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13期:靠什么遏制“权钱择校”

发布时间: 2011-06-03 来源: 北京教育科研网 发布者:ym

 

13.jpg
 
 
聚焦世界城市
 
伦敦留学生的经济影响力
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以经济预测和定量分析见长的智库)受伦敦高教协会委托对伦敦留学生的经济影响力进行了评估。2007年7月,牛津经济研究院发表了伦敦留学生经济影响力的评估报告,报告主要从学费、生活消费(衣食住行等)和旅游费用(家人、朋友来英国旅游)三个方面分析留学生对伦敦经济产生的影响,报告还对来自美国、中国(不包括香港和澳门)和印度的留学生单独予以分析。报告的主要结论如下:
l      2005-2006学年,伦敦地区41所高校(英格兰拨款委员会资助的学校)的在校生总数是391801人,其中留学生85718人,占22%。41所高校通过收取留学生的学费获得的直接收入约4.51亿英镑。来自美国、中国和印度的留学生(包括各种类型留学生,以下皆同)缴纳的学费分别达到1.11亿英镑、4300万英镑和1900万英镑。
l      2005-2006学年,伦敦地区41所高校的留学生生活消费的支出高达7.22亿英镑。来自美国、中国和印度的留学生生活消费支出分别达到1.29亿英镑、6400万英镑、3600万英镑。
l      2005-2006学年,伦敦地区41所高校留学生的亲友旅游花费约为1.26亿英镑。来自美国、中国和印度的留学生亲友旅游花费分别为3400万英镑、300万英镑和40万英镑。
总的来看,伦敦地区41所高校的留学生在2005-2006学年对英国GDP的贡献高达12.99亿英镑。来自美国、中国和印度的留学生对英国GDP的贡献分别为2.74亿英镑、1.1亿英镑、5600万英镑。
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评估报告编译整理 2011-4-26
伦敦高校将占有人才培训市场的更大份额
英国均富国际(Grant Thornton UK LLP,知名跨国会计公司)在2008年受伦敦高教协会等单位的委托对伦敦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状况做了专业分析,此次调查旨在通过对高层次人才培训市场的剖析,探索企业与高校在人才培训方面开展合作的新路径,以促使伦敦地区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培训市场占有更大份额。
根据均富国际对伦敦50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2008年,伦敦人才培训市场的估值为59亿英镑,大约折合每名员工1500英镑。其中,高层次人才培训市场的估值高达23亿英镑,占伦敦人才培训市场估值的39%。但是,如此庞大的人才培训市场,外部培训机构能够分得的蛋糕大概只有3.9亿英镑,约占59亿英镑市场估值的7%。而伦敦高校在切分3.9亿英镑的市场中大概可以占有5-10%的份额。
2006年12月发表的《里奇技能报告》(Leitch Review of Skills)曾提出,到2020年,英国成年人拥有4级(Level 4,高等教育文凭)以上资格证书的人口将从2005年的29%提高到40%。英国政府对《里奇技能报告》给予了积极回应,在2007年发布“实现一流技能领跑世界经济”白皮书,提出若干新的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使英国成为劳动力技能层次最高的国家,从而领跑世界经济。
根据均富国际调查报告编译整理 2011-4-26
海外直击
澳大利亚公布2011-2012年联邦教育预算
2011年5月10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公布了2011-2012年预算,财相史旺称,“这份预算案的核心在于建设一支规模更大且经过更优培训的劳动力队伍……本预算的中心点除了就业、就业,还是就业!”
