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26期:香港资优教育中的良师启导计划

发布时间: 2010-09-20 来源: 北京教育科研网 发布者:ym

 

26.jpg
 
香港资优教育中的良师启导计划
编者按:为了选拔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提高香港的国际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香港开始实施资优教育(Gifted Education)。近20年来,香港资优教育采取了多种形式,其中包括良师启导计划(Mentorship Scheme),即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教授、专家为导师,以师徒制的模式,对特别资优学生进行专门培养。本文对香港资优教育中的良师启导计划进行简要介绍,并对香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经验加以总结,以期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近些年来,香港面向特别资优学生的良师启导计划,以主办单位的不同来划分,主要有两种:一是教育局“特别资优学生培育支持计划”主办的“良师启导计划”,二是教育局委托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科学创意中心主办的“良师启导计划――未来科学家培育计划”。
一、教育局主办的“良师启导计划”
经过近20年的实验和发展,香港资优教育形成了全班式(校本)、抽离式(校本)和校外支援三个层次,其中校外支援是针对特别资优学生的。为了加强对特别资优学生的培训及支持,使其充分发展潜能,成为“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的优秀人才,教育局于2001年初推出“特别资优学生培育支持计划”。目前“特别资优学生培育支持计划”为学生提供“卓越领导才能培训”、“卓越数学培训”、“卓越科学培训”和“卓越人文学科培训”,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良师启导计划”是其中的一种主要形式。
(一)“良师启导计划”概况
1.该计划的目的
充分发展资优学生的特殊才能;通过导师示范、与导师互动、接受挑战性任务和积极参加工作坊等,为资优学生创造学习机会,以提高其潜能;采取行动改正资优学生的缺点,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之路,并帮助他们清除障碍。
2.该计划所涵盖的学科领域
“良师启导计划”涵盖计算机科学系列、科学系列、数学系列、语言艺术系列、人文学科系列等不同学科领域。
3.该计划的培养对象
“良师启导计划”主要面向竞赛中的优胜学生,培养对象为在国际、全国、地区或者本地竞赛中表现优异的中小学生。在与学生所在的学校磋商后,从香港特别资优学生数据库中选出培养对象。
4.该计划的实施过程
由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做导师,以师徒制的模式(一对一或者小组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科学研究。
在开幕礼上,学生与导师首次会面。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草拟学习大纲和学习进度,并签署承诺书表示对参与研习的主动性及履行承诺。之后,学员与导师可每月会面一至二次,日期和时间由双方共同拟定。计划完成后,在结业礼上学生展示他们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嘉宾导师们就学生的研究专题发问,进一步探讨内容,交流意见。对于成功完成整个计划的学生,颁发结业证书。
在计划实施期间,导师扮演着教师、专家、向导、顾问、朋友、楷模和评价者多重角色,发挥多种作用,以促进学生成长。
作为教师:帮助学生扩大知识和技能的范围,帮助学生对进展和结果进行系统的反馈、分析和评价。作为专家:创造独特的学习经验,分享传统积累的智慧。作为向导:在为学生提供深入研究机会的同时,将学生引向成功之路。作为顾问:就各种预期和可能性向学生提供建议,提出标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决策,改正不适当的行为。作为朋友:是情感支持与信任之源,并与学生分享思想和感情。作为楷模:在某些价值、态度和行为模式方面,成为学生竭力效仿的榜样。作为评价者:从评价中提取事实资料,为学生提供优质而及时的反馈。
(二)案例:科学系列(生物与化学)的“良师启导计划”
迄今为止,教育局“特别资优学生培育支持计划”已经主办了数学系列、科学系列、计算机科学系列、语言及人文学科系列的“良师启导计划”。以下简单介绍2008年3月至8月实施的科学系列(生物与化学)“良师启导计划”的基本情况。
1.该计划的目的
该计划的目的是:提供个别或小组形式的指导,帮助在科学领域表现卓越的学生充分发展潜能。
2.该计划的内容
该计划中,由香港城市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的教授和学者担任导师,指导学生进行专题探究,并根据学生的潜能提供培训。获准接纳成为该项计划的学生,可以在所选择的研究领域和专题方面,接受为期半年(3月―8月)约20小时的培训,并可通过导师的指导使用大学实验室的设备,亲身体验科学家进行科研的过程。学费全免,能够完成研习计划的学员可获得颁发的证书。
表1:供学生选择的研究专题
研究专题
导师
发光分子
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高志钊博士
测试水传病原体的DNA方法
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江润璋博士
色彩化学:共轭有机分子的合成与光谱研究
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化学系黄骏弦博士
用于食品生产的益生菌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系陈玉成博士
臭氧浓度与植物的抗氧化水平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系陈玉成博士
3.报名资格与条件
该计划招收学生30名。报名资格是:中三或以上“特别资优学生培育支持计划”学员(科学培训领域学员优先);在跨地区或国际科学比赛中有突出的表现的中三或以上同学;在国际初中科学奥林匹克(IJSO)比赛中中四或以上的优胜者。报名学生须具备下列条件:对生物或化学具浓厚兴趣,中英文表达能力良好,有责任感、具备毅力及主动学习精神,能够准时出席活动并按时完成作业。
二、新一代文化协会科学创意中心举办的“未来科学家培育计划”
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是一个青少年教育培训机构,也是特区政府认可的公共性质的慈善机构。协会以“视野、创新、博识、承担”作为培育青少年的目标,致力于为青少年提供最适切的活动和服务,其主要工作包括:科技普及、创意教育、领袖训练、协办联校活动等。2006年协会成立科学创意中心,以推广科学创意教育为主,除举办一系列的科学创意工作坊、科普讲座、科学创意探究营等活动外,还负责主办及承办全港、全国及全球最大规模的科学比赛。
2006年,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科学创意中心成立不久,就受教育局委托,开始举办“良师启导计划――未来科学家培育计划”,由科学创意中心招募香港优秀的中学生,并邀请大学教授或相关科学领域的专家担任导师,师生配对后进行为期约一年的交流活动。该计划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届,目前第四届(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11月)正在实施过程中。
1.计划的目的
为在各类科学比赛及活动中表现优秀的中学生提供深造的培育机会,使其获得良师指导,以实践研究感兴趣的科学题目。
2.计划的学科分类
“良师启导计划”涉及动物学、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12个学科领域,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
 
