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36期: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的“瞭望塔”
发布时间: 2011-11-28 来源: 京教育科研网 发布者:ym
国内教育看点
广东高考2010年实施新方案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正式公布了经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报教育部核准的《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调整方案》将于2010年开始实施。
高考科目设置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3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
调整后,统一高考涉及6门课程的内容,考生在统一高考中不考的课程放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完成考核。同时意味着高考时间可以由现在的3天缩减为2天。
除与现行高考相比取消了“X科”外,《调整方案》还明确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考的组成部分,与高校招生录取适度挂钩,分层次作为高校录取的必要条件,以确保普通高中按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足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文科类、艺术类考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指定为物理、化学、生物3门学科;理科类、体育类考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指定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3门学科。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从2009年开始实施,初定每年组织一次,每生每科可考两次,取成绩最高的一次作为最终成绩。
摘自《中国教育报》
海外直击
《2009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即将发布
2008年11月25~28日将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国际教育大会,届时将公布《2009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解决不平等:为什么政府至关重要》(又译:《克服不平等:管理的重要性》),报告的作者之一凯文?沃特金斯将出席会议。
报告指出:全世界数百万处于困境中的儿童丧失了教育机会,被推向贫困的境地。
报告发出警告:尽管全球最贫穷的国家竭尽全力增加入学机会,但全球的不平等状况仍然没有改变;同时,由于当前的经济危机,国际教育援助将面临减少的危险。
此次国际教育大会旨在为学校探索各种途径,以使学校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多样化,并有效降低辍学率。大会的主题是“包容教育:未来之路”(Inclusive Education:the Way of the Future),目的是分享各国有关“包容教育”的经验,明确教育体系必须考虑学生的多样性,同时探索政府在推进包容教育政策方面的作用。
这次大会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500多名代表参加,包括100多名来自各国的教育部长和副部长,以及教育专家、非政府组织代表和联合国机构代表。
当前,全世界还有7500万儿童没有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对于那些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儿童,大量儿童仍将达不到成功就业和个人未来成功的教育水平;此外,还有6.5亿因为身体或心理残疾,以及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儿童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在发展中国家,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比例在1%到5%之间。
编译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
奥巴马的教育政纲
奥巴马在竞选中提出的雄心勃勃的教育纲领包括:
n 将增加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整体投入,尤其是增加联邦经费改进考试质量,以便通过考试测量出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在9月的演讲中,奥巴马指出:该法的目标是正确的,但是对该法的财政资助不足,而且太强调标准化测试的结果。
n 承诺招募、培养、保留和奖励教师。计划建立专门的“奖学金”,提供给本科生、研究生和中途转行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学生,帮助他们支付学习成本;同时将启动一项“高级训练计划”,招募3万名新教师进行强化训练,在训练中将培训课程与在职教师密切合作相联系;还将实施财政资助计划,奖励那些担任导师的教师,和在城市和乡村师资短缺学校工作的教师。
n 承诺将对学前和基础教育项目投入180亿美元,包括实施一项新的“教师培训计划”以及投入100亿美元帮助各州开发学前教育项目。
n 支持公立学校择校,但是反对把联邦资助的“教育凭证”用于私立学校。联邦将把对“特许学校”的经费预算翻番,大约每年4亿美元。
n 另外一年内增加100亿美元用于学前教育扩大“领先计划”,同时资助一些项目,帮助各州实施服务于怀孕妇女及从出生到5岁的幼儿的“健康和教育计划”。
n 将实施一项“美国机会课税扣除”计划,获得奖励(4000美元)的学生需要完成100小时的社区服务。同时承诺将简化联邦财务资助的申请程序。
由于美国金融及更大的经济方面的危机带来的预算压力,奥巴马政府可能很难为竞选时提出的野心勃勃的教育纲领提供有力的公共支持。
但是奥巴马在竞选的最后一个月中提出:教育是解决国家长期经济问题的重要因素。同时在
在竞选中,奥巴马从来没有承诺哪一项计划将优先考虑。但教育政纲最突出的热点提高教师质量(尤其是教师绩效工资)可能在NCLB法重新授权中一并解决。
编译自美国《教育周报》
奥巴马当选冲击英国留学生市场
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赢得历史性胜利后,可能会给英国的留学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一方面美国对留学生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英国的签证越来越难办。
