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17期:“教育家办学”的诉求与教育改革的取向

发布时间: 2010-05-24 来源: 京教育科研网 发布者:ym

 

 

 

海外直击

2010年全球教育行动周:呼吁增加教育投资

419?25日为2010年“全民教育全球行动周”,本届行动周的主题为“为全民享有优质教育而投资”。

“全民教育全球行动周”每年举行一次,由全球教育运动联盟(GCE)发起并组织,是为纪念2000年在达喀尔通过的《达喀尔行动纲领??全民教育:实现我们的集体承诺》而创设。在此纲领中,各国政府承诺将竭尽全力进行教育规划以满足全民教育需求,许多发达国家还承诺为其他贫困国家的教育规划提供资金支持。“全民教育全球行动周”活动的开展,旨在敦促那些曾经做出承诺的各国领导人持续努力以实现诺言。

420,全球成千上万的儿童和教师参与了今年行动周最精彩的部分??“一个目标:全民教育”活动。此项活动强调享有优质公共教育是基本的人权,同时也指出国际社会为实现全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财政挑战。“一个目标:全民教育”活动会一直延续到今年在非洲举办的第十九届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届时,全球教育运动联盟将通过视频和报刊出版物等,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全民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世界上一些知名的广播公司、赞助商、球员和球队也都将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讲话中提醒各国重温2000年在达喀尔全球教育论坛上所做出的承诺??为实现全民教育六大目标而努力。她呼吁:

必须积极应对全民教育需要进一步增加财政支持这一严峻挑战。虽然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增加了教育预算,教育国际援助也在增加。但是,到2015年实现为所有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提供最基本的教育这一目标,全球仍面临着160亿美元的缺口。

必须确保教育投资惠及那些最需要关注的边缘群体。许多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由于贫困、性别、种族、语言、地域或残疾等原因,无法享有较高质量的教育。

必须采用新的方法调集教育资源,同时更加有效的使用现有资源。使教育更加可担负得起、使学习机会接近那些需要的人们、开发“第二次机会”项目等等,都能够提高人们受教育的可能性。这些都需要持续的投资,虽然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维持和增加教育预算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编译自教科文组织网站 2010-4-22

OECD关注年轻人失业

近日,OECD发布的最新一期工作报告指出,短期内OECD国家年轻人失业问题仍然相当令人沮丧;今年所有OECD国家年轻人(15-24岁)的失业率创历史新高,达到25岁以上人群失业率的两倍以上。

报告称:未来几个月OECD国家年轻人失业率将继续上升,并将一直持续到2011年末,许多失业年轻人无工作状态很有可能继续延续。基于OECD去年12月发布的《经济展望》的预测,欧洲年轻人失业率将仍然维持在20%左右,这种状况也将一直持续到2011年。

2008年,就OECD国家平均水平而言,年轻人(15-24岁)失业率上升,达到25岁以上人群失业率的两倍以上。但各国很大差异:最低是德国,为1.5倍,主要源于其运行良好的学徒体系,该体系有助于帮助大多数年轻人离校后找到工作;而大多数OECD国家在23倍之间,有七个国家(丹麦、芬兰、意大利、韩国、新西兰、挪威和英国)达到3-4倍,爱尔兰和瑞典达到4倍以上。

报告认为:政府必须做出更多努力来帮助这些年轻人。尽管一些人已经受益于政府帮助失业者的各种举措,但更多政策需要针对年轻人,尤其是那些接受教育少同时缺乏技能的年轻人。在OECD国家中,这部分人目前占到失业年轻人的30%-40%,他们面临长期失业及收入减少的危险。

报告建议:短期内,政府应该优先考虑为失业年轻人提供收入支持。目前三分之二OECD国家规定,高中离校者不符合申请失业津贴的要求,除非他们工作一定时间。法国规定为4个月,有些国家则是一年。另外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是,与缺乏技能的年轻人签订“学徒协议”。政府应该提供补贴,促进学徒协议签订,以便帮助那些面临解雇的学徒完成培训。