表2:“良师启导计划”的学科分类
学 科
学科说明
动物学
对动物的研究:动物遗传学、病理学、畜牧学、动物生态学、组织学、动物生理学研究等
生物化学
生命进程中的化学:分子生物学、新陈代谢、分子遗传学、食物化学、激素等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细胞分子遗传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
化学
对物质性质和组成以及其所依从的规律的研究:物理化学、有机化学(不含生物化学)、无机化学等
计算机科学
规则系统、计算机硬件、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制图技术(包括人类接口)、程序语言、计算科学(包括数据结构、加密技术、译码及信息论)的研究与开发
工程学: 物料工程
生物工程学、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化学工程、工业工程及流程、物料科学等
工程学: 机电工程
电子工程学、计算机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热力学、太阳能学、机器人学等
环境科学
气候学、天气、地球化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地球物理学、行星科学、构造学等
医药与健康学
对于人类及动物的疾病和健康的研究:生理学、流行病学、基因学、药理学、病理学等
微生物学
微生物的生物学:抗生素、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细菌的遗传学、病毒学等
物理及天文学
天文学、原子学、分子学、固体学、生物物理学、电子学、磁学及电磁学、粒子、核物理学、光、激光及激光器、理论物理学, 理论/计算天文物理学等
植物学
农业/农学、生态学、基因学、光合作用、植物生理学(分子、细胞、有机植物)、植物分类学、进化学等
3.计划培养对象
“良师启导计划”的招生对象是:全港各类型科学比赛、活动(如“全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Intel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香港联校科展”、各类科学“奥林匹克”比赛、“香港中学生科学比赛”等)中表现突出或优胜的中学生,名额40人,分设高中组(中三至中七)及初中组(中一及中二)
4.招生方式
符合“良师启导计划”培养条件的学生申请参加该计划,学校和教师予以推荐,科学创意中心安排适合的申请者参加面试,并最终选取有兴趣及符合资格的学生参加。参加“良师启导计划”(以第四届为例)需要提交学生报名表、学校推荐表、教师推荐表、研究计划和有关研究计划题目的附件,其中学生报名表、教师推荐表和研究计划是必须提交的。
学校推荐表:由校方集体报名,每所学校可提名3名学生。
教师推荐表:学校教师推荐校内学生参加“良师启导计划”,需要说明推荐的原因,并从以下10个方面对所推荐的学生进行评价,即科学热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对科学的认识、责任感、主动性、沟通能力、学习态度、学业成绩和时间分配。各项的评定等级分为:欠佳(1分、2分)、一般(3分)和优良(4分、5分)。
学生报名表: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报名。如果属于小组项目,每组不可多于3人,且每名成员需要各自填写一份报名表。在报名表中,学生需要列出自己曾经获得的科学奖项及参加的科学活动;从10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评价的内容和等级与上述教师推荐表中的一样;并回答下列问题:希望透过“良师启导计划”达到什么目标,期望导师给予什么支援或指导协助学习,期望以什么形式学习感兴趣的领域,为什么喜欢科学,最希望发明什么、为什么,有什么专长及兴趣。
研究计划(Study Plan):如果属于小组项目,每组只须填写一份研究计划。研究计划用于让科学创意中心及导师更加了解同学生期望参加计划后进行研究的题目,以方便科学创意中心为学生安排导师配对,并有助于导师就研究计划为学生提供协助及指引或安排日后有关学科的活动。研究计划的内容包括:发现的问题,假设/问题/目的,研究方法及程序三个部分。
表3:研究计划的主要内容及填写说明
主要部分
填写说明
发现的问题
该项目的选题是怎样发现(或选择)的?
要解决什么问题? 为什么?
假设/问题/目的
一段关于进行课程研究原因的导言或陈述所研究的问题/假设/猜想;期望研究的课题细节和有关讨论;研究该项目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应用了的科学方法。
研究方法及程序
发挥你的直觉和创意,想一想实现你设计目标的所有可能的办法或方案。
有关研究计划题目的附件:如曾经进行的研究、实验报告或者资料搜集等。
5.导师来源