在此之前,美国由于受“9?11”恐怖袭击的影响严把签证关,为留学生制造了不少障碍。由于美国在这些方面的消极负面影响,很多留学生选择了英国,从而使英国的大学获益良多。
但是
据估计,留学生每年为英国大学带来35亿英镑的收入,并且能为英国经济注入100亿英镑的巨额资金。
英国留学生事务委员会的主席说,奥巴马的胜利不可避免地会改变人们对美国未来的预期。过去的四五年,由于美国安全措施不断升级使其变得不受欢迎,同时对留学生失去了吸引力,因此英国的留学生数量呈现快速增长。
英国创新、大学和技能部的发言人表示,英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学生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吸引力。有事实证明,很多大学生和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到英国留学,美国只是他们的第二选择。该发言人称,英国会继续提高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此举对于保持留学生现状和增加留学生数量十分重要。
编译自英国《卫报》
英国的高等教育要富于弹性
英国随着成千上万的学生选择半日制学习、代培式的学习,传统的大学学位可能被彻底审查。
英国政府也正在考虑吸取美国的学位制度,即如果学生辍学后又重新继续学习,他们曾经修过的学分可以使用。有些大学可能抛弃传统的学年(因为有很长的假期),来适应希望全年学习的半日制学生。
英国大学、技能和创新部大臣约翰?德纳姆于本周开始一项关于拨款的调研,以决定下一年是否把学费提高3000英镑。德纳姆也在研究美国的半日制完成学位的学分系统。
德纳姆告诉《卫报》评论员:“英国的高等教育有必要更富于弹性。即可以半日制学习;可以在不同机构间学习;在工作中的学习可以和在大学的学习一样记入学分。以上这些都将变得越来越普遍。”
德纳姆指出,大学开阔视野的传统功能将继续。雇佣者一方所要求的职业技能、交流能力、全面考察事物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可以从开放式教育中获得。
本周,德纳姆将出版一系列著名校长、学者的论文引发大讨论。其中一篇是关于全日制和半日制界限的模糊导致的高等教育消费问题。
另有一篇论文谈到,教学费用的增长高于通货膨胀或者公共拨款的可能性增加,因此,大学必须找到新的经济来源。此文也呼吁取消第一、第二、第三学位的分级,因为它们不能反映学生的成就;而且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是不可比的。
英国大臣们相信一些人可以在工作的同时从事半日制学习,这样有可能雇主能付一些费用,减轻公共拨款或者高学费的压力。
英国大学支持半日制学习,强调以世界一流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人的潜能。
编译自英国《卫报》
英国思考大学怎样挽救当前经济危机
英国大臣们在10月份宣布减少学生数、削减资助,以弥补英国大学、技能和创新部2亿英镑的财政赤字。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部教育大臣爱德?鲍尔斯说,他将不得不调整该部的200亿英镑预算,使其更节约有效。
英格兰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和大学的校长协会在和大臣们共商大学在帮助英国走出经济萧条中能起什么作用。
英格兰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的研究会会长说:“政府相信大学不只是追求知识本身,而是在追求知识的同时支持经济发展。”
政府的使命应以研究为基础,并使尽可能多的机构受益。
机构必须公示钱从哪来,并证明所做的工作有产出、有服务,在广泛意义上对于经济和社会有益。
大学团体的负责人说:“我很高兴大学能协同工作应对经济危机。大学的合作可以明确大学能够帮助摆脱经济危机的不同途径,从专家的支持,到学生的借调以及为企业提供建议等。”
编译自英国《卫报》
海外信息一览
美国政府力促特许学校发展壮大
近一二十年来,特许学校运动是美国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改革动向之一。如今,一直在争议中发展的美国特许学校已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上。2008年10月底,美国联邦教育部发布了一份旨在推广成功特许学校办学经验的官方报告,表达了美国官方希望把特许学校做大做强的决心。
为了满足所有美国儿童对优质公共教育的需求,联邦教育部大力支持扩大学生就学选择的措施,发展特许学校便在其中。在过去的8年里,联邦教育部为创办新的特许学校投入了18亿美元,为特许学校的基础设施投入了3.2亿多美元。
这份报告题为《质量的保证――全国特许学校政策论坛报告》,由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创新与改进局发布,反映了美国全国知名的教育实践者和政策制定者――包括特许学校运营者、为特许学校提供支持的组织的领袖、研究者、政策专家、慈善家和其他出资人――对特许学校的最新思考。特许学校的倡导者认为,通过创办有较大办学自主权,同时为教学成绩承担责任的学校,能够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刺激整个公立学校系统的改善。如今,15年过去了,特许学校已经从一个理念变成了现实。
自从特许学校于1991年首次出现在明尼苏达州,特许学校运动已遍及美国4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共有4300所特许学校,服务学生超过了120万人,占所有公立学校学生的3%。
这些学校的成功经验证明,高标准与严格的教学责任制能够给那些长期在公共教育系统未受良好教育的学生带来好的结果,证实了教育部副部长莱伊?西蒙的一句话:“特许学校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行创新,用实际成绩打破了总有一些孩子学不好的神话。”
报告指出,为使特许学校对美国的公共教育系统发挥越来越强的正面促进作用,特许学校界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将卓越的学业成绩视为最终目标,并把教学责任制贯彻到底,这是享受自主权的条件。
报告指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各方都需承担重要的职责:州和学区的政策制定者应该使特许学校得以运行的政策环境得到实质性的改善;特许学校的批准与监管部门应该努力提高自身对特许学校的审查与监督能力;为特许学校提供支持的各组织机构需要改进他们的服务,提高为特许学校争取更好政策的能力;特许学校自身需要加倍努力,追求卓越,克服一切困难;在联邦政府层面,必须继续加大对特许学校的支持力度和服务水平,为在全美国打造一支充满活力,高质量的特许学校队伍不遗余力。
摘自《中国教师报》
大学和企业需“共创双赢”
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在调查后指出,企业如果不能与大学合作,提高员工的技能,它们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