报告还发现,当前大量年轻人签订临时就业协议,他们在工人中所占比例很大。尽管一些临时协议最终有可能转为永久性就业,但大多数协议最后都终止了。为此,报告建议,缩小临时协议和永久协议相关规定的差距,同时降低雇主雇佣低技能年轻人首次就业的成本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编译自OECD网站 2010-4-15

美国2011年教育财政投入重点

日前,美国奥巴马政府2011年财政预算案公布。其中,教育预算的投入重点为:

l      投入30亿美元用于提高基础教育课程,如果国会通过《中小学基础教育法案》修订案,则还将追加10亿美元;

l        支持基础教育课程与大学课程、职业要求的衔接,提高教师和校长的绩效,提供全面教育,增加教育选择,帮助学生为未来职业做好准备;

l      提供13.5亿美元用于扩大“力争上游”计划,帮助各州和学区实施系统改革;提供5亿美元继续推进考试、认证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创新项目;

l        增加教师数量,并且完善对优秀教师和校长的分配,提供9.5亿美元竞争性拨款,用于各州和学区建立优秀教师和优秀校长的聘用、培训、留住和奖励等综合系统;

l      投资2.1亿美元用于“Promise Neighborhoods”计划??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力量,旨在帮助学生完成高中学业并升入大学;

l      投资4.9亿美元用于发展优质特许学校和其他优质的自治公立学校,以扩大教育选择,增加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l      帮助各州开发和实施与升入大学、和面向就业的教学标准相匹配的数学和科学课程教学方法,支持国家对新一代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培养;

l        增加对需要帮助学生的资助,改革联邦学生资助项目,简化资助申请流程;

l        资助0-5岁早期学习项目改革,帮助孩子们做好入园准备;

l        与劳工部建立劳动力创新伙伴关系,在《劳动力投资法案》框架下,开发提高教育服务质量的有效战略。

编译自美国白宫政府网站 2010-4-10

美国马萨诸塞州酝酿通过反校园欺凌法案

去年,美国马萨诸塞州11岁的小男孩Carl Walker-Hoover在家中自缢身亡。他的母亲Sirdeaner Walker说,她的儿子在所在的特许学校长期忍受同学们嘲笑他的穿着打扮,侮辱他是同性恋,还威胁他。今年1月,美国马萨诸塞州15岁的Phoebe Prince也因为受到一群同学的欺凌而自杀。当地警方随后展开调查,发现她的同学使用短信息和Facebook对她进行辱骂和恐吓。这两名学生的自杀行为推动了马萨诸塞州反校园欺凌的立法工作。

马萨诸塞州反校园欺凌法案旨在禁止在学校内、校车以及学校主办的活动中发生的欺凌事件。互联网的即时性特征,造成欺凌不一定发生在学校的围墙内,学生在自己的家中和卧室里通过网络就可以欺负受害者,网络欺凌可以无处不在。鉴于此,法案将通过e-mail或其他社会媒体网络发生的欺凌行为也界定为违法。

法案要求学校教职员向校长举报欺凌行为,校长必须对每起欺凌事件进行认真调查并及时给与纪律处分。该法案将要求校长在得到欺凌事件的报告后通知受害者的父母,并且要求学校在制订反欺凌计划之前与家长见面。

此外,根据该法案,学校必须在他们的课程中增加对欺凌的预防教育。为了帮助学校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和识别校园欺凌,该法案规定学校必须为校内教职员工提供反欺凌教育培训。国家初级和中等教育主管部门也需要为教师提供低成本的培训机会,制定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干预计划。

法案还包括对自闭症和需要特殊帮助的孩子们应对欺凌事件的进一步保护措施。

编译自美国《教育周刊》2010-4-29

英国政府出资遏制“网络欺凌”