预算案中与教育相关的内容有:
l        推进学前教育改革进程
投入3240万澳元以推进学前教育改革进程。其中,920万澳元用于资助学前教育人员获得培训,另外的2320万澳元将在未来四年陆续投入,用于推进“学前儿童发展指数”的推广。
l        投资于澳大利亚教师
未来四年投入4.25亿澳元实施“奖励优秀教师计划”,以促进全国统一的“教师绩效管理系统”的形成。从2014年起,通过这一系统确认的10%优秀教师将获得工资10%的奖励。投入1800万澳元实施“未来教师 (Teach Next)计划”,以帮助优秀的专业人士获得师资短缺领域(如数学,科学等)的相关历证书和经验,为有志于从事教师工作的人打开通往教师生涯的新道路。
l        改进残疾学生在学校中的体验
投入2亿澳元为中小学残疾学生提供额外支持。
l        资助大学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随着高校拨款转向需求驱动机制,未来四年将投入12亿澳元资助大学招生的增长,使高等教育向所有澳大利亚人开放。
l        实施技能及培训计划
未来六年投入30亿澳元用于实施技能及培训计划,以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工人,确保更多澳大利亚人能够受益于经济的繁荣。同时,在未来四年还将投入2亿澳元,以帮助学徒完成培训。
l        投资于缩小差距
投资5亿澳元用于改善原住民的教育、就业和医疗卫生状况,其中1.713亿澳元将专门用于资助原住民学生,帮助他们留在学校求学并顺利就业,另外还有5070万澳元用于开展新的“青年职业生涯道路计划”(Youth Career Pathways Program)。
编译自澳大利亚教育、就业和劳动关系部网站 2011-5-13
澳大利亚公布2010年全国读写与算术统考成绩
近日,澳大利亚公布了《2010年全国读写与算术统考(NAPLAN)成绩报告》。该报告包含了对原住民学生、非英语语言背景学生、居住在大都市、各地区及偏远区域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还提供了男女生成绩的比较信息以及父母为不同职业和教育背景的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报告显示:
l        就全国而言,2010年,原住民3年级学生的阅读、7年级学生的阅读与拼写成绩与2008年相比进步很大,但是其他年级和其他科目成绩进步不大;原住民学生与非原住民学生成绩差距仍然很显著。
l      来自非英语语言背景的学生在写作、拼写、语法、标点及算术等方面都比来自英语语言背景的学生强,但来自英语语言背景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占优势。
l      女生在各年级各读写科目达到或超过最低标准的比例都高于男生,3、5、7年级男女生算术成绩没有差距,男生唯一高于女生达到或超过最低标准的考试科目是9年级算术。
l      学生居住地及其家长的教育背景和职业对所有年级学生所有科目的成绩影响都很明显:来自偏远区域的学生很少达到或超过最低标准,而家长受过大学教育或从事高级管理工作及某方面专业人士的学生更可能达到或超过最低标准。
澳大利亚课程、评估与报告委员会主席,负责开发全国读写与算术统考的巴瑞?麦克高教授指出:对学生成绩的有效评估及报告将有助于甄别并解决学生的教育处境不利问题。《全国读写与算术成绩报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将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配置资源以提高课堂成绩。
注:2010年是全国读写与算术统考开展的第三年,因此2010年5、7、9年级学生的成绩可以直接与2008年3、5、7年级同一学生群体的成绩进行比较。
编译自澳大利亚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和青年事务部部长理事会网站 2011-5-1
澳大利亚:有多少研究生毕业后愿意当大学教师
近日,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和墨尔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发布名为《大学师资队伍的再生》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对来自38所大学的12000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以了解这些研究生的就业意向和动机,探究到底有多少研究生愿意进入大学师资队伍,以缓解大学教师老龄化的现状。
报告发现:57%的受访者计划毕业后当大学教师或继续从事研究工作,但这其中有40%的人期望中长期到海外工作;在希望当大学教师的学生中,有30%的人承认这个理想不现实,因为不仅目前缺乏理想的工作,而且大学教师的薪资水平也不具备竞争力。
报告对澳大利亚的研究生学位,尤其是博士学位,是否为学生就业做好了充分准备提出质疑:现在有近四分之三的博士生将在大学教学看成他们的学术职业的一部分,可只有14%的博士生在学期间接受过教学培训;在一项对大学领导的调查中,大学领导们认为教学资格证书对于研究生未来就业不重要,更具含金量的是在指定杂志上发表文章或出版著作。
编译自《澳大利亚人报》2011-4-27
澳大利亚推动“奖励优秀教师计划”
近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宣布,将从2014年起提供8100万澳元为推动“奖励优秀教师计划”(Rewarding Australia's Best Teachers)奠定基础。吉拉德总理表示,澳大利亚的优秀教师将因此获得额外奖励,全国约有25000名教师受益;换言之,约每十名教师中将有一人获得奖励。
吉拉德总理指出,即将在7月实施的财政计划中,将对表现优异的教师提供额外津贴,同时政府将此项奖励优秀教师机制制度化。
联邦政府计划在最近四年内投入4.25亿澳元推动该计划,至2018年共投入13亿澳元。优秀教师将在2014年初获得第一笔5400澳元至8100澳元不等的奖励津贴,并将依据2013学年的教学表现进行评估,对教师的评估包括学生成绩、上课考察、家长反馈及教师学历,全国统一阅读及算术测试成绩也将纳入评估。
