无法加入美国军队。在过去的15年里,美国年轻人体重超标的问题日益严重。体型肥胖不仅仅只是对新兵招募工作产生影响,美国政府每年需要额外花费数千万美元的费用,用于培训人员接替那些因肥胖而无法胜任工作的人。

这已经不是美国军方第一次干预美国的校园午餐。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高级官员们就曾对此提出过建议,但他们当时是在抱怨从校园招募的新兵体型过于瘦弱,并且很多应征者营养不良。军方当时呼吁国会增加拨款改善校园午餐,以便让学生们能够得到更多的营养。

摘编自现教传媒网 2010-4-28

美国名校直通车项目引入中国

每年都有一批怀揣美国名校梦的高中生们,他们或因为高昂的学费,或因为学校苛刻的入学条件,最终与梦想中的美国名校失之交臂。目前,一种被称为“2+2”的美国名校直通车项目被引入中国,通过2年的社区学院学习,在修满了相应学分且学业平均成绩达到指定要求的情况下,可在大三时直接转入相应的美国大学。美国的社区学院为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了升入美国名校的捷径。

美国社区学院是被美国各州认可的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最高学位是副学士学位,这些社区学院通常都与很多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有转学协议,学生只要在社区学院达到指定要求,就能在第三年转入与该社区学院有协议的美国大学。在美国,50%的孩子都是先就读社区学院,再转入四年制名校,从而更快捷地实现“名校毕业”的目标。此外,社区学院相对低廉的学费也为很多家庭减轻了负担。社区学院的学费一般是综合大学学费的三分之一。以美国加州东洛杉矶学院为例,每年的学费为4800美元,外加生活费1万美元,每年学生的支出约10万人民币。而一所公立综合大学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其一年学费一项就需要2.5万美元。

“美国大学直通车”项目自2007年被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引入中国,至今已经有近百名学生进入美国加州社区学院――东洛杉矶学院学习。现在,2007年首批赴美学生都成功获得了美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而其中80%进入了加州伯克利大学、加州洛杉矶大学、南加州大学、加州圣地亚哥大学、加州圣巴巴拉大学等世界排名前50名的大学。

摘编自现教传媒网 2010-5-5

日本15岁以下儿童人数连续29年减少

据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截至41的人口推算数据显示,日本未满15岁的儿童人数为1694万,比上年减少19万人。这已是连续29年减少,并创下1950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新低。

日本儿童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仅为13.3%36年来持续下降,已跌至主要国家中的最低水平。其中男孩有868万人,女孩826万人。以每隔3岁进行划分,1214岁的中学生最多,有356万人。随着年龄层的下降人数有减少趋势,35岁的学龄前儿童为320万。

2005年出现了战后出生人数的最低谷后,出生率稍有回升。02岁儿童有325万人,超过了35岁的人数。但据厚生劳动省的推测,2009年出生人数继续回落,少子化倾向依然存在。据联合国统计年鉴记载的人口在四千万以上的26个国家的儿童人口比例数据显示,日本低于德国13.6%,成为儿童人口比率最低的国家。埃塞俄比亚最高,达到45%

摘编自共同网 2010-5-4

热点聚焦

世界知名大学校长给中国大学“挑刺”

20105月,主题为“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南京举办。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名校的校长们与中国同行展开交流。他们的发言,隐含着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善建议。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堪称中国高校通,他演讲的主题是通识教育。他认为,目前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二是缺少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绝大多数亚洲国家的学校,本科教育是专识教育。一般来说,学生在18岁时就选择了自己的终身职业方向,之后就不再学别的东西了。学生是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他们一般不会挑战教授的观点,把注意力放在对于知识要点的掌握上,而不是去开发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他指出:“跨学科知识的广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中国学生最缺乏的。”在他看来,专识教育一般是指18岁就选定专业、不再学习其他课程,而通识教育则不同。美国本科阶段是通识教育,前两年学生可以尝试各种各样的学科,后两年再挑选专业进行学习。“不管是政治家还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都需要经济学、法学、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不是单科知识。”他说,美国教育模式强调的是互动式讨论,主动地去立论,挑战彼此、挑战教授、挑战权威,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们不会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是解决问题。“我们不应该往学生的脑袋里装家具,而是教给他们方法,帮他们搭个框架,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介绍,牛津大学现在总共有750名中国学生,中国学生非常优秀,在他所从事的化学领域,中国学生很容易在和其他国家学生的竞争中获胜。但是,他也认为中国学生欠缺一些挑战教授观点的能力,需要改善。从教育结果来说,东西方的差异并不大。不过,西方大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自信,鼓励学生教授挑战。中国学生往往不太愿意去挑战学术权威、发表不同的看法,不太愿意自主地进行创造性思维。他说:“我们鼓励中国学生做更主动的研究者和挑战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倾听者。”在汉密尔顿看来,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取决于课程,还在于学习和传达机制。即便遭遇财务挑战,牛津大学仍然坚持传统而昂贵的导师制,可以停止投资楼房和设备,也不会停止投资导师制。汉密尔顿表示,中国高校的新楼,牛津快比不上了,但我们依然坚持对人的投资,这是最根本所在。