英国工业联合会(Confederation of British Industry,CBI)对600家公司进行调查的结果也表明,超过一半的雇主担心未来会出现技能短缺。
英国雇主每年虽然投资330亿英镑进行培训,但只有50亿英镑用于高等教育机构的培训方案上。因此,高等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在建议报告中强调,企业和大学应共同设立培训计划,提供所需要的技能。大学和企业应各自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学校要考虑的是如何增加企业的价值,而企业要考虑的是到底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二者需沟通协作,共创双赢。
而英国政府将敦促企业和大学互帮互助,以确保英国在21世纪的竞争力。
摘编自BBC中文网
情绪智力高有助考试成绩
英国兰开夏中部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的研究人员对628名英国中学7年级(11-12岁)的学生进行了“情商”测试,之后把“情商”分数与学业考试的成绩做了对比。研究人员测试的“情商”,内容包括学生认识并管理自己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能力。如何激励自己,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也包括在内。结果发现,“情商”分数高的学生同智商与他们相仿,但“情商”分数低的学生相比,考分能够高出一个等级。
组织此次调查的帕梅拉•夸尔特博士介绍,调查首先测试了628名学生的“情商”,而后两年对照了他们9年级(14岁)时的统一考试(SATS)和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GCSE)成绩,对照科目包括英语、文学、数学和科学等。调查发现,在女孩当中,“情商”分数高的学生在考试中能够把成绩抬高整整一级。男孩在多数情况下的情形差不多,不过差距不那么明显。这也许和那个岁数的男孩成熟程度不同有关。
帕梅拉•夸尔特博士说,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那些“情商”较高的学生比较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致使以后的成绩出现好转。而“情商”低的学生则很难应对这种情况,结果追求学业上进的动力受到打击。
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英国政府最近在学校里推出的感情教育课程可能不仅有助于学生未来的人际关系,而且会对他们的学业成绩有利。
摘编自BBC中文网
韩国大学将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担
“支援聘请世界知名学者”作为韩国“培养世界一流大学(WCU)”的项目之一,由韩国政府支援国内大学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国际权威学者为客座教授、特聘教授。近日,该项目选定了30所大学的79项申请。
通过这次选定的被韩国国内大学聘请的学者共有81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9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2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8人。
这些学者将于明年被韩国国内大学聘请,亲自向学生授课,并同
摘编自《朝鲜日报》
热点聚焦
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的“?望塔”
教育公平,历来被看作社会和谐的“?望塔”。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没有教育的公平,也谈不上社会的真正和谐。
9月中旬,中国民盟在西安召开基础教育研讨会,关注的主题就是“完善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公平”,探讨转型期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之路。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认为,中国正在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这一点决定我们必须办“大教育”。在这一背景之下,教育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决定着我们的教育体系能否承担全面提高全民素质的重任。
调研结果显示,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仍然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优质教学资源的不足,使“择校”、“择班”、“择师”的风气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政府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造成的。资深基础教育业内人士彭水成提出,从策略上讲,既要解决对优质教育分配的机制,更应该注重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形成机制。专家认为,一是现阶段必须破除这种束缚,在保障农村和薄弱学校基本经费投入的前提下,建立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县域内城乡学校、示范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实现“捆绑式发展”,提升薄弱学校办学层次;倡导区域内教学设施等硬件资源共享,组建区域性基础教育资源调节平台;二是立即停办规模无限扩展的示范、重点学校,加强政府对区域内可控资源的均衡配置,加快实现教育机会均衡向教育质量均衡过渡。
业内人士呼吁,国家应建立教育政策咨询委员会,以监督教育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落实;为体现公平性和代表性,委员会成员应涵盖政府官员、教育专家以及民间人士。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建议,必须对教育均衡发展作出科学的定义,建立一套具有公平系数的评价体系;现阶段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应该是在实现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教育机会公平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县域或市域范围内的均衡发展;基本内容是政府公共政策的调整和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城乡之间和不同区域之间教师待遇存在较大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教师资源的失衡与流动。现在,农村教师“下山进城”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不“挖东墙补西墙”。这样,就使得原本相对薄弱的农村教师队伍更显不足。农村教师资源的缺乏,导致“编外教师”现象严重。这也会导致我国第二代大批民办教师的产生。师资不配套,课堂教学水平就难以提高,也就难以得到群众的认可。