联邦中小学教育部部长彼得盖瑞特表示,政府将向教育部门、学校社区、教育专家及非政府组织咨询此项计划;澳大利亚教学及学校领导协会也将设立一套教学表现管理原则。盖瑞特部长指出,政府已经认识到优秀教师的重要性,将认可并奖励他们。在评估教学表现方面,还将考虑课堂之外更广泛的教学因素,如教师的课外活动情形、与同事合作的方式,等等。
编译自澳大利亚广播电视网站 2011-5-2
澳大利亚大学生人数激增
据政府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在大学就读的本国学生数量在过去两年里增加了五万人。政府认为这一趋势将有助于满足经济发展而日益增加的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据独立顾问机构――“技能澳大利亚”的分析,预计到2025年,澳大利亚将有三分之二的工作需要以本科为最低学历。
高等教育部长克里斯?伊文思指出:大学注册率的激增将有助于实现政府制定的目标:到2025年,25-34岁人群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40%。同时,对于经济而言,这也是一个好消息,它意味着更多澳大利亚人将有机会获得他们所需的学历资格,以赢得未来那些需要高技能的工作。
但是大学生人数的增长也引来了大学的警告,他们认为:如果不增加基础设施经费以提供更多的教室和进行日常维护,那么联邦政府的高等教育扩张进程可能受阻。如“南十字星大学”指出:大学已经超负荷运营了,尽管学生的需求仍然很旺盛,但是如果联邦政府不能新增基础设施经费,我们不会再扩招了;昆士兰州去年超过维多利亚州成为大学需求未满足率最高的州,需求未满足率比去年增长了16%,有6100名合格学生没有入学机会,而昆士兰的“詹姆斯-库克大学”副校长桑德拉?哈丁认为: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大学扩招需要与基础设施和师资的持续性增长,政府需要加大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伊文思强调:随着向需求驱动的经费体制的过渡,政府正逐年提高对于公共资助本科学位人数的上限,以实现提高参与率的目标,如2010年,联邦资助的国内本科学位人数达到了48万,比2009年增长了10%。他表示:为了满足对于高技能工人的需求,联邦政府将确保所有有资格的人都能获得政府资助的在澳大利亚大学就读的机会。
编译自《澳大利亚人报》2011-4-23
澳七所大学宣布加入全球大学评价系统实验
近日,澳大利亚的邦德大学、格里菲斯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墨尔本大学及南澳大利亚大学等七所大学宣布加入欧盟新的全球大学评价排行体系――“多向度全球大学院校评价资料库”(U-Multirank)项目实验。
该项目由欧盟于2009年发起,项目的发起源于对欧洲大学地位的担忧,欧盟期望开发一个新的全球大学排行榜,以平衡学术研究和教学两方面的因素,使之体现欧洲大陆高等教学与学术研究的真实水平。该评价排行体系在考虑大学排行时将教学、知识转化、国际化、社区拓展服务及研究等因素都纳入进来。该项目将挑战现有的全球大学排名系统,并借此提升欧洲大学的形象和竞争力。
邦德大学代理副校长盖瑞?马奇特说,选择加入实验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看待高校能力与绩效的多维视角。依据我们大学的规模和历史,不可能在大的国际大学排行体系,如《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榜上有名,但U-Multirank非常适合我们,因为它考虑了大学的不同使命,同时根据大学规模来确定产出。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政策与规划主管罗伯特?韦伯斯特认为:尽管现有的全球排行榜偏爱综合的、研究型大学,但其他类型大学也在按照其合理模式正常运转。U-Multirank允许用大量的不同指标来对大学进行评价,如与企业的合作程度、教学、学生体验及研究,我们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欧盟发起的这项实验到目前为止有来自57个国家的157所大学参加,实验结果将于今年7月初公布。
编译自《澳大利亚人报》2011-4-27
海外信息一览
美国受高等教育女性人数首次超过男性
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4月26日,美国人口统计局公布的最新一期人口普查情况显示,美国受本科及本科以上高等教育的女性人数首次超过男性
这次普查于3月开始。结果显示,在25岁及以上的成人中,拥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女性人数为1060万,约占女性总数的10.2%,而相同条件的男性只有1050万,约占男性总数的10.9%。但是,女性在一些细分专业领域内的受教育人数仍然落后于男性,例如商科和理工科等。在完成本科教育的人数上,女性达到了2010万,比男性人数高出了140万。女性完成本科教育的人数首次超过男性是在1996年,这一差距在近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调查指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除了带给美国女性更多工作选择之外,还促使传统家庭分工出现转换。普查结果显示,约有15.4万男性选择纯粹在家里带孩子,没有找工作或做任何兼职工作。
美国企业研究所(AEI)访问学者,密歇根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马克?佩里将目前的经济衰退称为“男性衰退”,即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建筑业和制造业里存在着巨大的失业,这一观点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赞同。在收入方面,目前全职女性的收入是男性的78.2%,相比2000年的64%有所提高。美国人口统计局的研究人员在对普查结果进行研究后发现,如今在家里当主妇的大多是未受过大学教育的年轻的拉美裔女性,而大多数职业女性在生孩子之后都会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不是选择做全职家庭主妇。
摘编自《中国日报》2011-4-28
英国私立大学的春天来临?