英国学校事务大臣弗农?科克尔(Vernon Coaker)近日宣布,儿童、学校和家庭部将新增100万英镑的资金用于打击网络欺凌的专项整顿工作。目前,已有超过40万年轻人通过这项服务向与他们同龄的网络顾问寻求建议和帮助。政府对“网络顾问”项目(CyberMentors programme)的持续投入可以培养更多的网络顾问,让他们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弗农?科克尔表示,网络带给年轻人一个充满机会的世界,而且成为他们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但是,利用高科技对青少年进行恐吓、欺侮的现象也随之而来,特别是通过手机和网络迅速蔓延,给青少年造成很大伤害。网络欺凌是完全不能被人接受的恶劣行为,会对人的生活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英国政府正与相关行业和慈善组织通力合作,要给年轻人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网络顾问”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青少年可以在与他们同龄的可信任的网络顾问的支持和帮助下解决网络欺凌问题。由于政府又追加了对该项目的投入,今后会有更多年轻人从中受益。

与政府合作的慈善组织负责人说,“今年对我们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儿童、学校和家庭部再一次慷慨地对我们的开创性项目??网络顾问进行投资。去年,我们独自培训了4000多名网络顾问并启动了成功的广告宣传策略。”

编译自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部网站 2010-3-29

英国增加“中六”阶段教育投入

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部大臣埃德?鲍尔斯近日宣布,2010?2011学年,英格兰下辖的全部9个区“中六”阶段的教育投入都会比今年多,55000多名“中六”学校的学生将会受益。另外政府还将为16岁、17岁既未就业也未接受教育或培训的青少年提供21000多个学习机会。由此,英格兰地区13516?18岁的青少年将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资助。

英国政府在2010-2011学年用于“中六”阶段教育的投入将达到64.8亿英镑,比上年同期增加4.2%这次投入的64.8亿英镑是英国学习与技能委员会在20101月确定的16?18岁青少年学习计划总投入(82亿英镑)的一部分。2010-2011学年,政府用于16?18岁青少年的教育投入比2005-2006学年多了15.9亿英镑,资助的学生也比五年前多了18.8万人。

这些努力最终会使接受教育或培训的青少年人数创下历史新高,确保16岁、17岁的孩子都能获得适当的学习机会。200911月,布朗首相正式启动“1月保障”计划,承诺到20101月,为那些既没就业也没接受教育或培训的青少年提供学习或就业机会。

埃德?鲍尔斯说:“政府对16?18岁青少年教育持续不断的投入既表明了决心也明确了责任。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对“中六”学校、城市院校和继续教育的投入显得至关重要。现在,中学毕业后选择继续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政府的目标是到2015年让学生持续在校接受教育或培训直至18岁。所以说,对16?18岁阶段教育的投入是政府明智的抉择。”

注:英国“中六”阶段教育是指16?18岁阶段的教育,是学生在中学毕业后接受的教育。“中六”阶段教育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职业技术教育,另一类是大学升学教育。

编译自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部网站 2010-3-30

英国独立学校的学费涨幅惊人

今年,英国独立学校(Independent school)的学费还会继续上涨,而且涨幅将超过通货膨胀率。英格兰银行预期的通胀目标是2%,上个月的CPI有所升高,达到了3%。独立学校的管理者认为,让学费涨幅低于通货膨胀是比较困难的。

未来几周内,独立学校会陆续公布今年9月的学费标准。《泰晤士报》与部分独立学校取得了联系,他们声称9月份的学费将会上涨34.5个百分点。还有很多独立学校尚未公布下一学年的学费,他们表示将会给家长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决定孩子的去留问题。

在经济尚未完全复苏的大环境下,独立学校学费的上涨让很多家长感到惊愕和沮丧。很多家长认为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学费上涨幅度在12个百分点之间是可以接受的。多数家长赞成学校应该在管理运营上更加注重经济性和高效性,没必要为了某些特殊需求耗费财力。