民盟教育专家认为,师资问题是基础教育的首要问题。为稳定“人心”,应考虑向法国、韩国等国学习,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将城乡教师统一纳入公务员体系,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身份定位,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并以此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
“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现象,是以往教育环境中没有出现过的新现象;这个“特殊群体”数量之巨和覆盖面之广,使其教育发展状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专家提醒,父母的言传身教是任何其他教育形式无法取代的。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让“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对于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变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基础教育应该有一个健全的“预警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对于社会管理者而言,解除户口限制、提供相应资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对策。民盟中央提出,应区别教育本身与非本身的问题。政府应该担当起培养农民下一代人的重任。建立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制度。
摘自《光明日报》
专家视点
上海与加州高中教育的异同
上海校长加州考察团比较了加州与上海的高中教育,得出以下结论:
加州的教育民主、教育公平体现在就近入学,按居住地来划分,成绩不同、民族不同、智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可以进同一所学校;上海的高中教育是通过成绩分类,把优秀的学生集中在重点中学之中。加州的教育体现了全纳;上海的高中教育体现了差异区分,主要是能力差异、学级差异的区分,特殊教育独立成校,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区别,重点高中与一般高中的区别。
加州的教育更多的是形式上的民主,进了学校之后,通过课程的选择,实现了分化,优秀的学生选择难度大的课程,学习困难学生选择难度低的课程,特殊学生也在学校之中独立出来接受教育。加州是一所学校内部的分化,根据能力、智力、成绩差异区分进行教学,显然这是教学基本规律;上海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分化。上海高中教育之所以如此区分,与人口数量的庞大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与普通民众的文化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州教育可以校内分化,因为加州学生的选择可以做到理性选择;上海教育不能校内分化,是因为学生不能做到理性选择,这又是因为有社会压力的不同,上海的就业基本上还是“学历社会”,而不是“学力社会”。
加州高中的分化方式应该说是社会模型常态化,即不同类型的人相聚在一个学校当中,因为社会就是如此。
上海高中的分化方式应该说是社会模型狭窄化,即把不同类型的人分化在不同的学校之中,学校所提供的社会模型与社会常态不一致,因此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成为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也是一种社会状态。
加州的教育也可以有所选择,选择的依据是多交学费,上条件较好的私立学校。
摘编自《上海教育》半月刊
深度调查
高校生命教育调查:近9成学生有极度心理体验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今年10月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占18.9%。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7080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9.3%的大学生有过极度心理体验,比如极度失望、极度愤怒、极度孤独等,但仅有8%的大学生寻求过帮助;45.7%的大学生认为目前高校生命教育缺失;44.7%大学生认为团学组织的活动不能满足心理需求。
目前北京各高校普遍建立了“班级――院系――学校”三级危机干预预警机制。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都会有大规模的心理普查,即通过人格问卷,探查学生的苦恼、焦虑、矛盾等症状,了解学生对自己身心健康状态的评价和咨询要求。心理咨询中心根据评估结果约谈学生,做初步的危机心理甄别,对有严重心理障碍或者精神疾病的学生进行转介。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刘海骅指出,目前开展生命教育的困难在于,课堂上学生都能介入心理健康教育,但课下的参与性不够,真正问题严重的、需要帮助的人不一定能够参与进来。另外,整个北京市高校专职心理教师力量不足,比例为1∶4000,而发达国家是1∶1000。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院长胡卫平认为,长期以来,中小学只关注“升学”、“高考”,生命教育的缺乏导致大学生缺少对生命的思索,不知道个人生命对自身、家人和社会的意义。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但是监控机制不是很严格,对问题学生的监控并不到位。他建议把高校共青团工作纳入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干预体系中,“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心态。”
摘编自新华网
责任编辑 杨妍梅
< 前一篇: 2008年第37期:张世定:素质教育中的三“多” < 后一篇: 2008年第35期:“基础教育的颠覆性创新”能发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