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EPI)最近指出,随着公立大学的学费高涨,私立大学的生存空间和市场机会将越来越大。
对此,HEPI呼吁有关政府部门应该着手加强对私立高等院校的监管,以确保英国的高等院校有严格的质量监督与管理,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HEPI的研究结果称,英国现行的高等院校管理制度还需要更多的协调与完善。
HEPI的负责人贝克拉德尼亚(Bahram Bekhradnia)表示:“私立大学不但会继续存在下去,而且数量会越来越多。”他认为,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英国现政府的政策倾向都有利于更多私立大学的出现。他强调说,政府通过立法确立一个公、私通用、统管的高教监督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HEPI研究指出,正因为大量的国民财富将被允许流向私营教育,所以加强对私立大学教育质量的监管就更显得刻不容缓。
据悉,英国政府即将公布高等教育改革白皮书,预计将推出更多鼓励私立高校发展的新政,新政中可能包括允许私立大学学生每年向国家借贷6000英镑的学生贷款。
摘编自BBC英伦网 2011-5-6
法国2012高等教育主旨:改善大学教育质量
法国高等教育部长佩克斯表示,2012年的教育主轴仍为继续推动“大学自治计划”和“大学教育计划”。这些计划的宗旨皆为改善法国大学教育质量,让各大学能以更具创造性和前瞻性的方法来辅导学生。在“大学自治计划”方面,至今已有90%的法国大学完成自治,同时学校捐款金额也较未实行自主前增加21%。在“大学教育计划”方面,其未来计划重点包括改善大学教育质量、鼓励各校提出创新教育计划及积极与国外大学合作。
外界曾质疑高等教育部实行的“大学自治计划”和“大学教育计划”相互矛盾,即一方面给予各校教育计划、人事招聘等自主权,另一方面却介入学校教育政策。对此,佩克斯表示,大学自治后,由于学校的差异性过大,因此高等教育部将提出各项参考指标,供各校评估执行。以大学上课时数为例,各校上课时间从1年250小时至500小时不等,未来将可能由教育部规定上课时数,期望藉此降低各校间的差异。
在2012年的教育计划中,为增进法国学术研究质量,佩克斯强调将持续推动由高教部推行的“精英计划”。该计划是政府自2010年11月起,以近70亿欧元预算推动,补助5至10所优秀大学与国际知名的研究室合作,进一步聘请国际知名学者至法国学校任教,目的是期望藉此提升法国的学术研究质量。
摘编自《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第3期
韩国:2012年成为世界第七大科技强国
韩国正在大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力求从科技发展中寻求国家的发展战略。韩国政府以2012年前成为世界第七大科技强国为目标,2012年,韩国总研究开发投入(GERD)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此外政府还将大力发展七大技术领域,使韩国成为世界第七大科技强国。
l        加大研发投入
为了实现第七大科技强国的目标,韩国政府加大了投资规模。政府的年平均研发预算增长率为11.1%,几乎是政府总预算增长率的2倍。今年韩国政府研发预算为14兆9千亿韩元,比去年增长了8.6%。
韩国政府研发预算在世界上都属于较高的。韩国科学技术评价院表示,2008年国家总研发投资额为553亿美元,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位居世界第四位。
韩国在研发成果方面也出现了值得肯定的成果。通过科学技术论文引用检索(SCI)可以发现,2007年的韩国科技论文为27284篇,而到了2009年则增加至38613篇,增长了41.5%。此外,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也从7065个增加到8048个,增加了13.9%。
l        制定发展规划
2008年,韩国政府制定了第二次科学技术基本计划“577战略”,并开始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今年韩国还将继续实行“577战略”,将重点推进“培养科技人才,创造就业岗位”、“强化创造型基础研究”、“支援绿色技术与新产业创收技术”与“为提高未来国家地位加大支援力度”四个领域的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科技人才出现,韩国政府加强了对人才的培养。在今年上半年,韩国政府制定了“第二轮理工科人才培养支援基本计划”,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国际性人才。
l        创造就业岗位
