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世界城市
伦敦:“市长工程”打造低碳城市
为配合伦敦2010年10月推出的低碳战略,打造世界级的低碳城市,伦敦正式确立了几项重大的“市长工程”:
l 家庭节能工程
家庭节能工程是真正覆盖整个伦敦的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目标是到2015年为120万户家庭实施节能改造或翻新。目前已有9000户家庭参与了示范工程建设。
l 公共建筑节能工程
从先行试点的42处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效果来看,每年可以为伦敦政府节约100万英镑的开支。这一模式将进一步推广到英国其他地区。
l 低碳区工程
伦敦将会设立10个低碳区,每个低碳区要签署协议,承诺到2012年减少20.12%的温室气体排放。
l 分布式能源工程
伦敦将确立首个能源总体规划,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l 电动汽车推广工程
伦敦制定了很多电动汽车的发展规划,是世界上电动汽车发展最先进的城市之一。伦敦市长的目标是让伦敦成为欧洲电动汽车之都。
根据伦敦政府网站相关资料编译整理 2010-11-25
巴黎高等师范精英教育“精”在何处?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巴黎高师”)是非常典型的精英教育学校,学生量少而精,严格遵循精英教育模式。同为世界顶级学府,巴黎高师可能比牛津剑桥、哈佛耶鲁这些英美名校更适合“精英教育”的头衔。
法国的高等教育分两条线:一条是“大众教育”,另一条是以巴黎高师为代表的“精英教育”,严进严出,打造“精英”。学生高中毕业后,先进入预科班学习,再由严格的考试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校。这些学校的规模很小,一般不超过1000名学生。这种模式创立于拿破仑时期,最初为培养工程师而建立,至今已经发展扩大到各个高级领域。
巴黎高师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师范类学校,而是极负盛名的高级研究机构。巴黎高师提倡基于个人自由选择基础之上的、多学科式的教育体制,教师辅导须保证学生兴趣和未来走向选择的多样性。与一些英美同行不同,巴黎高师更像一座纯粹的学术殿堂。213年前,它建校的目的就是培养那些想在本科学业之上进一步深造的人,这一初衷始终没有改变过。它不仅坚持文理科均衡发展,而且非常重视基础教育。它的课程名称更像是中国的高中,比如语言、政治、历史、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而没有法学院、医学院或工商学院。
巴黎高师成立于1854年,每年只招收两百名左右学生。其精英教育模式类似于我国古代的书院式教学,讲究教学过程中的耳濡目染。巴黎高师有其独特的学科设置,它既有古典的学科分类,诸如数学、物理和社会学,也有新兴学科,如神经生物学、信息科学和认知科学。
另外,近两年来,巴黎高师开始采取另一套方法选拔人才。如果学生没有通过入学考试,会根据他们的其他资格材料再作筛选,入学考试不再是唯一的选拔方式。但考入的学生学费由政府承担,每月还能拿到政府补贴,享受公务员待遇,但根据其他材料录取的学生不享受公务员待遇,政府也不承担学费。
根据北京大学新闻中心相关资料整理 2009-10-1
东京竞争对手中上海排在首位
日前,东京都政府实施的“市民生活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上海位居东京“竞争城市”的首位,其次为首尔、北京、纽约及新加坡。调查表明,虽然东京在饮用水安全、治安良好方面存在优势,但出国交通不便、物价偏高等方面则相对逊色。东京都政府相关人士称:“将参考调查结果,提升城市魅力。”
和上海相比,东京长处的前三项分别为“可饮用安全的自来水”、“治安良好、街道整洁”以及“公共交通系统便利”,而短处则表现为“国际航班少,出国交通不便”、“物价高住房难”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多”。
摘编自共同网 2010-12-1
海外直击
欧洲学生的公民教育水准高
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欧盟层面,公民教育都是欧盟所有成员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学生需要理解公民权利和民主究竟意味着什么。
根据国际教育评估协会(IEA)所做的范围最大的国际公民教育研究,欧洲各国的学生在公民知识方面所得的分数高于国际平均分。该研究还发现,相对于欧洲政治或国际政治来说,欧洲各国的学生对民主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更高,对欧洲共同体、民主观念、平等、自由有强烈的渴望。
国际公民教育研究是由IEA在欧盟委员会的资助下开展的调查研究,在2008-2009学年,来自38个国家5300所学校的14多万学生和62000多名教师参与了调查。