注:英国独立学校是部分或完全不接受政府财源的学校,其教学成绩比较突出,英国社会的精英阶层一般都出自独立学校。

编译自《泰晤士报》网站 2010-4-13

澳大利亚公布高校“结构调整基金”指南

去年五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预算中宣布,将在未来四年提供4亿澳元建立“结构调整基金”,以帮助大学适应新的“需求驱动”拨款制度和新的质量评估体系。这笔经费将从2010年开始启动,其中包含来自“教育投资基金”的2亿澳元,专门用于大学的基本建设。“结构调整基金”指南近日已正式公布,当前正征询主要利益相关人的意见。

“结构调整基金”的建立是为了回应布莱德利高等教育报告。报告中提出的新的高校经费与监管框架,需要一些高校对其使命做出调整,并制定新的战略来实现新使命。“结构调整基金”将支持高校做出重要的结构性改革,将各自的活动与使命重新聚焦,以增强高校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及教学与学习质量。这些改革包括:高等教育模式创新、高校与TAFE学院合作等。“结构调整基金”也期望为在中心城市与远离中心城市的高等教育供给提供资助。

编译自澳大利亚教育、就业及劳动关系部 2010-4-15

 

澳大利亚拟公布首次大学质量调查结果

今年8月,澳大利亚“全国学生工会”将公布首次大学质量调查结果。全国学生工会主席卡拉?德瑞克福德期望此次调查能够让大学的不良表现曝光,但其最终意图是给予学生权利,让大学倾听到学生的声音,而不是为了给大学制造尴尬。她说,以前学生也定期填写大学质量调查问卷,但却从来没有看到结果公布,因此学生常常会有挫折感。

格里菲斯大学高等教育负责人克劳斯认为:大学质量调查正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学生越来越对自身大学体验的质量感兴趣。这不仅仅是因为学生必须支付部分教育成本,而是因为学生们希望大学能确保他们从大学学习中获得最大回报,能够实现就业预期最大化。调查涉及到的问题有:“是否在学术方面感觉有挑战”;“授课及辅导的频率”;“上课时是否必须坐在位置上”等等。

克劳斯提出:此次调查将采取在线匿名回答问卷的形式,因此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仔细筛选。调查结果应该用于促进大学与学生之间的富有成效的沟通,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全国学生工会期望能够获得1万个回复,并计划每隔三到五年进行一次调查。

编译自《澳大利亚人报》网站 2010-4-14

澳大利亚将首次对基础教育经费进行全面审核

2010415,澳大利亚联邦教育部长朱莉娅?吉拉德宣布:澳大利亚将从2010年开始,对基础教育经费各款项安排进行全面审核。这是自1973年以来,联邦政府首次对所有中小学的经费款项进行审核。

此次经费审核将吸收来自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整个过程力求公平、透明,所有对学校经费感兴趣的澳大利亚人都有机会参与审核过程。联邦政府期望通过此次审核,到2012年能够建立一个强大的长期教育投资平台并提高教育产出。

在今年年末全面进行审核之前,澳大利亚政府首先将就“审核范围”进行意见征询。本月末,“审核范围”讨论稿及草案将在网站上公布。

编译自澳大利亚教育、就业及劳动关系部网站 2010-4-15

澳提出应用ICT提高原住民学生成绩的十大有效策略

2008年,澳大利亚教育、就业及劳动关系部委托查尔斯达尔文大学的研究团队,承担针对偏远社区的系列行动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探索使用ICT提高偏远地区原住民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策略。最近,该研究团队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ICT与创新学习技术能够帮助在教育方面处境不利的原住民学生提高阅读与算术成绩。报告提出了能够有效吸引偏远地区原住民学生使用ICT进行学习并提高学习成绩的十大有效策略:

l        以学习者为中心

当以学习者为中心,并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如他们的生活、文化、社区、环境及兴趣等建立联系时,学习最有效。

l        加强与当地人合作

只有与原住民教师、年长的人及当地社区成员建立伙伴关系,才能使应用ICT学习的效果得到加强。

l        使用简单直观的技术

要将ICT成功整合到教学中,必须强调使用大量有效且免费、易得的技术。

l        重视信息素养培养

要重视教学人员、社区成员及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要将信息素养培养融入阅读及算术技能培养中。