“良师启导计划”的指导教师绝大部分是香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教授、专家学者等。科学创意中心具有丰富的筹办科学活动的经验,与香港各大专院校的教授、科学家建立了完善的联系网络,并藉以构建指导教师数据库。2006年第一届良师启导计划的导师是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化学系、工程学院)、香港大学(工业及制造系统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机械工程系、医学院手术系、电机电子工程学系)、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系、生物系)、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学系)、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展研实验室、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系、电子计算学系)等单位的教授、博士。
6.计划的实施
科学创意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计划,邀请相应领域的专家担任导师,并安排配对。学生与指导老师配对后,签署计划合约,以确保其领会计划内容并愿意积极投入整个计划。
其后,学生与导师进行为期约一年的交流活动(一年内至少30小时)。学生可以根据研究题目的需要,与导师共同决定联络的形式、时间和地点,如电邮或会面等。每次与导师联络后,学生必须自行登记,并须每2个月向科学创意中心定期提交已获导师签署核实的联络登记表及进度记录表。
在计划期间,学生通过与专业导师的亲身交流和互动,获得导师的宝贵意见及指导,对科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能启发潜能,学习待人接物的良好态度,这对日后升学和就业均有裨益。
除了导师指导以外,科学创意中心也免费为学生提供科普讲座及集体科学研究活动,让学生学习更多科学的相关知识,扩大视野,启发创造思维。如果学生需要使用实验室设备,科学创意中心及导师也会尽量安排,帮助学生完成计划。
表4:2006―2007年第一届“良师启导计划”实施安排
日 期
活 动
2006年11月
招募及邀请在本地/全国/国际的各类型科学比赛、活动中表现突出或优胜的中学生参加此计划
2006年12月16
计划启动礼(学生与导师首次会面)
2006年12月16日
学生可与导师开始讨论研究的题目及做不同形式的交流,期间学生填写记录表,记录计划进度
2007年5月26日
中期聚会分享及活动
2007年9月/10月
成果分享暨嘉许典礼
结束时,学生须提交研究报告,交代研究的结果或发现。科学创意中心也鼓励学生将研究成果参加全港、全国或全球性科学比赛,如“香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Intel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等。
三、香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经验
(一)为特别资优学生“量身定做”培育支持计划,促其成才
对特别资优学生来说,香港以校为本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需求,需要实施特殊计划。教育局推出的“特别资优学生培育支持计划”以及“良师启导计划”,就是专为这样的学生“量身定做”的,以实施校外支援。
(二)充分发挥导师制的独特优势,帮助学生成长
为了尊重资优学生的意愿与选择,充分地利用好高等院校和相关机构的资源,香港的良师启导计划尽力让学生与导师一一匹配,做到无缝对接。良师典范,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作用是非常大的,甚至能让学生受益终生。香港的“良师启导计划”中,导师扮演着专家、顾问、楷模、朋友等多重角色,发挥多种作用。学生通过导师示范、与导师的互动交流等,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三)注重过程管理,认真落实计划
“良师启导计划”正式实施时,学生要签署承诺书,保证积极履行计划。计划实施期间,学生须定期提交进度记录表。计划结束时,学生必须提交研究报告。良师启导计划的主办方通过过程管理,将计划落到实处,而不是简单的走过场。
(四)政府与社会各界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培养优秀人才
香港的“良师启导计划”,既有教育局主办的,也有教育局委托民间社会团体主办的。不论哪一种,都需要大专院校或相关机构的积极参与,需要教授、专家大力提供智力支持。政府积极推动,民间团体、高等院校广泛参与,以“良师启导计划”的形式,各方形成合力,共同培养优秀学生。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 齐树同
资料来源:香港教育局网站、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科学创意中心网站
责任编辑 商发明 邹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