调查发现,芬兰和丹麦的学生在公民教育方面的整体表现是最好的。绝大多数学生对民主、性别平等、种族平等、公民流动自由等观念表示赞同。大多数学生对欧洲共同体有强烈的归属感,对自己国家属于欧盟成员感到自豪。75%的欧盟学生认为他们可以在其他欧盟国家利用口语顺利沟通和交流。
编译自欧盟委员会网站 2010-11-23
邓肯谈美国教育改革基本理念
日前,美国教育部长邓肯在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了题为“美国教育改革愿景”的演讲。
邓肯谈到,在过去的65年,教科文组织为推进教育和性别平等、减轻贫困、促进和平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着全球经济危机,教育仍是照亮前进道路的灯塔,甚至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教育是消除性别不平等、减少贫困、保护地球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世界和平的关键因素,教育能够帮助各国保持经济竞争力和全球繁荣。
邓肯透露了美国教育改革的两个基本理念:其一,美国的教育改革不能仅满足于获得快速解决方案或者各环节孤立进行,只有拥有一个明确、连贯、协调的改革设想,切实有效的教育改革才能够实现。奥巴马政府拥有推动教育改革的雄心勃勃、系统的行动理论。其二,不认同发展教育和提高经济竞争力在某种意义上是零和游戏,即一个国家的得意味着另一个国家的失。相反,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提高教育程度和增进经济活力都是一个双赢的游戏,正如奥巴马曾在讲话中谈到的一样,“任何提升一个国家而压制另一个国家的世界秩序将注定失败。”
邓肯表示,美国需要向其他教育系统运行良好的国家学习的东西有很多,而美国能够与面临相似教育挑战的国家分享并增进相互利益的东西也有很多。
邓肯还指出,美国当前的教育系统拥有一个前所未有的能够得到改善的机会。在这场终点为国家繁荣的长跑中,没有什么比提高全美学生的技能和教育程度更为重要的了。
根据美国教育部和教科文组织相关资料编译整理 2010-11-10
英国限制移民数量狠招频出
l 海外学生首当其冲
英国内政大臣特雷莎・梅近日宣布,根据卡梅伦政府限制移民数量的要求,政府有意禁止海外学生来英国就读大学本科学位以下的课程。海外学生大约占到英国移民总数的60%,因此联合政府把限制移民的重点放在了海外学生身上。
英国内政部估计,每年30万个学生签证有40%以上是就读大学本科以下的课程,也就是大约12万人。如果英国禁止留学生就读大学本科以下课程,那么来英国的留学生人数最多将减少12万人。
特雷莎・梅说:“很多来英国就读本科学位以下的课程或语言学校的人,目的都是日后留在英国工作生活,而不是读书。我们要避免这类情况继续出现。”
l 技术移民封顶政策
特雷莎?梅宣布明年起非欧盟的技术移民每年将不超过21700人,但是跨国公司内部转调到英国的员工不受此限制。预计明年获准进入英国的非欧盟技术移民总数大约在35000至40000人之间,与今年相比大约减少10000至15000人左右,和卡梅伦首相预期的目标相距甚远。
l 计划取消“毕业工作签证”
特雷莎?梅宣布英国政府计划取消留学生在英国大学毕业后的工作签证,去年有38000名海外留学生通过这类签证留在英国就业。
内政部表示,有关限制移民的提案,将进入为期八周的征求意见阶段,明年一月会公布具体细节。
编译自英国《独立报》2010-11-24
澳联邦政府坚持国家课程明年全面实施
今年5月,澳大利亚k-10英语、数学、科学与历史学科的国家课程草案结束意见征询。上个月,澳联邦中小学教育部部长彼得?加勒特宣布,通过意见征询,国家课程、评估和认证局收到来自各方的26000条意见。作为工党“教育革命”的关键构成部分,新的国家课程将于明年在中小学课堂上全面使用。
然而来自各方的26000条意见中,很少有对国家课程持赞成意见的。教师们普遍认为新课程过于庞杂,更多教师对要教什么没有把握;澳洲科学院院长委员会执行主管约翰?赖斯认为,新的国家课程对科学课程的质量重视不够,只关注一些容易记住的知识,却没有关注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新课程明年全面使用也太仓促,至少还需要6-12个月进行修订;澳洲历史教师联合会认为历史课程草案只是知识堆砌,缺乏清晰的指导方针;澳洲艺术教育联盟主席也称,艺术课程草案降低了各种艺术形式的专业性教育内容,缺乏学习深度。
尽管课程草案在教师及教育专家中间引起了不安和广泛争论,但中小学教育部长坚持认为,国家课程的实施已经准备就绪。目前推迟课程的实施时间有可能引起另一轮关于“内容”的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这对新课程的实施并不利。
也有专家对政府的决策表示赞同,认为国家课程本身就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例如英国的国家课程,全英教师联合会到今天都持异议。国家课程作为高效率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强调的是实现所有儿童的机会公平。从这一点来看,国家课程应该从明年开始实施,这并非要隐瞒其存在的不足,而是要在实施过程中对内容、教学策略和学生成绩的不断进行检讨。