l        关注教学法

教师需要关注教学法,并掌握使用ICT的基本技能,应倡导学习者同龄人之间相互指导。

 

l        强调交互及基于实践的学习

ICT活动必须经过设计,要让学习者与技术知识形成互动。要为学习者提供机会,让他们将自己的理念融入ICT活动中。

l        充分认识并解决好ICT使用的安全问题

应用ICT学习可能会出现技术安全使用和分享信息相关的一些风险,要保证学习者ICT行为的安全性,同时ICT的使用要与学习者年龄及学习阶段相匹配。

l        为学习者留出时间和空间

当学习者有时间和空间探索并拓宽他们的学习领域时,不可预料的、创新的理念就将产生。

l        不断实践

ICT应用于教学会因技术的变革而改变。跟上技术发展步伐和最新研究成果的最佳途径是,为学校内的ICT拥护者提供支持,并与他们一起努力。

l        倡导可持续发展和节俭

要通过鼓励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建设、设施维护和网络发展来确保ICT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和社区成员也需要在ICT资源及教学法方面不断加强专业发展,这对于ICT积极应用的影响非常明显。

编译自澳大利亚教育、就业及劳动关系部 2010-3-15

新加坡鼓励学校发展各自优势和特色领域

近日,新加坡又有九所小学获得今年教育部颁发的“杰出校本课程奖”,六所中学获得“特色课程校”荣誉称号。这两个奖项于2005年设定,旨在促进学校形成各自优势和特色领域,鼓励中小学更加多样化发展。其中,“杰出校本课程奖”旨在帮助小学形成各自的鲜明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多发挥潜能的机会;“特色课程校”旨在支持主流中学形成各自的特色领域。

为了培养学生的不同兴趣,帮助学校在各自的优势领域做到最好,新加坡教育部提出的目标是:到2012年,一半学校(大约180所)形成各自的特色领域。目前,超过47%(约168所)学校已经被教育部认可拥有各自的特色领域。通过各自的特色领域,学校培养学生具备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和软技能,如团队合作、自强、创造力、尊重他人、责任感和目标感等,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获得这两项奖的学校将获得教育部专项经费,以进一步提升质量,拓展特色课程和创新。启动经费是未来三年每所学校拨款15万新元,帮助学校形成一到两个特色领域,在三年之后,每年每个特色领域拨款5万新元,支持学校维持和拓展各自的特色领域。

编译自新加坡教育部网站 2010-4-26

海外信息一览

美国高中毕业生埋怨学校辅导员指导不力

据《纽约时报》报道,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最近十年来,大部分从高中毕业的美国人认为其所在学校的辅导员对于自身的大学申请或职业发展几乎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指导。很多被调查的人表示,关于自身未来发展最好的建议是来自任课教师。

这项研究是一所名为“公共议程”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发布的。该项研究由“比尔盖茨和梅琳达基金会”赞助,主要目的是分析高中和大学毕业率低下的原因。

研究者调查了最近4?12年全国不同类型的高中毕业的600个美国人。在这项研究中,该研究机构主要关注的是22?30岁的年轻人。该研究机构的发言人表示,该组织非常希望听到那些“从工作经验中受益匪浅”的人员的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67%的被访者在“帮助你决定哪所学校最适合你”这个选项上评定其辅导员为“次等的或一般的”;54%的被访者在“解释并帮助你理解申请过程”选项上的评定结果同样较差。

该研究报告指出,大部分进入大学学习的年轻人认为其在高中所接受的辅导是很不足的,并且是冷淡的和敷衍的。该研究报告分析指出,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最令人烦扰并且可能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未从学校辅导员得到有价值指导的那些学生很有可能不会直接从高中升入大学或学院接受进一步教育。

摘编自《基础教育参考》2010年第4

法国预防文盲从幼儿园抓起

法国教育部长夏岱尔近日在巴黎图书展上介绍消除文盲措施时,强调从幼儿园起就要预防文盲。据夏岱尔介绍,根据国防预备日进行的测试,21%17岁年轻人阅读能力较弱,其中5%处于文盲状态;根据对小学CM2(相当于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评估,1/5学生不能掌握基本知识。

