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届立德树人德育成果观摩展示活动圆满举办

发布时间: 2019-11-26 来源: 发布者:fenglina

 

现场课展示和交流分享

 

魏旭斌处长总结发言

 

与会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奖

 

1121日,院德育研究中心联合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在石景山古城中学共同举办了“北京市第二届立德树人德育成果观摩展示活动”,石景山教委、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德育研究中心协办。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魏旭斌、林臻老师、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石景山教委主任李秀兰、副主任于秀云、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领导于志勇、刘红、张景芳及全市17个区县的德育教研室、学校干部代表、优秀班主任代表共计230人参加。

会前,经各区初评 、北京市复评,共评选出546份优秀德育成果。大会展示了获得特等奖的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房山四中 、朝阳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小学 、北京十二中钱学森学校、古城第二实验小学学校的德育创新报告、主题教育活动课例、爱国主题班会。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立德树人,成志共育——成志教育理念下的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德育机制展示带给与会老师很多的启发。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老师连洁在成果展示中表示,学校通过《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领》明确班主任的功能与定位,通过价值引领激活班主任的育人追求、探索进阶的专业发展路径,形成班主任整体育人内生机制、通过创新班主任评价方式使班主任获得持续性的专业成长,从而实现不忘成志初心,践行立德树人。学校德育活动与中小学爱国主题班会展示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使老师们感受到学校德育原来可以如此的生动精彩。

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的任敬华老师、马金鹤老师分别就中小学评优情况进行了总结。任敬华老师认为:本次中学上交的学校德育工作创新机制经验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点,能够重视在德育工作体系当中的顶层设计和整体建构,尤其重视校园文化内涵的积淀和浸润。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德育工作机制撰写中,不要限于日常性的工作总结,能够加强研究,规范地进行成果的表述。主题教育活动案例能够符合新时代中学生的特点,利用多种资源,内容丰富多样,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层面突出。本次主题班会的征集较上一届有较大提高,充分体现了一线班主任老师的实践探索。

马金鹤老师在总结小学评审情况时表示,在上交的德育机制成果中,可以看到学校根据德育工作的内容薄弱环节、育人方式薄弱环节、围绕校园文化、办学特色、教师的专业发展、育人团队建设、评价机制、劳动教育机制、节约教育、养成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德育活动努力从形式走向实质,活动主题与内容的选择,努力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能够让学生深度参与、深度的体验、有真实的感悟与收获,在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合作、触发思考,内化道德行为,形成道德意志。她指出,主题教育活动要仔细思考: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成长,怎样对接真实而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站在儿童立场去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道德品质的生长。本次参与评选的班会,绝大多数的老师是聚焦于班级真实的实践背景、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客观的了解而展开的。在班会的过程中,发动学生课前参与,搜集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班会中展示汇报,并在班会中的过程中,融入家长资源、社会榜样资源。这些方式更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参与、体验的真实性。同时,班会基本上都做到了课后的延伸,使班会置身于活动背景中,文化背景中开展,形成知情意行一个完整的道德链条。

展示结束后,《中国德育》主编张宁娟、北京教育学会教师发展研究会会长张景浩、北京市德育正高级教师万平纷纷就展示内容进行了积极的评价,同时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魏旭斌总结讲话。他指出,北京是首善之区,首都的德育要走到全国的前列,成为“首德。老师们要把学校里的小课堂与社会上的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上好思政课。如何上好思政课,让思政课产生实际效果,集中体现在三个字:“准、透、亲。所谓“”,思政课的内容是立德树人,讲的是意识形态,所以要准确;所谓“透,思政课会涉及很多道理,会显得高大上, 要想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要讲透彻;所谓“亲,很多学生不爱上思政课,觉得思政课假大空,所以老师在讲思政课时要有亲和力。

本次德育成果观摩活动,促进了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中优秀实践成果的交流与传播,同时也明确了进一步努力的空间与方向,促进了北京市各区县德育工作的提升与改进。交流活动在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领导下进行,两年一届,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鼓励和激发学校老师育人自觉性、创造性为目标。德育机制、主题教育活动课例及班会的评选遵循客观、科学、公正、扬善的原则。北京市各中小学要积极深入推进《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6 年修订)》、《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进一步提升中小学干部、教师育人能力,有效培养中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为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基础。

供稿单位:德育研究中心

/文:马金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