编译自《澳大利亚人报》2010-11-13
澳三分之一大学毕业生“技能及学历过度”
近日,“技能澳大利亚”公布的一份有关“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未来”的讨论稿指出:目前,约三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拥有的技能及教育水平超过了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的需求,这一现象在职业教育毕业生中最严重,拥有文凭和高级文凭的人最为普遍。“技能或学历过度”对于这部分人的潜在生产力、自我实现感以及职场文化创新而言都是一种浪费。他们由于不满而频繁换工作带来的经济成本每年可达几十亿澳元。
对此,“技能澳大利亚”执行主管罗宾?谢瑞弗指出:“技能利用率低”正逐渐削弱澳大利亚的生产力及创新潜力。“技能澳大利亚”主席菲利普?布洛克也指出,“学历过度”的人更可能换工作,工资比预期低,还缺乏工作满足感。一旦他们感觉某个地方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技能,他们就将会频繁换工作。这样一来,个人、政府及企业首次开发这些技能的投资就被大量浪费了。
在上周举行的“高等教育与就业部长理事会”特别论坛上,“技能利用”正式被提上了政策议程。高等教育、技能、就业和职场关系部部长克里斯?埃文思指出,这次会议标志着政府将采取全国统一行动来解决“技能利用”问题。因为随着明年澳大利亚经济的完全恢复,我们必须确保合适的技能配置到合适的地方,同时合适的技能被有效的利用。
编译自《澳大利亚人报》2010-11-24
新加坡教育部推出《学前教育评估框架》
近日,在新加坡教育部召开的“幼儿园学习论坛”上,内政部兼教育部政务部长马善高宣布正式启动新的《新加坡学前教育评估框架》(SPARK),以鼓励学前教育提供者提升质量,努力致力于促进幼儿的全面教育,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信息,确保他们在为孩子挑选幼儿园和托儿所的时候做出选择。
新框架以儿童为中心,强调五个核心准则――聚焦儿童、前瞻性领导、有影响力的专业技能,面向发展的合作以及有目的的创新。
新框架共分成四个阶段让学前教育提供者申请:第一阶段是强制注册和执照申请,确保学前教育提供者符合最基本的运营标准;注册后,这些从业者可自愿选择升上第二阶段,即每年做自我评估;一旦他们对自己的学前教育质量有更深的了解后,就可进入第三阶段,让教育部的评估人员评估;符合最低要求的学前教育提供者可申请“成就证书”,即进入该框架的最后一个阶段。证书有效期为三年,以确保提供者有动力持续改进课程。他们可把证书摆放在校舍显眼的地方,而教育部也将在其网站上公布获得证书的幼儿园,获得证书的托儿所名单则会在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网站上公布。
其中,第二和第三阶段的评估工具是“质量等级量表”(Quality Rating Scale),这是新框架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评估,学校可以了解所开设的课程是否有效以及各自的优点和应该改进的地方。该量表将对学前教育的七个方面进行评估――领导、资源、课程、教学法、人员管理、规划与行政以及健康、卫生与安全。
学前教育提供者可在明年1月起申请质量评估。教育部指出:尽管这个评估属自愿性质,但学前教育提供者参与评估时如果获得好的质量等级,将是对学校质量的一种认可。
编译自新加坡教育部网站 2010-11-23
海外信息一览
美国教育部公布国家教育科技计划
近日,美国教育部公布了《国家教育科技计划》(NETP)的最终版本。该计划的正式名称为《改变美国教育:藉由科技强化学习》,强调个性化教学与学习。美国教育部长邓肯指出,该计划的目标是帮助美国学生准备进入大学与职场的能力,并应对全球的竞争与挑战。
美国教育部早在8个月前已经公布了该计划的初稿,在采纳教育科技专家的意见修正后,邓肯在11月9日的教育科技领导协会论坛上正式公布该计划的最终版本。该计划提出了五项目标:
l 运用教育科技以根本改变学习历程,未来的教育科技将更符合学生个性的需求与兴趣;
l 运用教育科技以开发新的教育评估工具;
l 通过教育科技将教师与同行及专家建立联系,使教师能够随时获得最新教学资源;
l 加强教育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以帮助学校在教室内外均能充分使用科技;
l 运用教育科技以增进学区效能及学生学习成就。
这五项目标的完成日期为2015年。
邓肯指出,目前联邦教育部的“力争上游计划”正在推动新的评估系统的产生。未来新的评估系统将与英语、数学的共同核心标准结合,教育部将运用教育科技将评估结果及时传达给学生、家长、教师,以更加准确的反映每个学生的能力。邓肯认为目前许多学校尚未明白教育科技对于个性化学习形态的革新潜力,同时也重申教育科技不能替代任何卓越教师。
邓肯认为教育科技计划的落实十分重要且迫切,因为它涉及美国的国家竞争力,目前美国大学毕业生的比例已经不再领先世界,排名为世界第九。
邓肯指出,教育科技计划是为了确保美国每个学生都能通过科技接受世界水准的教育。
摘编自台湾教育部电子报2010-11-27
英国考试制度改革拟减次数增难度