目前,法国有310万人是文盲。他希望加强幼儿园的作用,主张幼儿园背诵歌词,初小时学习动词变位和乘法表以及朗诵。他认为,有效的预防是尽早预防,从年幼起着手。

摘编自现教传媒网 2010-4-7

日本65%的大学生对未来不抱希望

日本Fidelity投资信托公司不久前公布的一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65%的大学生对日本的未来不抱希望。该结果反映出通缩和经济长期低迷已使日本年轻人忧心忡忡,无法描绘出光明的前程。

在不抱希望的理由中(可复选),“财政赤字严重,对年轻一代造成过重的负担”和“持续的失业压力”两项都高达70%。还有55%51%的大学生选择了“养老金的代际差无法消除”以及“收入难以增加,无法期望过上富裕生活”。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大学生普遍担忧财政状况恶化和企业裁员的压力会转嫁到下一代人身上。

关于社会保障,有35%的大学生表示“现在正在上班的一代人即使增加一些负担也应该让公共养老金维持在现有水平”;有20%的人认为“即使增加负担也应充实医疗和福利”。这样,就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即使增加负担也应维持或提高社保水平。

另有调查数据显示,今年3月即将毕业的日本应届大学生的就业签约率跌至73.1%(截至200912月的数据)创历史新低,甚至低于2000年前后的就业冰河期,跌至1996年开始此项调查以来的最低点。许多学生放弃了就业,开始一边等待一边寻找机会。一些人开始准备考研和考证,努力为将来做准备。

根据共同网近期相关资料摘编整理 2010-4-6

日中韩三国将加强大学交流

为推动日中韩大学的交流,日本文部科学省决定从今年开始不定期召开由三国教育质量评估机构参加的联络会议,旨在实现三国大学信息的共享。目前三国的大学之间可以互换学分,但因缺乏对方国家的大学设置基准及学生成绩评分方法等信息,交流上存在着较多阻碍。

汇集三国大学相关人士的首届交流会议近日在东京召开。参加会议的除了各国教育行政部门人士之外,还有大学、企业、大学评估机构的相关人士。会上各方就如何开展留学和学分互换、共享各国大学设置标准和大学评估相关信息等交流计划进行了讨论。

本次会议决定实施一个题为“CAMPUS Asia”的项目,三国都希望依托此项目使大学成为来自不同文化、地域背景的学生和教师交流的场所,使每所大学的优势都得以充分发挥。为切实推进这一项目,三国交流会将轮流在三个国家举办。现拟定,第二次会议于今年秋季在中国举行,第三次会议于2011年春季在韩国举行。

本次会议还成立了专门工作组,专门工作组将着手推进下列具体事宜:

1.建立交流项目和质量保证体系;

2.拟定交流计划的指导方针,包括学分转换方法和评分方法等;

3.明确必要的支持;

4.就大学评估相关事宜建立相互理解机制。

注: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去年10月在日中韩首脑会谈上提出了促进三国大学间交流的建议。三国领导人达成了共识:随着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日益紧密,三国优质大学之间的交流和跨国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34,三国组建了评估机构的联络磋商会,并在泰国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三国教育评估机构分别是日本的大学评估及学位授予机构、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韩国大学教育协议会。

根据近期日本文部省网站、《读卖新闻》等相关资料整理 2010-4-16

专家视点

“教育家办学”的诉求与教育改革的取向

近日,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最大的障碍并非来自教育外部,而是来自传统教育体制本身以及适应了此种体制的教育者,尤其是校长。

方展画说:“温家宝总理提出‘教育家办学’这一命题,引发了举国热议。‘教育家办学’不应理解为仅仅只是一项措施,更不应理解为仅仅只是一句口号,这一诉求实际上既是对陈腐落后的传统教育的理念性反思,也是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制度性探索。实现‘教育家办学’的前提是要培育教育家,培育教育家的前提是建构适宜教育家成长的学校制度”。据此,他建议:

一、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教育家的成长提供有用武之地的实践平台

应尽快诉诸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在管办分离的原则下推进政校分开,让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一校之长能在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法制环境下真正做到依法办学、自主管理,充分施展校长的教育理念和聪明才智。要通过现代学校制度的构建,让有思想的校长能实践自己的主张,让有抱负的校长能实现自己的追求,让有创新能力的校长能拥有用武之地,让有内涵的学校在特色办学的道路上竞放异彩。唯有如此,才能催生出一批教育家,实现“教育家办学”的愿景。

二、改革学校督导评价制度,为教育家的成长提供充分施展智慧的宽松环境

受传统学校制度“标准化”价值取向的影响,现行教育督导评价制度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过分强调评价的“可检测性”,二是过分强调评价的“可操作性”。要培育出一批教育家,应从根本上改革现有的督导评价制度,为校长创造宽松的办学环境。要将现行的以行政部门督导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式,改成以社会中介的“参照性”评价、社会的“舆论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式,使学校教育回归服务社会发展的本真;要将现行的以“甄别性”评价为主的评价理念,改成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评价理念,使学校获得不断地在原有基础上持续提升的动力,促进每一所学校发展;要将现行的以“量化”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改成以质性评价、特色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使学校在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改革道路上不断地深化改革。

三、实施校长定期岗位流动制度,为教育家的成长提供优化的“杂交基因组合”

近年来,虽然一些地方在尝试校长轮岗制度,但多半是基于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这种制度设计的基点仍然是“管理”而非“成长”。建议有关部门基于教育家培养这一全新的视角,认真研究并系统设计校长定期岗位流动这一新制度。基于“教育家”成长的校长岗位流动制度,应该从丰富校长的教育阅历、培养校长应对各种教育问题的能力、深化校长对教育的感悟与认识这样一个全新的视域来设计,最终使校长成长为能引领教育发展的一代教育大家。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0-4-6

要因材施教 更要因性施教

上海虹口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纪明泽呼吁:要因材施教更要因性施教。纪明泽认为:在现行的教育环境中,男女先天差异中女生的优势被扩大,而男生的优势很难得到体现,这就形成了女生的应试优势。

不能让教育抹杀了男孩的天性。这是最近由纪明泽领衔完成的《中小学男生学业劣势现象研究报告》提出的掷地有声的呼吁。这份研究报告列举了专家们评述的男生与女生的一些主要差异:

l        生理结构的差异

在信息记录、语言加工以及脑活动等方面,男女存在显著差异。在完成语言和空间任务的时候,女性脑部的活跃区域要多于男性。女性掌握词汇的能力、连词成句的能力往往比男性强。女性的青春期平均比男性大约早2年开始。

l        性格的差异

男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而女生往往文静、听话、勤奋、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这就使得在现行的教育环境里,女生的这种性格更可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

l        时间管理能力的差异

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女性的各方面表现要优于男性。由于女性在时间管理能力上的先天优势,使得课堂学习更有利于女生。男女在时间管理能力上的差异还表现在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上,通常男孩在事前计划方面有一定的困难。这种天生的时间管理能力的差异,还会更有利于女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考出好成绩。

这份研究报告,将男生不如女生的矛头直指当下学校教育在育人手段方面的种种不科学行为。报告指出,同女生相比,男生性格中的很多因素与现行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冲突。换句话说,当今的学校教育并没有体现出男生特有的学习方式。男性的运动特质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得到体现,在学校里只能长时间坐着学习,实践教学少得可怜。在农场、集市等自然环境中的实践学习几近绝迹,而书包却越来越沉重,肢体运动的活跃,在许多传统教育中不再被视为精力旺盛、充满活力。

报告还分析说,学校普遍使用的大班化教学,其实是把学生培养成同一模式的产品。这种模式极易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使男性在受教育之初就要束缚好动的天性,向女性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语言??静态模式,女性天生比男生更有超前的语言能力、读写能力,使她们从一上学起就处于优势。要求男生和女生在相同的时间内以相同的方式学习同样的内容,容易使男生心理受挫,导致自卑。