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认为卓越是大学的一个核心价值观,也是大学的使命。如何衡量大学的卓越?斯坦福用五个指标来衡量:一是教职员工的生产率;二是所从事的研究对行业和同行的影响;三是获得的奖项和同事的评估;四是学生的质量;五是教学质量。他说,如果要给当前中国大学“挑刺”的话,除了中国学生讨论少、提问少、质疑少外,就是学生选择专业的时间太早。学生在18岁的时候,还不了解大学课程,更谈不上感兴趣,这时候让他们选择专业,并灌输就业的观念,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在我看来,本科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得到第一份工作,而是第二份、第三份工作,让他在未来的20年到30年中,获得整个人生的基础。”他指出,当前中国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主要是在质量建设上。在过去的20-30年间,中国大学更注重的是学生数量的扩张,现在则到了重视质量的时候了。世界上只有少数一些大学能够成为顶级大学,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大约快则20年,慢则50年。汉尼斯强调,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斯坦福大学坚持了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过去学校也办护士、建筑等专业,但由于不能达到一流水平,干脆停办,集中精力办自己的优势学科。他说,“这一点,或许值得中国大学参考借鉴。”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看来,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尊师重道是悠久传统,学生尊重权威,课堂上对教授观点不敢有异议,百分之百相信老师。受文化差异的影响,中国大学培养创新人才比西方更困难。他认为,18岁就让让学生来决定读什么专业、未来从事什么工作,的确太难了。高校应该建立弹性机制,让学生可以更换专业,学生应选择最喜欢的事来做,如果做喜欢的事那会是一种享受,而家长则应充分尊重孩子。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论坛还邀请了4位著名企业代表。微软公司首席研究及战略官科瑞格蒙迪说,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最终需要去和世界各地、不同科学领域的人打交道。在这一过程中,跨学科的能力和合作能力非常重要。

根据《人民日报》、现教传媒网有关资料整理 2010-5-6

深度调查

幼儿看电视多会影响大脑发育和生活习惯

加拿大和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幼儿看电视时间影响日后学业、社交和健康状况,看电视时间越长,后患越多。研究对象为1300多名1997年、1998年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的儿童,研究结果刊载于美国医学会下属《儿童青少年医学文献》5月刊。

研究人员要求父母分别报告孩子29个月和53个月大时看电视的时间。当孩子10岁左右读4年级时,则要求老师评估他们数学和阅读水平,是否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能否与他人合作,是否具有攻击性行为,是否遭同学作弄等。结果显示,孩子29个月大时,平均一周看电视8.82小时,即每天看电视约1.2小时。

综合考虑孩子的性别、睡眠规律、性格、4年级时看电视时间、母亲受教育程度等情况后,研究人员发现,2岁时幼儿的看电视时间影响10岁时学业、社交和健康状况。具体而言,每周多看1小时电视,数学能力低6%,遭同学捉弄几率增加10%,周末体育活动时间减少13%,软饮料饮用量增加9%,体重指数增加5%

帕加尼认为:“研究结果支持先前的意见,儿童过早看电视会降低注意力。”帕加尼分析说,儿童过早看电视可能具有长期影响,这是因为幼儿正处于大脑发育和生活习惯养成阶段。“看电视是一种消极的智力活动,也是一种消极的体力活动。生命早期,大脑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逐渐养成,这一时期看电视具有非常消极的长期影响。”帕加尼说,父母需要了解看电视习惯对孩子社交和学业可能造成的后果,因为“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正是不从事其他智力活动的时间。”

研究人员在报告中写道,尽管美国儿科学会明确建议,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看电视,2岁以上每天看电视时间应少于2小时,但大部分父母似乎对此指导意见了解甚少。研究人员同时指出,这项研究仅显示幼儿时期看电视和日后发展的关联,并非直接因果关系。此外,研究数据来自父母老师的报告,这也可能影响研究结果。

摘编自新华网 2010-5-5

未婚青少年约60%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

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人口基金、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合作开展的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发布会54在京举行。调查报告指出,我国一半以上未婚青少年对婚前性行为持比较宽容态度。

调查显示,我国未婚青少年中,约有60%对婚前性行为持比较宽容的态度,22.4%曾有性行为,其中超过半数者在首次性行为时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在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青少年中,超过20%的人曾非意愿妊娠,而其中高达91%的非意愿妊娠诉诸流产。在未婚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需求方面,约有60%的咨询需要与超过50%治疗需求未能实现,主要原因是青少年认为“不好意思”或自己觉得“问题不严重”。此外,仅有4.4%的未婚青少年具有正确的生殖健康知识,仅有14.4%的未婚青少年具有正确的艾滋病预防知识。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苏凤杰指出,上述这些发现对进一步了解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的现状和需求,制定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的相关政策和服务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介绍,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国人口基金合作,委托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开展的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政策发展研究项目是我国第一次具有全国代表性的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学校青少年、家庭青少年和流动青少年等。项目历时近两年,数据展示了2009年全国1.64亿15岁至24岁未婚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服务利用和可及性状况。本次发布会之后,相应的促进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的政策建议分析将随之进行。

摘编自新华网 2010-5-5

责任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