英国政府日前发表题为《教学的重要性》的教育白皮书,强调要加强中小学英语、数学等传统学科的教育,并就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师素质等事宜进行了详细规划。
关于学生考试制度的改革,白皮书提出将减少次数、提高难度。目前,英国所有课程都分成好几个单位,学生会在课程进行时参加几次测试。英国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认为这么做让考试变得太简单了。在新建议下,政府计划修改16岁学生参加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考试模式,让学生在两年课程结束后才接受考试。
媒体预料该建议将获得保守派选民的支持。但教师协会认为,戈夫的建议是在开倒车,企图回到强调死记硬背的旧时代。英国学校及院校领导人协会(ASCL)认为,学校应该有权决定要采取哪一种考试模式。该协会秘书长莱特曼说:“根据在考场一天的表现来评估,是过时的模式,那种教育制度的目的,只是要测试学生是否能够记起他们学过的知识。”
戈夫说,白皮书的发表开启了对英国中小学教育的重大改革,而进行这些改革将助推英国成为世界教育强国。此前他曾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电台访问时说:“过去13年,教学这一专业的主动性和乐趣已渐渐消失。”
摘编自现教传媒网 2010-12-1
法国近九成高中生对经济学列必修课持肯定
近日,法国一家民意调查及市场意见调查公司受法国教育部委托,对现阶段法国高中课程内容进行了学生意见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57%的学生表示对经济学不感兴趣,但仍有89%的学生对于教育部将高一“社会经济学”改为必修课的做法感到满意。因为大部分学生认为,社会经济学知识有助他们了解社会现况,同时也有益于未来职场发展。
将“社会经济学”改为高一学生必修科目,是法国教育部今年9月宣布的高中教改方案内容之一。在教改方案出台前,仅46%的学生选修社会经济学课程,在选修不理想的情况下,有近60%的现阶段高二学生表示完全没有接触过有关经济学的相关课程。
法国教育部长表示,近年来受金融风暴影响,学生们更应具备社会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进而研究判断世界形势,然而这些知识正是目前法国高中课程所缺乏的。
将“社会经济学”列为高一必修课的课改方案提出后受到了各方抨击,普遍认为社会经济学上课时数过多,课程太偏重经济方面的内容等。教育部在采纳意见后,将每周的教学时数由2.5小时缩减为1.5小时,同时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编排,加重了“社会学”的比例,并增加了失业、消费者购买力等专题。
摘编自《台湾教育部电子报》2010-12-2
新加坡将为3岁以下幼儿拟定学习框架
近日,新加坡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政务部长符喜泉在参与国会有关学前教育动议的辩论时指出,除了关注4到6岁幼儿的学前教育课题外,社青体部也关注3岁以下幼童的学习情况,目前正在为这个年龄层的幼童开发一个适用于全国托儿所的学习框架。社青体部已成立了一个跨领域的咨询委员会来主导这个计划,委员会成员包括政府、学者及业内的代表。
符喜泉提出,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学前教育环境对幼儿日后的身心发展有深远影响。不少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及美国已在这个领域拨入更多资源,新加坡也是如此。她同时也强调家长在幼儿的全面发展方面,依旧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调查显示,家长的态度及所营造的家中学习环境,可能比学前教育来得重要。因此,在政府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同时,家长也须注重家中的学习环境,为幼儿的身心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符喜泉还指出,社青体部一直致力于为家长提供地点方便、负担得起、素质又好的托儿所。截至今年10月,全国共有855个托儿所,提供75700个学额。78%的小区住户享受到距离住家300米以内就有一个托儿所的方便。低收入家庭也能申请各种经济援助,将孩子交给托儿所照顾。
摘编自新加坡《联合早报》2010-11-25
新视野
专业知识和职场适应力最重要
近日,欧洲“趋势”调查研究室发布了一份企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该调查访问了20个国家的2492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报告指出,拥有专业知识及良好的职场适应力是毕业生被录取的重点。
企业首先根据职位空缺,浏览简历以及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程度,进一步预约面试。除了专业知识外,学生的个人经历、相关工作经验也相对重要。在学历上,企业偏好录用美国大学毕业生,在语言能力要求上,以英文能力为首选,接下来是法文、德文、中文和日文。