摘编自《新民晚报》2010-1-12

深度调查

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出现新的特点

42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出现了新的特点:

l        手机上网成首选。《报告》显示,截至2009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为1.95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54.5%,远高于整体网民28.9%的平均水平。2009年中国新增青少年网民2800万,在新增青少年网民中,青少年手机网民贡献了很大份额。调查显示,2009年青少年手机网民达1.44亿,同比增长73.5%。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74%,超过同期全国网民60.8%的水平,而青少年网民使用台式机上网的比例降至69.7%。手机超过台式机首次成为中国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网工具。值得注意的是,与城镇相比,农村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略高,达到74.5%;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青少年网民手机上网比例也较高,达到75.3%CNNIC分析认为,较低的网络使用门槛吸引了更多网络接入薄弱地区的青少年群体。

l        青少年“蹲网吧”比例下降8.1%《报告》发现,青少年在学校上网的比例从2008年的19.1%增加到200936.3%,同比增加17.2%。其中,处于低等教育阶段的学生网民在学校上网的比例上升最快,2009年小学生和中学生在学校上网的比例分别达到36.7%46.3%,同比增加27.7%28.3%。与此同时,网吧作为中国青少年上网场所的重要性在弱化,使用率从2008年的57.5%下降到2009年的49.4%

l        未成年网民(18周岁以下)网络应用娱乐化特点更为突出。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民网络使用仍然保持娱乐特点,城乡青少年大部分娱乐应用使用率差距在5%以内。《报告》显示:排名前三的青少年网民娱乐应用分别是网络音乐(88.1%)、网络游戏(77.2%)和网络视频(67%),使用率均高于整体网民。值得关注的是,未成年网民(18周岁以下)网络应用娱乐化特点更为突出,以网络游戏为例,未成年网民的使用率达到81.5%,不仅高于整体网民,也高于青少年网民77.2%的平均水平。

摘编自中国网 2010-4-27

四国高中生调查显示:中国学生学习压力最大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本青少年研究所、韩国青少年开发院及美国艾迪资源系统公司联合发布了一项针对四国高中生学习意识进行的比较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显示: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中,中国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最强,学习压力也最大,从而导致负面情绪较多。此次中国地区的调查对象是北京、重庆、湖北荆州、广东佛山、辽宁瓦房店、甘肃临洮等地的1868名高中生。

l        八成多中国学生认为压力大

调查显示,中国和美国父母比日本和韩国父母更关心孩子的成绩。65.9%的中国父亲和64.3%的美国父亲很关心孩子成绩,其比例高于韩日两国。72.8%的中国母亲和78.8%的美国母亲很关心孩子成绩,也远远高于韩日。24.5%的中国父母要求孩子进前10名,该数字是美国的两倍,而美国父母较多要求孩子成绩在中上水平。

86.6%的中国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压力大,压力主要来源于父母的期望、自己的期望和同学的竞争。四国中感受到就业压力最大的是韩国学生,达58.3%,远高于中国、日本和美国。由于考试和学业压力大,七成多中国学生有情绪低落和烦躁情绪,在四国中比例最高,韩国和美国要少约20个百分点。

l        中国高中班级规模最大

从班级规模看,中国高中班级规模普遍较大,超过六成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上,日、韩不足50人。中国城市之间差距明显,北京市被调查学校班级人数均少于50人,而京外城市均在50人以上,甚至有7.1%的班级超过70人。

l        四国学生均少“内动力”

调查发现,四国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学习主要是为了“对将来的工作有用”和“掌握社会的基本知识”等外在目标。有54.7%的中国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对将来的工作有用,有57.3%的学生认为学习可以让自己掌握社会的基本知识,而这两项指标日本、韩国、美国均低于中国。外在目标在学习当中的重要性显著高于“和他人友好相处”“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及“为了与他人不同”等内部动力。

摘编自现教传媒网 2010-4-14

责任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