韩国政府将创造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就业岗位,对创造就业岗位与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的零部件产业进行大力培养,提高中小企业生产力并创造就业岗位。此外,政府还将扩大对知识服务R&D的投资,诱导就业岗位的出现。
l        支持绿色技术和新兴产业
为了促进“低碳绿色成长”的发展,政府将加大对核心绿色技术开发的投资,投资额由去年的2兆2千亿韩元增加到2兆5千亿韩元。此外,政府还将继续支持核能技术与新能源的开发,积极推动智能电网、LED、绿色软件的开发。
为实现未来经济增长,韩国政府还将加大力度支援新产业技术的开发,其中包括智能型机器人、新材料、纳米融合、文化产业与生物医疗等。
摘编自韩国在线网站 2011-4-28
新视野
大学应给非传统学生提供足够的帮助
近日,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教授玛西亚?迪文撰文指出澳洲大学应该给来自社会经济环境较差背景的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持,否则,招收这些学生上大学将没有任何意义。
迪文教授认为,相对于家庭环境不错的普通澳洲大学生来说,来自社会环境较差背景的学生将会在大学里面临更多挑战。在成为一名合格大学生的道路上,由于家庭成员中没有人上过大学,从而导致这些来自社会经济环境较差背景的学生没有可以参考借鉴的对象。那么,大学就应该在这方面提供帮助,帮助这些学生理解,适应并掌握大学生的学习节奏。同样的,对于来自异国他乡的国际学生来说,在澳洲大学学习也是一个艰难的挑战。
在迪文教授的文章中,将这类学生称为非传统学生。迪文教授认为,澳洲大学未能给“非传统”学生提供足够的帮助。她呼吁澳洲大学在不令教学质量受影响的情况下,对教学方式进行恰当的调整,从而可以帮助这些学生适应澳洲大学文化,并在一个安全、低风险的环境中,协助他们成长并成为合格的澳洲大学生――而不是把学生丢在一边,让他们自己在四处碰壁中迷失方向。她希望澳洲以英国为鉴,不要同时拥有最高的入学率和退学率。她指出,如果大学招收学生的目的是功利的,而并非以学生为本,那么,当学生在大学中碰得头破血流,最后不得不选择离开时,从道德和经济损失上来讲,都是悲剧。
摘编自澳洲留学网 2011-4-30
专家视点
靠什么遏制“权钱择校”
北京师范大学王善迈教授近日在《中国教育报》发文谈“靠什么遏制权钱择校”。
他认为,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公立学校的入学制度,义务教育为“就近入学”,普通高中为“考试入学”,这一入学制度体现了入学机会的相对公平。在现实中,违反上述规定的择校现象在一些地区普遍存在,且愈演愈烈,其中“以权择校”和“以钱择校”最为严重
他指出,“以权择校”和“以钱择校”的后果主要有:第一,严重影响教育公平,少数人可以为子女获取优质学校的入学机会,享受优质服务,而大多数无权无钱的阶层则不能;第二,加剧了已经存在的行政区内同级学校间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质量不均衡,形成“马太效应”;第三,不利于社会分层流动。由于少数人通过权力和金钱获取了优质教育机会,导致社会分化和分层固化,从而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第四,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度。
他提出,为遏制择校现象,从政府来说,首先应加大力度缩小同一行政区内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差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省区间、县市间、城乡间基础教育均衡问题是一个长期问题,有赖于区域间、城乡间经济社会发展均衡发展。其次,完善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入学制度,明令禁止“以权择校”和“以钱择校”,逐步取消普通高中入学的“三限”政策,对违反入学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惩罚再次,对实施基础教育的学校,其入学和财务状况必须公示、公开、透明,这是学生家长、媒体、政府监管的前提。最后,支持民办学校提高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择校找民校”。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1-5-16
虎妈、猫爸和番茄妈妈
耶鲁法学院教授、美籍华裔移民“虎妈”蔡美儿有两个女儿,姐姐索菲亚14岁把钢琴弹到世界音乐圣殿,妹妹路易莎12岁当上了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姐妹俩还保持着门门功课皆A的全优记录。在十分畅销的《虎妈战歌》一书中,姐妹俩每一张照片都笑容甜美,但想到笑颜背后的耳光、辱骂和超负荷练习,美国人疑惑了:难道“中国妈妈”都是“虎妈”?中国人也疑惑了:难道只有做“虎妈”才能把孩子教好?
