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法芬数学课堂教学比较研究——聚焦关键教学行为

发布时间: 2022-09-28 来源: 科合处 发布者:huangyuanyuan

 

出版资助 于国文 中澳法芬数学课堂教学比较研究——聚焦关键教学行为.jpg

 

课堂是展开教学、实现学生学业成就积累的第一阵线,因而对数学教育相关议题的研究离不开对于数学课堂的观察与反思,研究与探讨。

本书从关键教学行为(CPBCritical Pedagogy Behavior)的角度对中国、澳大利亚、法国、芬兰四个国家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对象的选取主要基于Lexicon项目,Lexicon是一个有十个国家合作参与的大型国际比较研究项目,中国是重要发起国,本丛书主编曹一鸣教授及作者本人是中方的主要参与者。项目中的录像课均为各个国家的典型课堂录像。

本书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质性主导,兼有量化的混合方法,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比较研究法等,首先对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法国、芬兰的十节录像课进行基本量化研究,得出量化研究结论;进而在此基本量化的基础之上整合其他文献、访谈等质性资料进行进一步的质性分析,得出质性研究结论;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结论整合,加以反思和深度解释以得到最终的研究结论。

借助NVivo软件进行录像编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献和访谈加以解读,对中澳法芬四个国家中学数学课堂中的几个关键教学行为分别进行分析,进而进行几个国家间比较。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学生听讲:是各国课堂的主导学生行为,尤其在中国课堂占比更高;高水平的学生听讲占比中,中国>法国>芬兰>澳大利亚;低水平的学生听讲占比中,中国课堂中几乎未发生;学生听讲勾勒出的课堂态势为:中国聚敛,澳法芬发散;课堂首尾阶段澳法芬需要秩序监管,中国课堂有序;

学生做题:均以做练习题而非例题为主,例题倾向于教师讲解;场域上,均以学生在座位上做题为主,少有场域的切换;中国课堂倾向于以“集体做题”模式完成题目;澳法芬更强调学生独立或者小组合作做题;澳法芬课堂上学生独立做教师分配的数学问题后,这些问题很少在全班示范和讨论,与中国迥异;“小步向前(Small steps in teaching)”和“变式教学(Variations in exercise)”是中国课堂做题的两大特色;澳法芬学生所做题目的生活性和实用性更强。

教师提问:教师提问的次数:中国多于澳法芬;教师提问的对象:中国偏向全班提问;各国教师提问均以低水平问题为主,其中低水平问题的占比中,中国>法国>芬兰>澳大利亚;教师提问的话语量:中国>澳大利亚>法国>芬兰;各国高水平问题话语量大于低水平问题;澳法芬教师提问时,问题的详尽程度随着面向群体范围的扩大而增加;中国保持稳定。

师生互动:四国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主要以师生问答尤其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为主,中国尤甚;中国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偏向单一,表现出不均衡性;澳法芬几个国家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多样。整体态势上,中国相对静态;互动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各国主导的师生互动模式,中国尤甚;中国的互动1与澳法芬迥异,主要表现在互动对象上;互动2: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在中国课堂几乎缺失;互动3:教师讲解-学生听讲是在知识传输的主要媒介,中国课堂上尤甚;互动4:学生做题-教师提问中的教师辅导,在中国主要表现为全班的集中讲解,体现出集体主义色彩,在澳法芬课堂上主要是个性化的、针对性的小组或者个别辅导;互动5:课堂管理在澳法芬课堂是重要的师生互动形式,中国课堂缺失。

国际比较的潮流之下,本书聚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体教学行为的比较,对于关键教学行为的生成与研究尚属新颖,一定程度上具有完善理论的意义。同时,以针对国内外数学教师和数学教育研究人员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为基础生成中国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教学行为,并以关键教学行为为出发点和归宿进行中国、澳大利亚、法国和芬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教学行为分析与比较,这一研究方法与思路也是新颖可靠的,对于针对性的教学改进和教研指导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亦丰富了已有的数学课堂教学比较的路径与结论。

Baidu
map