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研管理与合作交流处组织召开课题申报辅导讲座
发布时间: 2020-01-14 来源: 科合处 发布者:huangyuanyuan
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黄晓玲研究员作报告
科教研管理与合作交流处课题管理专员绳世亚老师解答问题
讲座参会人员认真学习和聆听
1月9日下午,为了进一步提高课题申报质量,加强课题与项目的前期立项培育,科教研管理与合作交流处组织召开课题申报辅导讲座。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我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黄晓玲研究员和科教研管理与合作交流处课题管理专员绳世亚老师。全院业务部门研究人员及区县有关学校的老师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科教研管理与合作交流处周京峂主持。
讲座第一部分,黄晓玲研究员结合自身丰富的申报经验,就课题意义、如何选题、选题论证、研究开展和重要保障五方面向参会人员详细讲解如何做好课题申报。
首先,黄晓玲研究员从“为什么做课题”切入讲座主题,指出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两大类,一是研究人员的主责主业和成人成事一种方式;二是可以成为个人成长和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形式。她认为,在职人员的专业成才路径要按照学习、交往、实践和反思的道路实现自我提升,从横向发展来看,要积极参与不同类型研究;从纵向发展来看,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整体过程,了解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有助于个人研究成长。在课题研究和日常研究中要不断反思,并对自己有相应的定位,要定位出自己的研究优势和研究性质,准确把握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她从我院职能出发,指出我院主要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从教育领域研究类型出发,又多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而我们的研究就是要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搭建桥梁的工具是政策、工具、方法和产品。
随后,黄晓玲研究员再从如何选题的角度进行深度剖析,指出“思维决定行为,行为造就习惯”,遵循“点-线-面-体”的思维进行选题,要从重要、前瞻、引领和可行的角度定位课题选题。再从“如何论证”角度入手,从课题名称、文本论述和呈现方式三方面展开介绍,课题名称选定要抓稳关键词、内容聚焦点,找准关键词和内容之间的联系,强调要表述清晰;文本论述要从观点、思路、模型(结构)、方法和成果方面进行展开;呈现方式要抓住重点、语言逻辑性强。紧接着,她又为参会人员详细讲解了自己2017-2019年立项的三个课题的主要思路和研究方法,并介绍如何开展研究,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分别是研究团队、项目工作、关注同行和成果转化,将自己对课题研究的经验与体会毫无保留的分享给所有参会人员。
讲座第二部分,绳世亚老师针对各级各类课题申报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解析和答疑。她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书和论证活页为例,对研究人员在填报时经常出现的疑问、困难等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析和答疑,强调我院科研人员在填报课题相关申报材料时需认真对待,细节决定成败。
此次讲座得到了参会人员的充分认可,开阔了我院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申报的思路,进一步激发研究人员们申报课题的热情,为提高课题申报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主讲人介绍:
黄晓玲
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课程建设、国际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类课题、北京市社科基金教育学类,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青年课题和一般课题等多项课题,承担“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完善与实施管理”“北京市是普通高中自主课程实验研究”等多项北京市教委课改专项,出版《视野与行动:高中国际课程的本土实践》《“六位一体”:普通高中课程自主创新的首都模式》等著作,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相关成果获首届、第二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第四届、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绳世亚
现任职科教研管理与合作交流处课题项目专员,主要负责管理各级各类课题和项目申报、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工作。从事科研管理工作13年,其中在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任职5年,科研管理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