此项调查报告显示,学校和企业界的认知还有一段差距。因此,近期美国大学生主张聘请具有专业知识及不同背景的教师授课,以增加学生在专业能力以外的各种知识,而87.2%的企业也倾向于借由员工辅导课程培训员工,以补充学校专业知识的不足。
摘编自《台湾教育部电子报》2010-11-25
过度发短信和上网易成“问题少年”
美国一项最新的医学研究报告表明,过度沉迷于短信和社交网站交流的青少年,更容易沾染吸烟、喝酒、吸毒等恶习,并且更容易发生身体暴力和性行为。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的专家将青少年每天发送超过120条短信的行为定义为“过度短信”,每天连续登陆社交网站3小时以上划归为过度使用社交网络。美国中西部有20%的青少年接受了此项调查,其中1/5的受调查者属于“过度短信”的范畴。负责本次调查的弗兰克博士说,此次调查的结果“令人吃惊”,当今青少年花费过多时间上网或发短信,容易引起心理问题,危害身心健康。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也显示,1/3美国青少年日发短信超过百条。十六七岁的青少年中大约26%会边开车边发短信,这将增大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0-11-22
专家视点
亚洲大学如何联启“发动机”
近日,来自印度、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叙利亚、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等23个亚洲国家的80余所知名大学的校长,汇聚广州,畅谈亚洲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亚洲大学教育的发展带来启示。其中的重要的观点如下:
l 大学既是“象牙塔”,又是“发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汉斯?道威勒认为:为了更好地应对变化,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区域之间正在展开着各种形式的竞争,而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竞争,谁在教育当中能够脱颖而出,谁就能更好地解决在人类发展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兰州大学校长周绪红提出:现代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力。当前高水平大学要实现两个转变,从自我中心的模式向社会为中心的模式发展,从被动的服务到主动的服务发展。
同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周家伦提出:美国斯坦福大学带动硅谷的发展,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发挥大学知识溢出效应、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案例。大学具有科研设施先进、高层次人才密集等比较优势,有责任也有能力在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认为:大学既是“象牙塔”,又是“发动机”,既是学术的殿堂,又必须对社会有所贡献。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的过程应做到“三个对接”:学校优势领域与区域发展主导产业的“主动对接”;学校科技管理政策与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的“积极对接”;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无缝对接”。
l 大学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越来越具有区域化和国际化的特点,高等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视野,以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化意识,学校的教学要提供国际化语言、课程和知识体系,重视多样性,形成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国际化办学经验。
日本东北大学校长井上明久认为:我希望我们培养的人才既有国际特点又具有跨学科方法和知识,在“全面知识”的环境下,能够推动新兴行业的产生,解决现实问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祝全提出:亚洲大学现在正在逐步地适应国际化的做法,尤其是美国一流大学的教育模式。但是,我们只向其他学校学习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创新,建立新的战略伙伴关系以成为新的实体,并促使我们不断发展。如果只是简单复制,我们永远不会成功。