教出“哈佛女儿”、自称“猫爸”的常智韬却是另一种培养方式,美国报纸称其女儿常帅是“跳着华尔兹进了哈佛”,因为女儿坚持跳舞12年。更让许多人不解的是,这个经常因跳舞出访而缺课的女孩,在七宝中学的学业成绩名列前茅,年年都获得奖学金。对此,“猫爸”的解释是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人生导航。
前不久,网友“番茄妈妈”坚持8年撰写育儿日志的故事开始走红。她在网上留言:我不会想方设法让儿子进一流幼儿园、一流小学,也绝不让他去跳级或是进什么少年大学班;读不读名校不是问题,关键是孩子学得快不快乐,有没有兴趣。她还做了一个决定:不让孩子学奥数,因为孩子不感兴趣。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指出,“虎妈、猫爸和番茄妈妈”引发的网络热议,体现了当前社会转型进程中多元多样多变的教育价值观的碰撞与冲突。
他指出:“虎妈、猫爸和番茄妈妈”折射出的多元价值告诉我们,随着开放程度的加深,社会价值观将日益呈现出更加多元的态势,再加上市场经济本身造就了多元的市场主体,每一个市场主体往往都从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去选择一定的价值取向,所有这一切,构成了当前价值观领域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局面,各种价值观之间的差异与交织也必然越来越突出。这种多元,一定会直接反映到教育中来,对教育政策的制订带来复杂的因素,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倡导富有时代性和先进性特征的主流价值观,包容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选择,特别是提取多元价值观中的积极意义,推动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和谐发展。
摘编自《上海教育》2011年第3B期
深度调查
调查显示:八成人愿以自由换高薪
高压高薪的工作和自由自在的生活,哪个更重要?日前,前程无忧网对此事做了一项调查,79%的职场人禁不住高薪的诱惑而选择工作。
l      在就业和生存的双重压力下,工作有时并不是快乐和价值的体现,而只是一种妥协与自我出卖
“如果一份工作月薪是10000元(税后),但是压力巨大,每天需要你持续工作至少10小时,晚上睡觉的时候使你经常从梦中哭醒。这样的工作,你做不做?”71%的网友选择:“做。”
“用500万换你10年,你换不换?”52%的网友表示:“换。”
“当高薪的工作和自由的生活发生了冲突,你会选择什么?”79%的网友选择“高薪”。
这是前程无忧网通过这三个问题调查在多数人心中“高压高薪的工作和自由自在的生活”究竟孰轻孰重,结果显示,“高薪”以绝对优势击败了“自由”。
选择“高薪”的网友实属无奈,“看看现在的房价吧,看看现在的物价吧……如果要在城市中生存,挣扎的工薪族除了青春、健康、自由,还可以拿什么作交换?”网友“自由鱼”有感而发,在就业和生存的双重压力下,工作有时并不是快乐和价值的体现,而只是一种妥协与自我出卖。
l      没有时间感受身边的美好,没有时间分享生活的感悟,他们不希望追逐生活的同时也被生活放逐
当高薪的工作和自由的生活发生冲突时,也有21%的人会选择薪水低的工作,他们认为能掌控自己的生活更重要。一位选择自由的网友“钟小妍”说,在经历过因工作而丧失自由的生活后,才会珍惜那份遗失的自由。也许有些人会拿着“为了家人拼命工作”的理由当作借口,可他们并不明白家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孩子需要的是高档玩具吗?老婆需要的是名牌衣服吗?父母需要的是高级补品吗?也许这一切都抵不上和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共享天伦之乐过得舒心。
摘编自新浪网 2011-5-8
责任编辑 邹 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