吉林大学校长展涛提出:在欧盟范围之内,学生至少在政策上被鼓励在欧盟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但是在亚洲我们似乎还没有达到这样的状态。其实我们的人才非常需要和海外的教育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
l 亚洲大学要有自己的“博洛尼亚计划”
印度韦洛尔科技大学校长格?威思瓦那森认为:亚洲国家具有巨大的多样性,这比其他地区的多样性更加复杂、丰富。我们这里占了世界上50%的语言,这种多样性应当被加以利用来加强我们这种团结。欧洲有个“博洛尼亚计划”,有效整合欧盟的高等教育资源,推进了欧洲国家教育一体化的进程。我觉得我们亚洲也需要做一个类似的计划,而且把它作为一个我们合作的起点。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提出:亚洲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需要学习、借鉴西方的经验,但必须建立在充分挖掘亚洲大学传统和优势的基础之上。亚洲大学应该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长期积累形成的办学特色,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取得应有的话语权。
韩国高丽大学校长李基秀认为:二十一世纪被称为合作与管理策略的世纪。在大学合作方面,大学合作不仅仅只在两者之间开展,有时候也可以开展三方甚至更多方的合作。高校合作能够分享经验,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扩大认识,通过多样性创造价值。
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0-11-25
深度调查
我国“两高”人才缺口大
截至2008年底,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14亿人。我国业已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跃升为世界人才资源大国。而与此同时,在海洋领域,我国在世界海洋专家数据库中登记的专家不足百人,不到全球总量的1%,仅有美国的1/20。电信行业,我国现有高级人才占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仅为0.14%。信息产业,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比例为3.2%,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0-40%之间……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瓶颈问题。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5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进行的持续监测显示,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技师的需求缺口一直较大,平均十个岗位空缺只有五六个人前来求职。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已突破1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630万人,比2006年增加770万人,增长约40%,基本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人才资源总量虽然有了显著增加,但依然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的需要。”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指出。调查显示,在装备制造业,我国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为1.26%,而美国为6.02%,日本为4.95%。2008年,我国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仅24.8人年,而在美国,这一数据约为90人年,芬兰更达到214人年。中国高技能人才在技能劳动者中占24.4%,而在发达国家,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比例约为35%、50%、15%,高级工超过初级工近20%。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0-11-22
责任编辑 邹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